第二十章 王明華:從無私的愛到無邊的痛
聚會上,女友提起自己剛剛立好遺囑,眾女皆驚於她體健貌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事業穩定中折騰個遺囑做什麼。她微笑道,世事難料啊,遺囑主要三點——上孝父母、下撫兒女、中慰夫妻。不過是未雨綢繆,讓父母老來有靠、孩子有托、丈夫有寄,也讓自己心安。
又說,生活太多不測,人生的花團錦簇、險象叢生與峰回路轉或許隻隔著一個岔道,誰能預見不可知的未來?
不可知的未來,這六個字對於王明華幾乎是一語成讖,她似乎是自己從命運的春暖花開走向了冬風凜冽。
王明華是梅蘭芳的原配夫人,比梅蘭芳大兩歲,同樣出身於京劇世家,是旦角王順福的女兒,武生王毓樓的妹妹。梅蘭芳十七歲時母親過世,偏偏又趕上“倒倉”(青春期變聲),可是誰都清楚,變聲變得好則前途坦蕩,一旦變得不好了或許將永遠離開京劇舞台。
在前途未卜的憂鬱氛圍裏,梅蘭芳養了一群鴿子,常常一個人站在高處望著鴿子飛向遠方,可以想象一個反串女角的男子內心該有的敏感、無助和淒涼。
大伯梅雨田心疼他,看他鬱鬱寡歡,便張羅著給他娶媳婦,梅蘭芳沒有異議,在母親孝滿一百天後他娶了王明華。於是,王明華走進了當時並不富裕的梅家,走向了似乎處於人生最低穀的梅蘭芳。
從留下的不多的照片看,王明華五官清新,麵貌清秀,氣質冷清淡然,她不像福芝芳麵如滿月一臉福相,也不像孟小冬俊眼修眉,天生的顧盼神飛,她更像一個內斂的舊式女子,不外露但心裏非常有分寸,不張揚卻聰明內秀。
她盡心盡力地操持家務,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相繼生下兒子大永和女兒五十,還身兼他的“造型師”和“經紀人”。
她寸步不離地陪伴在他身邊,隨身帶著一個木頭盒子,裏麵裝著自己做的假發,那種精細繁瑣的梳法連專門梳頭的師傅也做不出來,他上台前隻要把假發套上就立刻變身古裝仕女。
在新戲《一縷麻》中,她製作了人物形象,甚至連他在劇中的戲服都是她自己的衣服。“梅派”汲取“花旦”和“青衣”之長,既雍容華貴,又典雅端莊,而那些華麗的戲服、頭飾和化妝都出自王明華之手,在藝術成就上,年輕的他和她是共同的奠基人。
他撩簾登台,她便端著紫砂壺候在簾後,壺裏是胖大海和麥冬泡好的茶水,隨時等他大段唱下來回場飲嗓子。他漸漸走紅後,免不了人打擾,而有她在側,望者自退,給他省去不少麻煩。
在他宏大的人生樂章裏,她的“把場”似乎是段頗為溫暖的小調。
1919年,他成為首位到日本演出的京劇藝術家,而她,負責他全部的演出事項。
兒女雙全、夫妻和美、丈夫事業蒸蒸日上,王明華被成功和幸福包圍,沉浸在蜜糖般的生活中。
那些年,她的衣服幾乎都是“高級定製”,閑時常常帶著仆傭去前門外瑞蚨祥、謙祥益兩大綢緞莊選購衣料、皮貨,訂做最新潮的服飾。她經常穿著當時最時尚的鑲著各式花邊的芘芭式小襖,以及露出腳麵的裙子,她還學會了穿半高跟的皮鞋。有人回憶,著名的天寶首飾樓會定期把新款耳環、胸針、項鏈等等首飾送到家裏供她挑選,而她最喜歡碧綠的玻璃翠,胳膊上常年不變地戴著一隻翠手鐲,其他首飾則根據服裝、場合、季節隨機搭配。
幾乎與梅蘭芳成為京劇明星的同時,她成為了完美女性的象征。
當年,有身份的外國人玩轉北京的三大盛事,“一遊長城,二觀梅劇,三訪梅宅”,海內外名流均以拜訪“梅宅”為幸,以一嚐“梅三桌”為榮,院宇深深、山石曲廊的東城無量大人胡同5號儼然是最著名的民間外交場所,而她,則是那裏儀態萬方的女主人。
人生的急轉直下從蕁麻疹奪去一雙兒女的生命開始。
曾經,為了避免生育的拖累全心陪伴梅蘭芳演出,她不顧勸阻地做了絕育手術,兒女的離世意味著她從萬事順意的優渥少奶奶,一下子變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孤苦婦人,生活裏莫測的變幻立刻擊垮了她,甚至,連個挽回的機會都沒給——無論她怎樣的能幹賢惠,勞苦功高,無論她多麼的才華橫溢,事業良伴,梅家怎麼能沒有後代呢?
她的娘家人出麵,希望他們收養侄子王少樓做兒子。
但他不同意,他是家族裏兼祧兩房的獨子,不能無後。為了梅家的後代,她最終讓步同意他再娶,隻是,自己竭盡全力照顧丈夫,希望與他白頭偕老的夢想被毫無征兆的現實擊得粉碎,她隻好悄無聲息地蝸牛般蜷縮到宿命的甲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