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糧的事情算是解決了。”解決一頭疼的事,趙奢總算輕鬆幾分,“那加固河提所需要的人力呢,我兒還有什麼想法嗎?”
“人力更是好辦。”趙銘有點懷疑現場的大臣們是不是睜眼瞎。這麼一大幫人難道看不見?“用災民以工代振即可。”
“以工代振?”禮部尚書劉笠問道,誰也不敢再小瞧這個尚未出閣的皇子。
“沒錯,以工代賑!修理決口,加高河提的人手就在災民裏募集。以每日出工日數,如同民間雇傭短工一樣發放錢糧,一來加固河道對於生活在河邊的災民來說,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事情,不愁災民不用心賣力。二來可以打消災民的疑慮,避免有心人無故挑撥,以生事端。三來錢糧以勞力的方式發放,災民拿得心安理得。災民手裏有糧心中不慌。對於後續受災之地重建亦有極大的好處。又能挑出好吃懶做之輩,徒耗錢糧。”趙銘一一細細說來。
“六殿下思慮周全,於實事敏捷非常。世上竟有生而知之乎?”禮部尚書劉笠驚乎。
救濟災民曆來是他禮部最頭疼的一件事,沒有之一,稍微不慎引起反叛他禮部就要接住那口最大的鍋。現在以六皇子的辦法處理,反叛的可能性大大減少,解決禮部最大的難題。別說隨手捧一捧就算要他劉笠拜其為師都可以商量。
以前救濟災民隻想著災民不死即可。通常就是集合災民於一處施粥發衣而已,一旦災情結束便遣回原籍,責令原籍官員善後。已處於受災之地的原籍官員那裏變得出錢糧?
受災之時未死,災後死傷的人數反而更多,更發現易子而食的慘劇。更多的時候災民更願意追隨著救災官員,走到那吃到哪,若強行遣返更鬧出了不少殺官反叛的事情,想要恢複原樣,便是數年之功。現在好了,災民有事可做,得以養家糊口。甚至賺來的錢糧節省點未必不能撐到下次秋收!
“六殿下所言極有道理。”刑部尚書張崖出列指出一些不足,“身強力壯的災民可以如此處理,那一些老弱婦孺,垂發幼子又該如何?修理河道怕是力有不足,但是貿然閑著便發放一樣的錢糧,怕是有心人挑撥不公,鼓舞災民鬧事!”
“婦孺老幼修理河道不成,洗衣做飯總成吧。身強力壯者修理河提,孤老拾柴,弱婦做飯,幼子洗衣送餐,各有所勞,且以成年男子八成發放錢糧。哪怕其做事緩慢,甚至是無用之功,隻要他勞作便可計工統一發放,平常百姓見其一齊勞作,所得錢糧也少於自己,倉稟足而知禮儀,自有尊老愛幼之心不會過多計較。若還有人不忿必是心懷鬼胎之輩,留來作甚!處理掉!”趙銘語氣無來地冒出一股陰寒嚇了眾臣一跳。
“那災後重建不知道殿下還有何建議?”戶部尚書蕭潛語氣裏不由帶著一點尊敬,不再拿趙銘當小孩子看待,當成與自己一般的國之重臣。
“災民修理河提的錢糧不足以用至下次秋收吧?若錢糧發放過重,其他非災民怕是見其有利可圖,聞風而動。一來即使三百萬兩錢財亦負擔不起。二來人力怕也過於浪費。於國力有損。殿下何以教我?”
“可行青苗法!”
“何為青苗法?”
“凡受災各州縣,以每年夏秋兩稅收取之前,可向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穀,以補助耕種之用。十人為一保,互相監督。不足十人者當地裏長作保。借款隨夏秋兩稅歸還,取息一分。注意兩點,其一不可強行攤派。其二不可強行提息。以禦史者匿名巡查,所借非人者,究責保戶,裏長及當地官員三級。強行攤派提息者,直接罷官問罪並追責巡查禦史!”
“大善!”戶部蕭潛想了一下探試說道,“可否推行天下?”
“餘不知!”趙銘想起王安石好好的變法被弄得支零破碎就胃疼,“可用此次災區做試點嘛。能否推行天下我說得不算。看效果吧!”
“臣受教,謝殿下指點!”蕭潛身為朝中重臣居然正正當當給趙銘行了個弟子禮,驚得趙銘連說不敢,忙忙回禮。
“哈哈,小六真乃吾家麒麟兒!”趙奢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大笑,“各部還有什麼疑問,一一道來!”
“六殿下天賜之才,臣等拜服!”
“好!”趙奢連道三聲好,今日實在沒想到趙銘的表現如此亮眼,捐爵,以工代賑,青苗法。於國計,民生,政治,經濟各方麵兼有獵涉。趙銘意外地處理得妥妥帖帖。
前番對陣軍演於兵事上也有獨到的見解,再加上關於工事上的馬蹄鐵。此子如此全麵乎。根本就是已經罷免的丞相之才!不由讓趙奢想起禮部尚書的那句驚歎:天下真有生而知之之人乎!還是我皇室中人不疑其忠誠。真是天佑我大趙,中興之兆定在此子!趙奢放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