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籌備第一次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會議時,曲格平考察了太鋼職工李雙良治理的渣山,他激動地表示這個可以申報聯合國全球500佳。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席托爾巴在寫給中國領導人的賀信中寫道:“在貴國的公司中,有一位普通體力勞動者,他搬走了一座垃圾大山,這是一個偉大的驚人之舉。他的驚人之處在於消除了工業汙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在造福人類的共同事業中,譜寫了一曲輝煌的樂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把李雙良列入《保護及改善環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錄,並發給李雙良“全球500佳”金質獎章。
從1983年到1995年底,曆經12年零8個月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李雙良和他的治渣大軍共挖排廢渣2,381萬噸,挖掘回收廢鋼鐵112.4萬噸,連同加收的廢電極、廢鎂磚等十多種廢舊物資和綜合利用,總計創收2.469億元,總盈利1.273億元。渣山占地由原來的2平方公裏縮小到0.54平方公裏,騰出土地2,200餘畝,太鋼用這塊地蓋了20多棟職工宿舍,並建了學校和福利房,為太鋼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很多外國專家和名人前來太鋼參觀,都對李雙良的精神大加讚頌。“雙良精神”至今仍是中國環保界的一麵旗幟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退休後的生活已經定了,就是要搬走太鋼的渣山,每月掙十六元六毛錢的退休補差,我也心甘情願。”“多少年過去了,沒能治住這座渣山,現在我老了,它也長高了,堆大了。現在多行多業都在改革,過去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通過改革都辦成了,難道不能通過改革把渣山搬走?”致力於垃圾焚燒和汙水第23章處理技術——陳澤峰陳澤峰陳澤峰,1969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福州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環保行業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榮獲“第14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中國十大傑出經理人”、“全國百名公益之星”、“中國環保產業(企業)傑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高中畢業的陳澤峰經過幾年的創業和打拚,於1995年創辦福建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做出了投身環保產業的抉擇,他決定製造出垃圾焚燒和汙水處理設備。此後的幾年,陳澤峰反複攻關,不惜耗費巨資,終於攻克垃圾焚燒技術的三大世界性難題,大大降低焚燒成本,實現煙塵無汙染排放和熱能的充分利用,製造出了垃圾焚燒爐。2001年8月,豐泉垃圾焚燒爐順利通過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檢測,成為全國第一台二英排放通過達標檢測的焚燒爐。其設備在境內外30多個城市運營,促進了我國生活垃圾從填埋汙染水土到無害化焚燒處理的環保轉變,把垃圾燒成渣製成磚塊變成肥料,變成能源來利用。他還向寧夏、四川、湖北等省區的偏遠地區贈送價值300多萬元的焚燒爐。
陳澤峰創造出的兩項環保科技的拳頭產品,“工業廢水和中小城鎮汙水水解拚裝成套設備”和“LFW係列智能型工業垃圾焚燒爐”,獲得13項國家專利,並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重點環保裝備國產化國債項目,獲得了1700萬元國債資金。由於他的“豐泉環保生態園”能有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不僅能大幅度減少政府和百姓處理垃圾的投入成本,而且對提升與改善環境質量、加大環保科技推廣力度、增加社會就業機會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69年,陳澤峰出生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玉南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987年,陳澤峰高中畢業後,在農村做了兩年手工業。隨後的幾年裏,他走南闖北,在全國各地推銷打火機、五金配件等小商品。一兩年的奔波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萬元。有了些本錢後,1989年,陳澤峰在安溪縣開了家小型機械廠,生產茶葉揉搓機、茶葉烘幹機、香菇脫水機、香菇烘幹機等小型設備。在管理工廠的過程中,陳澤峰感到了自己管理知識和能力的欠缺。這時的他,想去圓自己的大學夢,於是他入讀了天津大學的經濟管理專業,一邊讀書,一邊做生意。1990年,他與人合作在家鄉泉州建設鄉村小水電站和小水泥廠。1994年,25歲的陳澤峰已經有了近千萬元的資金積累。
就在做這些小企業的過程中,陳澤峰深切地感受到了汙水、垃圾、廢氣對家鄉青山綠水的破壞。他在走南闖北跑銷售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城鎮垃圾到處堆放,惡臭隨風飄散,蒼蠅亂飛,白色汙染使整個環境顯得破敗不堪。他想到人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生活,怎麼可能心情舒暢呢?這是他決心放棄原來低科技、高汙染的行業,而投身到環保產業的原因之一。1995年底,陳澤峰到了福州,建立豐泉公司,開始轉型高科技。在兩三年的時間裏,他的豐泉公司業務拓展到電子、進出口、醫藥、廣告等多個行業,企業名稱叫做“豐泉集團有限公司”。這個時候,陳澤峰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覺得環境問題已是全球性問題,環保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三大朝陽產業。他覺得公司要走得更遠就要有主打的產業,於是1998年改名為“豐泉環保集團”,關閉了大批其他產業的子公司。決心已定的陳澤峰,把目光瞄向了最為困難的汙水處理和垃圾治理兩大難題。研發重點為垃圾焚燒和汙水處理。陳澤峰決定利用自己的優勢,製造垃圾焚燒和汙水處理設備。
將垃圾填埋改為焚燒,是近年來環保的要求和趨勢。據測算,垃圾焚燒可使體積減小80%,重量減輕90%~95%,垃圾渣可用作肥料或建材原料。但是,垃圾焚燒絕不像老百姓在路邊燒垃圾那麼簡單,因為垃圾焚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二英。如果焚燒垃圾氣體直接上天,無異於給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所以,如何焚燒垃圾是個技術性課題。在國外,較多采用焚燒爐處理垃圾,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在20世紀80年代相繼建成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還可以用來發電、生產肥料,事實表明,垃圾焚燒這一處理是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