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20世紀80年代的繁榮時期到來了。而安達信也決定進軍谘詢行業,這項事業讓很多人感到新鮮、興奮,不必說也將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他們開始聘用更多的MBA畢業生,並不斷地給這些人加薪,因為這是谘詢業的規律。1989年,公司實際上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傳統的審計事務所,名為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另一個則是安達信谘詢事務所。二者都在同一個公司品牌下運轉——安達信全球事業。
與會計師行業崇尚的正直誠實不同,谘詢公司更鼓勵創新,大力獎賞積極進取的推銷員精神,它的顧客類型也因項目的不同而變化。尤其是到了90年代,谘詢部門的牛仔精神越來越旺盛,與此同時,安達信的審計部門也感受到了來自另一方的衝擊。一些會計師顯然是被新的商業機會衝昏了頭腦,他們開始動搖了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審計業務正直、誠實的使命,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在貫穿90年代的絕大部分時間裏,安達信不過是一家自己同自己較勁的公司。谘詢部門一直在補貼審計部門,當然他們並不樂意這樣做。同樣,你可以確信審計部門這邊對於谘詢部門那種虛張聲勢的作風也不感冒。麵對如此矛盾的狀況,大家該如何回答企業的根本問題呢?“我們的使命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最要緊的?”“我們應當采取什麼樣的行動綱領?”根據員工們職位的不同,他們的答案也迥然相異。所以,安達信才會發生合夥人之間為了公司的利潤分配而鬧上法庭的事情。
終於到了2002年,事務所倒閉了。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使命和價值觀之間存在的衝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許多方麵,安然公司的覆滅具有跟安達信相同的特點。在早期的時候,安然是一家很單純的、從事不起眼的管道和能源業務的公司。公司員工都把焦點集中在具體事務上,研究怎樣能又快又便宜地把天然氣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出色,在能源采掘與輸送領域占據了權威的位置。
後來的發展與安達信一樣,安然公司改變了自己原來的使命。有人提出,安然應該向著貿易公司的方向發展。同樣,其目標是為了實現更快的增長。
在安達信,那些辛苦核對報表的審計師們突然發現,自己要與一幫身著筆挺的阿瑪尼名牌套裝的MBA們分享公司的辦公室。在安然公司也是一樣的情形。
安然公司的新目標意味著,它首先會把精力集中在能源貿易方麵,然後就會拓展到其他任何商品的貿易中。在當時,這種改變的出現可能是相當振奮人心的,但是除此以外,顯然沒有人停下來好好想一想,為了支撐這樣偉大的新目標,公司應該樹立和傳播什麼樣的新價值觀以及行動綱領。於是,貿易談判桌成了公司一切業務的核心,而管道、能源生產業務則被擠到了次要的位置上。不幸的是,對於眾多從事原來業務的員工,公司並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檢查和處理他們的問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突然之間,安然倒閉了。
跟安達信的結局一樣,公司使命和價值觀的衝突最後讓成千上萬無辜的人丟掉了自己的工作。這是一出怎樣的悲劇!
在本章開始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商業生活中的人們談論了太多關於使命和價值觀的事情,但結果常常是說得熱鬧,卻沒有什麼實際行動。沒有人希望得到這樣的答案,然而,這兩個術語顯得既高深又含糊,導致那樣的結局仿佛也是自然出現的。
可是,如果不能為企業確定正確的使命,不能樹立明確的價值觀,要付出的代價將極其巨大。我不是說你們的公司必然會像安達信或安然那樣,頃刻之間就土崩瓦解——它們是因為企業使命和價值觀的矛盾而徹底坍塌的極端例子。但我要說,假如你們的公司除了懸掛在大廳裏中看不中用的標語之外,並沒有真正指導自己前進的目標,那就永遠不能充分挖掘企業的潛力。
誠然,我自己也知道,要明確一個好的企業使命,並建立支撐它的價值觀,離不開時間和艱苦的努力。你會碰到漫長的、爭執不休的會議,讓人真想立刻起身回家。在你打算投入實際工作的時候,卻有人發郵件來同你討論工作方案。還有一些令人痛苦的時刻,有的員工你明明很喜歡,但他們恰好沒能肩負公司的使命,或者遵循既定的價值觀,因此不得不跟他們說再見。在那些日子裏,你或許會希望自己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幹脆變得模糊不定、毫無特色。
那可不行。
請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吧,讓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變得真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