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站在風口,如何尋找10倍股?(2)(2 / 3)

居民部門需求的爆發。第一個是社交娛樂的需求。現在很火的微信。之前微博也很火。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有一個比較高的需求,我們渴望跟人溝通、交流。雪球也是,雪球是在投資領域裏把大家聯係起來了。

教育傳媒,我要強調一點,傳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出版社、電視台。我不知道年輕人有多少天沒有開過電視了,出版傳媒除非是做中小學教輔讀物的,不然庫存會很大。在行業裏選出牛股,重要的是看它的毛利率,毛利率是公司的護城河。毛利率很高的話,說話對上下遊的議價能力都很強,這沒有問題。如果毛利率很低,說明行業的集中度有問題,也說明這個公司沒有競爭優勢。在把握需求的時候,選個股的時候,一定要看具體的競爭優勢。

OTA行業,我還不知道哪個能爆發。我在雪球上做過測試,現在上市的有藝龍、去哪兒、途牛、攜程。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誰最後能勝出。

老齡化消費方麵有一個誤區,得給大家解釋一下。我現在看券商的年報,動不動就拿中國的醫療行業和美國的醫療行業做對比,這是非常不客觀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跟日本做對比。因為美國的公共醫療開支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已經大約達到17%,而中國呢?中國是個位數。美國對專利的保護是不遺餘力的,中國除了仿製藥、仿創藥以外,還有什麼在自己的手裏呢?A股的醫藥股是炒得熱火朝天,而美股的中概醫藥股就是很冷落,國外的消費者以為中國的醫藥股沒什麼科技含量。今年是新一輪的醫藥招標開始,主流還是降價,稍微有點質量的還是可以溢價的。中國的醫藥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醫保控費,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怎麼可以做到像美國那麼高的福利呢?

我昨天提了醫藥股六個細分子行業的估值,醫藥流通行業最低是29倍的TTM市盈率。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一個是64倍,一個是65倍。現在很多高富帥都在掘金移動醫療APP,它還處在混戰的階段,最後誰能勝出,需要觀察一下。

科技進步的顛覆是非常大的。我看很多人在下麵拍照,你們沒有人拿著相機用膠卷拍照,這就是科技的進步。科技進步可以體現為智能化,包括智慧城市,我之前買的高新興都是做智能監控的。智能家居的標準有一點混亂,既有傳統廠商推的標準,也有PLC的標準。大家怎麼把它互聯到一個平台上,這是一個難題。去年年底的智能家居炒得很熱,大家可以去西單智能家居實體店一下。

汽車智能主要體現為汽車的電子化,無人車、無人機真的會變成現實。新能源汽車,我不知道有沒有比亞迪的粉絲,我個人覺得比亞迪真的是有待觀察。王傳福是非常技術控的人,新能源汽車肯定是勢在必行的東西,包括各項政策的推動,推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困難和阻力。

3D打印是重新定義了製造業。

可穿戴的核心就是傳感器和柔性電路。

藍線是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藍線是代表醫療保健,綠色的線是交通通信,紅色的線是娛樂和服務,都增長得很快。

舉一個醫療器械行業的例子,這是一個特別小的行業,稍微一做就會達到瓶頸,很難再增長了。醫療器械行業需要不斷地並購。現在大型的醫療器械都被GE、西門子控製,中國的醫療器械都集中在腫瘤篩查、像和佳股份這樣的。第一個藍線是醫療器械行業主營收入的增長,紅線是淨利潤增速的增長。醫療器械行業跟醫藥的經銷代理模式不太一樣,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新華醫療一方麵是受益於醫療企業行業增速的不斷加快。另一方麵新華醫療也像藍色光標一樣,純粹是依靠並購成長起來的,不斷進入新的醫療器械的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