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軫,《新聞晨報》證券記者,發布於2012/10/15
原帖鏈接:http://xueqiu.com/3559889031/22312869
六月,對於應屆大學生而言,是吃散夥飯,準備踏上職場生活的日子。工作,不僅意味有了收入,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本著對自己對父母負責的態度,擁有一份保險無疑是一種可取的態度。不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有限,尤其是“新上海人”,房租餐費七七八八扣掉後也就剩不下多少了,而許多保險高昂的年繳保費往往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是許多人沒買保險的關鍵原因。其實,對社會新鮮人而言,以合理的投保策略購買合適的保險很重要,這樣才能以盡量少的保費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保障。
投保省錢四大思路
對於可供支配收入有限的社會新鮮人而言,怎麼投保才能省錢呢?
減少投保的險種抑或降低保險的保額,這是許多人正在采用但卻是極不可取的方式。如果投保人的確囊中羞澀而且購買的保險產品已經是最優化最便宜的話,上述的做法的確無可厚非。但事實上,許多社會新鮮人往往因為不正確的保險理念或者代理人的誤導,購買了不適合自己的保險從而造成保費開支過高——對於這樣的情況,更改保險產品優化結構才是關鍵。
對於社會新鮮人,本著節省保費的目的,選擇保險產品當遵循以下思路:
1.以重大風險防禦為主。如今保險產品很多,針對的風險也是五花八門。由於經費有限,所以我們要把錢用在刀刃上,以重大風險為主。什麼是重大風險,諸如意外身故、殘疾或者罹患重大疾病,這些對於自身以及家庭無疑都是致命性的打擊,要麼意味著沒有了沒來的收入來源,要麼意味著巨額的醫療開支,這類風險需要重點防範優先考慮。至於傳統的醫療報銷或者醫療補償,幾百或者幾千元的醫療費用相比就算不上致命性的打擊,就可以放在上述保障完備且有餘力的前提下才考慮了。
2.不考慮返本類保險。許多人不願意為保險花錢,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沒有出險保費就打水漂了。所以這類人購買保險,往往會選擇返本型的產品,一旦沒有出現所有保費全部返還,心理上要好受許多。但是,返本是有代價的,那就是保費的大幅增加。返本型保險,說到底不過是一份投資產品+一份保險的組合。假設某保險年保費是100元,市場收益率是4%,那麼要將此款產品設計成返還型,保險公司就會問你收取2600元保費,用其中的100元直接購買原來的那款產品,然後將剩下的2500元為你賺回這100元。對於社會新鮮人而言,購買返本型保險,保費壓力會相當大,迫使你降低保額,這無疑是不可取的。
3.縮短保障期限。理財要有長期規劃。正因此,許多人購買保險時,往往會選擇最長的保障期限,譬如終身或者20年。但是,這同樣意味著年保費會大大增加——由於壽險類產品年齡越大當年保費越高,為了避免晚年投保人繳費壓力過大,保險公司往往會采用均衡保費,即最初幾年保費會高於實際保費,而後期的保費則低於當年實際保費,早期多收的保費儲備著用於後期高保費時墊付,當你選擇的保障年限越長,那麼就意味著你提前墊付的保費也越多,對囊中羞澀的社會新鮮人而言,無疑是一種浪費。所以,保險期限不妨盡可能縮短,比如5年這樣的時間段。5年過後,也許你的收入水平和經濟狀況已經有了大幅的改善,這時再考慮長期的規劃也不遲。
4.選擇自然保費保險。雖然5年的保障期限相比10年或者20年而言,初期墊付的保費大大降低,但這終究還是有墊付因素存在的。所以更徹底的策略便是選擇自然保費,當年實際保費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此可以將保費開支降到最低。
在以上四大宗旨下,下麵就將搭建一個基本的投保組合,嚐試以盡可能少的保費支出來獲得盡可能多的保障。
意外險:純意外保障即可
意外險,可謂是性價比最高的入門型保險。對於社會新鮮人而言,也是第一份保險的最佳選擇。選對合適的意外險,可以以很低的保費實現頗高的保障。
以國泰人壽的意外寶綜合意外保障計劃為例,50萬元保額的年保費僅為250元,每天的保費支出不到7毛錢。國泰人壽在此款產品的基礎上還有一款升級版全麵型的產品,在50萬元保額的基礎上,再增加100萬元的航空意外險和100元/天的意外醫療住院補貼,其年保費為340元,對於那些工作經常需要出差的社會新鮮人而言,後者無疑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