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的股災反思錄(2 / 2)

既然股市是願賭服輸的市場,那麼,為什麼喜歡一把梭的人,不可以輸光離場?政府要救的是流動性,而且特別需要考慮的是道德風險,誰可以救?誰可以不救?如何防止不公平?這是救市政策出台的時候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是穩定大眾情緒,讓買者自負盈虧、自主決策的最佳方式。我覺得,這個方式也是消除恐慌,給理性投資者以信心的最佳、最公平的方式。

我們再來看源頭:配資公司,匹凸匹(這公司竟然改名成功,跟海潤光伏有得一比呀),恒生電子的HOMS係統等等,金融創新的名義很好,可是金融創新逃離監管,逃離法律的約束,這好嗎?配資公司大部分從高利貸公司——也叫作小額貸款公司——轉變而來,股票本來就是高風險投資,不確定性非常強,你還給他一比五,一比十配資,還采用互聯網化的,可以15秒掃描你的倉單的高級現代化手段去保護配資公司的利益。

我有時候想,金融創新是必須要支持的。但是,既然鼓勵大眾金融創新,那為什麼不同時撥備一些高端專業人才去政府單位、法律單位,也同步去製定一些新的法律法規(或者修訂和擴充一下過時的法律法規),哪怕滯後三個月、六個月,總比這樣大家一直在做,卻長時間沒有法律依據強啊。

配資公司在這次股災中幾乎毫發未損。既然錢如此好賺還安全,那就不是禁止HOMS端口可以阻止的。安全獲利,是投資人的最高追求。但是,就公平而言,政府不應該保護任何一部分人,救市不是為了保護任何個別公司(包括國有公司)。但是,現在的結果卻是這樣,這就值得反思了。未來,我們如何做到公平?如何做到買者自負?願賭服輸?這雖然有點酸,也算一個正直的人對於社會現象的思考。

再來說說我們投資人自己。我還是那句話,對自己,對別人:願賭服輸!所以,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我仔細審視了我在這次股災中的表現,60分吧!A股我很早清倉,後來補倉被套,扳平一點點盈利後過早出局,然後就是看戲了。

對於港股受到那麼大的連鎖影響,我始料未及。我一直號稱崩盤愛好者,等到真正崩盤的時候,我卻因為倉位重而失去了抄底的勇氣,因為港股太殘酷,既然港股可以這樣恐慌,那再恐慌一點,也是完全可能的。我當然不肯用杠杆去冒險。看起來平時說說容易,真到了危急時刻,可能隻有本能才可以做出正確反應。

經過這一次看起來有驚無險的股災,我更加認清了自己,更加堅定了自己不想發財,發不了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