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的創業板,我認為是中國的新三板,它的上市要求低,大家認真研究,我認為會出現很多的牛股。新三板有一個優勢,優秀企業可以很方便地轉到主板。新股這麼火爆,一旦轉主板,潛力是非常大的。新三板非常有價值,人少機會多。A股就喜歡炒小市值的東西,新三板的市值是最小的,而且很多股票都是科技型企業。大家喜歡的因素新三板公司都有:市值小、高科技行業、成長性好。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是這樣,認真挑選我相信裏麵會出現很多牛股。
港股的基本邏輯是便宜。有了滬港通,大量內地投資者必然會關注港股。同仁堂是大家特別喜歡的北京企業,A股估值明顯比港股的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高,而且A股同仁堂市值大,成長性不如港股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所以滬港通後估計會有很多A股同仁堂的投資者轉投香港。因為那邊是窪地,水往低處流。原來A股、港股互相隔絕,現在既然滬港通開了,這個效應一定會出現。我建議大家研究一下港股。當然,港股的問題是水比較深,很多人覺得風險大。確實,港股有風險。但是,我認為把握一些原則,投資港股完全可以做好。
對網絡股比較偏好的人可以去美股。
美國的中概醫藥股,估值是很低的。有家企業是惠普森醫藥,它的交易價格是不到淨資產的十分之一,在國內是不可思議的。原因是這家公司是虧損的。但作為醫藥企業來說,一兩年內肯定能扭虧,這麼低的交易價格在A股、港股是不可思議的,隻有在美國是這樣,因為美國人不喜歡中國的醫藥公司,喜歡中國的網絡股。美國的中概醫藥股往往波段性行情,漲的時候很猛,跌起來也很凶,適合波段性操作。
新加坡市場估值很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A股上市公司中新藥業,同時在新加坡上市,那邊的市盈率是10倍,大概是A股價格的一半。新加坡的估值非常低。今後也許有機會,也值得關注。
相比機構,散戶的優勢沒有倉位的限製、沒有業績的考核、沒有時間成本。我們要發揮這些優勢。我給大家提供一些投資的方法。
第一個是長周期的狙擊法。長周期是指非常長的時間,以年計。這種方法是:平時總是持幣不動,大跌、暴跌後才進場狙擊。你要戰勝市場,你的做法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平時耐心等待,直等到大跌、暴跌的時候進場。中國的股市,我總結了規律:不跌沒機會,小跌小機會,大跌大機會。跌就是機會。很多人永不退場,永遠在股市裏耗著,不分時間,不分點位。對於普通的散戶來說,長周期狙擊法是非常適合的。原則就是:平時不進場,什麼時候暴跌,什麼時候進場。
我在入市的前十年也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在交易,業績也不好。後來我想通了這個道理,在股市高的時候,我就出來。2008年11月份,跌到1千多點,我又回來了。這樣還躲過了痛苦的煎熬。別人都非常難受,你從容入場,基本是踏著別人的鮮血入場,這是非常好的辦法。當然,這對人的耐性要求很高,一般人都拿不住錢。股民是上癮的,隻要進來,不願意出來。
第二是醫藥行業製勝法。醫藥行業是非常好的行業,它的特點是業績穩定,確定性非常強。
第三是守株待兔法。看幾隻股票,哪個跌了買哪個,不跌就不買。漲高了賣掉,再等。
第四是極度悲觀法,就是別人極度悲觀的時候,你買入。我舉個例子:港股的彙源果汁,最近從6塊錢跌到了3塊,月K線已經跌到了底位。最近它公布的中報非常差,CEO辭職,短期內大量的利空釋放,大家非常悲觀,沒有人看好,這個時候股價是低點。你在別人悲觀的時候入市,贏的概率比較大。當然,前提是:1.要處於好的行業。最好是醫藥行業或者大消費行業的公司,彙源果汁是飲料行業;2.不能是致命的利空,是暫時的利空。
下麵談一下B股的投資心得。
1.選行業。
比如選擇醫藥行業,好行業加好市場,必然是牛股。這是一致B的月K線,走勢非常牛。在B股的醫藥行業,出現30%以上的跌幅,一般就是比較好的買點。當然,前提是大盤的點位不是特別高。例如,一致B前幾個月跌到30港幣,這個價格正好是大股東的增發增持價格。所以30港幣就跌不下去了,然後又走出了一波30%的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