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站在風口,如何尋找10倍股?(2)(1 / 3)

我現在問一個問題,如果是把李佛摩爾和彼得·林奇換一個時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彼得·林奇擔任基金經理的時代,是在1977年到90年代。紅線代表了美國私人消費的支出,是非常快速的上升。藍線是代表私人投資。可以明顯看到,私人消費是快速上升的。每個時代的基金經理都有獨特的風格。像李佛摩爾,他所處的時代是1929年,那個時候美國正是基建大爆發,裏佛摩爾買的股票都是伯利恒鐵路這樣的基建類股票。彼得·林奇買的都是消費類的股票。如果把他倆換一個時代,他倆肯定誰也不能成為傳奇。所以人隻有是順時順勢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已經站在了消費爆發的風口。我們講到的財稅製度改革,財富分配將更多地向居民部門傾斜。八零後群體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比如馬上到來的“雙十一”,顛覆了傳統消費。現在馬雲和京東都在爭搶“雙十一”的商標權。我記得有一個基金經理特別有意思,人家問他你今年為什麼取得這麼好的業績。因為他買的創業板,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因為他娶了八零後的媳婦。所以我們要關注主力消費人群的變化。我們看到剛剛那張圖上,為什麼美國的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消費能夠大爆發呢?可以看一下美國的“4664”現象,就是嬰兒潮,在那個時間,剛好嬰兒們長大了,他有錢了,就需要消費。

老齡化需求的爆發,這個就不用講了。大家非常明顯地看到,小區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了。他們的需求是需要關注的。在股市裏,很多都停留在養老概念。我覺得可以參考日本,日本是剛富起來就老去的民族,可以找一些日本的書籍做參考。

最後是政府的消費。前麵陳總也講到了政府的消費。政府未來的錢將去哪兒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政府是守夜人,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產品。

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來自於消費需求的爆發。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同意這句話,可以有所保留。

我們可以關注被滿足的需求和潛在的消費需求。城市的需求和農村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之前在社科院工作,一直做宏觀的研究。在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的需求首次超過了城鎮居民的需求。不要小看農村的需求,屌絲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從萬得數據可以看出,從身邊的觀察也可以看出。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工資比較高,生活水平比較高。但是,他有房貸的壓力、教育的壓力,這就會擠壓其他的需求。我們一方麵要關注城市高端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麵,也要關注農村消費需求的普及和升級。我就特別想講電動車,我前段時間去了比亞迪,跟他們講起了充電樁的問題。如果是在城市裏,就涉及到很多的部門,比如物業部門、電力部門、城管部門,婆婆挺多的。在農村,進行太陽能充電,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有小院,推行起來是不是更快一點?任何東西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行的,這個還可以再觀察一下。

這張圖我們國家居民部門收入比重的變化。紅線是代表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變化。政府是很有錢的,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是不斷上升的,大概占比是17%。黃線代表企業部門,占比也在20%左右,是處在下降的趨勢。政府的是一直往上升,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國富民窮。我們想花錢,我們沒有錢花,也不敢花,花了以後生病了怎麼辦?現在李克強總理說我們要把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也就是這個道理。藍色的虛線是居民的消費需求,雖然占比還是比較高,大概占到60%,但它是一直下降。

現在最重要的各項改革,包括財稅改革是為了把財富從政府的口袋裏掏出來一點,放到居民的口袋裏。不能因為政府部門很有錢,造成了居民部門的赤貧。這樣的經濟結構是不健康的經濟。要讓它健康起來,就必須進行改革,改革這個主題也成為了現在的大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