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值得你珍藏的投資箴言(1 / 2)

水晶蒼蠅拍,個人投資者,發表時間:2014-11-11,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1449612549/32909111

長線投資人總是麵臨階段性的價格波動與企業基本麵趨勢的把握的困擾。一個素質上佳的企業遭遇階段性的經營困難,或者遇到階段性的價格泡沫,到底該怎麼辦?不為所動還是做個滑頭離場呢?我想很難有標準和兩全其美的答案。歸根結底,它取決於投資人的價值觀和秉性。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舍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在投資中與企業應該保持多遠的距離是個問題。如果對企業的相關信息過於敏感,則很難想象哪個公司能夠真的實現長期持有,因為以一個5年以上的周期來看企業的經營很容易出現階段性的負麵因素。但與企業離得太遠,雖然忽略了雜波的幹擾,但也可能忽視了危險情況出現的端倪。這個度的把握確實不簡單。

由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群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麵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要麼利用(資金和體係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他法。

“追求卓越”在實業而言大多意味著勇於創新、打破常規和實現對競爭對手的超越。但對投資而言追求卓越卻可能更強調堅守原則、注重常識和戰勝自己的恐懼與貪婪,兩者一樣困難卻困難在不一樣的地方。投資人的卓越業績可能首先要以坦然接受階段性的平庸為基礎,試圖任何情況下都優秀本身就是陷阱。

如果以未來中國GDP將超越美國總量,並且資本市場將成為經濟巨大平台,證券總市值與經濟GDP規模相當作為一個遠期環境設定,那麼這些數字能提供一些有意思的參考——比如未來A股前100大公司的起始市值該是多大?當然考慮到美股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中國不少公司在境外上市,當前的實際差距應該比這個統計顯示得要小。

對成長初期的公司來說,營收的增速往往比淨利潤增速更重要。不同經營階段企業的費用支出特征差別很大,這將扭曲其在一定期間的利潤情況,此外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也會造成幹擾。但營收的增長則直接反映了市場需求的強度和企業將需求轉為收入的能力。收入低增長利潤高增長反而可能是偽成長股。

接近成熟期公司往往是需求強度降低收入低增長,但市場格局穩定產品更新放慢,費用投入呈現下降趨勢,所以淨利潤率節節走高,這時反映在財務上就是淨利潤增長率大幅超越收入增幅。但費用控製和毛利提升總是有限的,收入提升空間則大得多並且是利潤之源,收入一旦進入較長期的停滯周期,利潤增長的加速度完全就是無水之源。

一個公司ROE從低到高的過程往往是其股價彈性最大的部分,但當R因子達到30%以上也通常意味著到達一個彈性的高點(不絕對)。這時其是否還能維持在高價值的焦點就轉化到了n因子(持久性)或者g因子(資本擴張),前者取決於需求長周期景氣和真正強大的競爭優勢,後者取決於生意特性對資本複製的能力。

優秀企業的一個特征是一開始就優秀,對於那種業務的規劃非常宏偉但是業績卻總是不匹配的“夢想型公司”,一定要留個心眼兒。真正優秀的生意,其旺盛的生命力不需要複雜邏輯的彎彎繞,而大多是簡單直白易理解的;真正優秀的公司,也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來證明自己。耐心很寶貴,但鑒別是耐心的前提。

當一個企業的業績明顯低於預期時,最關鍵但也最困難的就是判斷它到底是屬於階段性的經營波動,還是其長期供需格局和商業價值上的方向性、趨勢性扭轉。這在當時往往是持續幾年的口水仗,而結果我們隻能在多年後才確切無疑地知道。也許這正是投資的殘酷所在,也恰是投資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