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啟示錄之美國1987年股災(2)(2 / 2)

裏根總統和財政部長貝克分別表示,這次股市崩盤與美國健康的經濟是不相稱的,美國經濟非常穩定。隨後,美國的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降低利率。采取這些措施之後,10月20日,股票指數上升了102.27點,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點,但10月22日收盤價比21日又下降了77.42點。

大崩盤發生的那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公開宣布要在公開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的股票。而在此之前,自1987年1月1日至10月16日,總共隻有350家公司宣布回購措施。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繼續維持回購行為。上市公司的這種大規模回購行為對股市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然而,在這次股市危機中,真正能救市的卻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10月20日(星期二)紐約股票市場剛開門不久,G.A.F買回700萬美元,約合該公司21%的股票。

這一行動無疑給衰弱的華爾街注射了一支強心針,說明該公司的實際信用遠遠超過股票市場所反映出的股票牌價;到中午,又有4家小公司相繼回購它們流通在外的股票;12時10分,華爾街一家著名的經紀公司梅裏·林廳公司宣布回購500萬美元的股票。接著美國幾家大公司也相繼效仿,福特、霍尼韋爾公司等也采取了同樣的行動。

上市公司的這種大規模回購行動對股市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當天中午12點30分到下午13:00,道·瓊斯指數從1717點回升到1825點,到下午3點半,已上升到1915點。這一天共上升了176點。

“87股災”加劇了工人失業,極大地影響了投資和消費,進而影響並減少國民收入。這次股票下跌,削弱了美國人的購買力,使消費有所下降並直接影響到生產。在美國,直接從事股票投資的人占全國人口的1/4,這部分人基本上分布在購買力最強的年齡層次。股市的暴跌使原來依靠股票紅利、股息和投資股票獲取利潤來安排生活的人深受打擊。短短一年之內,美國的私人消費開支減少約500億美元,使五年多來以股市為推動力,以消費為主導的美國經濟出現了轉折點。股票暴跌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潛在威脅集中在投資領域。美國企業界需要依靠外國資本擴大投資,政府也需要利用外資來彌補財政虧空。

1987年上半年美國以外的投資者在華爾街購買了約2000億美元的股票,在此次風潮中元氣大傷,信心嚴重受挫。美國國內的投資者也心有餘悸。許多企業因股價下跌不敢再發行新的股票,一些企業的擴大生產受到抑製。有人估計,到1988年,美國的企業投資會減少約250億美元,生產增長速度放慢將成定局。股市暴跌對美國經濟投下了不信任票。企業投資減少,加劇了工人失業,使許多人生活水平下降,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股市下跌使投資者把債券看作更安全的投資品種,股市下跌引起債券市場價格上升。10月20日上午美國30年期的國債價格上升了12點。股市下跌對國際市場一般初級產品的價格和貴金屬的價格的影響也有所表現。紐約股市暴跌的當天,黃金價格即漲到近5年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銅、鋁、鉛、鋅等賤金屬的價格下跌。同時,股市下跌也對房地產價格產生重要影響。

風險提示:上述文章所涉個股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買入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