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價值為主階段
痛定思痛,我不得不檢討自己的投資理念出了什麼問題。隱隱覺得,之前太過於看重技術麵,而沒有深入了解股票的內在價值。其實之前也學習過基本麵選股,2013年曾經根據財務報表ROE等指標買入古井貢酒、青青稞酒,可惜一買就套住了,經不住煎熬又止損出局。
於是不敢再亂買股票了,思想變得極其保守,我打算采用一種抄底的策略,專買經過ABC三浪大幅下跌,又被公認的好股票,結合技術麵爭取買在最底部。今年4月3日,我看到天士力這隻曾經的白馬股經曆過大半年的下跌,市盈率在30倍以內,無論從大周期還是小周期都已經經曆了三浪下跌,而且價格到了前期底部36元附近,於是37.5元衝進去買了一手(資金少,高手勿笑)。果然第二天就大幅反彈7%,我天真地以為這隻白馬股又要啟動了,在隨後的兩天裏忍不住加買了一手,成本攤到40元。哪知下跌並未就此結束,短短一周的反彈後股價瀑布式下跌,最低跌到了35元附近,虧損10%以上。但這次我沒賣,也沒敢補倉,索性做了鴕鳥。在經曆漫長四個月的套牢後股價又重回40元,但也沒大漲,一直到現在,股價總在40多元上下波動。算起來也有8個多月了,竟然沒有產生明顯的收益,說起來令人慚愧不已。更慘的是,同期買的東阿阿膠、雲南白藥也是上下起伏不漲,雖然沒虧錢,但也沒什麼賺頭。這種收益,若在熊市還可聊以慰藉,但在今年下半年大牛行情的背景下,讓人哭笑不得。
去年底以來,我關注到雪球這個平台,也了解到雪球上有小小辛巴、水晶蒼蠅拍、雷公資本等大V,但隻是零碎地看了些文章,沒有注意他們的實盤操作。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惜,如果早點用心關注,我的股票業績也不至於這麼慘了。其實之前也一直關注新浪的幾個財經博客,雖然覺得他們水平也很高,但我就是沒在股市賺到錢。
10月底以來,我重點關注了小小辛巴老師的操作。開始並不明白老師操作背後的邏輯,還是用以前技術分析和熊市思維的觀點來看待市場。比如辛巴老師在10月底20元附近買入吉林敖東,我一看K線圖,自作聰明地認為調整還未到位,結果第二天敖東就大漲;江中藥業、中國西電、中國平安、京東方等亦是如此,總是認為技術點位不合適而錯失。這段經曆讓我對辛巴老師由衷敬佩,思考老師為什麼選股這麼準?開始較為係統地看了老師以前發表的文章,尤其是“五檔買入法”,才明白老師投資的嚴謹體係、令人讚歎的戰略戰術和大局觀。
於是參照老師的思路調整自己的倉位。辛巴老師說“牛市買券商”,自己也認為券商的後期上漲邏輯非常明顯。於是在近期趁市場調整之際建倉了國元證券、吉林敖東、京東方、中國重工等股。離老師推薦的價格都相對高了一截,但邏輯正確就不怕追高(似乎有違老師極底安全邊際的思想,又自作聰明了),而且我預留了足夠的現金,萬一有深度調整(我計劃是20%以上)就加倉。天士力、雲南白藥也沒賣,我想就留著當現金用好了,在適當的時候把它換成券商。
二、七年反思
1.如何虧錢
依照技術麵選股,實際上是選擇一個自認為合適的介入點,對股票本身價值沒有深入的分析。而任何技術點的選擇,其實是個概率事件,一旦後市沒有按照預期的行情發展,在市場的波動中很容易就觸發止損(止損是技術派的一條鐵律),幾次止損就讓前期利潤回吐光;即使不止損,因為對股票沒有深入研究,沒有信心也會耐不住虧損而拋出。靠技術麵選股,好股票也不敢重倉,即使買對了,也收益不多;在上升的過程中一看到頂部形態(往往是階段頂部或偽頂部)就賣出,容易錯失後麵更大的行情。
2.沒有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
從進入市場,就應樹立價值投資的正確觀念,這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但真正領悟並不容易,而我一開始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當我進入股市開始思考如何交易時,作為一個工科生,不自覺地就被像數學一樣優美的股票走勢圖形和技術分析理論吸引,足足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去探索,以為自己能找到一套戰勝市場、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卻遭遇七年熊市,年年虧損。開始還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惡劣的市場環境,以為在熊市中虧損一點很正常。但到了2014下半年,牛市行情起來了,為什麼還不賺錢甚至虧損?我終於認識到技術分析的局限性。股票價格是市場對其價值和價值預期的體現,在市場消息、情緒等因素影響下波動20%——30%都很正常,如果自以為有了一些技術分析水平,就可以獲得相對大的勝率,其實往往就是在追漲殺跌,或者是抄底逃頂、割肉止損反複操作,其結果就是虧多賺少。反觀一些什麼都不懂的股市菜鳥,道聽途說買了股票放在賬戶裏不聞不問,反而大漲。市場的價格短期波動是無法準確預知的,但企業的基本麵卻可以在相對長的時間裏保持穩定甚至可以預判,而股票投資就是要在正確邏輯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具有相對確定性機會的投資標的。通過技術麵買賣股票,首先是不敢重倉,其次每止損一次就是一次損失,而且難以握住牛股,容易震蕩出局。通過對雪球一些大V的了解,發現他們買賣股票首先要經過深刻的基本麵研究,而技術分析隻是作為交易的一個參考。當我最初進入股票市場時,根本不懂什麼是股票的價值。雖然我之前偶爾也運用過基本麵分析,但分析水平有限,根本沒有把價值分析放到投資體係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