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峯,個人投資者,發布於2014/03/22
原帖鏈接:http://xueqiu.com/1025819408/28371702
今天選登第三封網友來信。讓我們看看一個廣西二線城市的情況。作者也用自己的感受指出:第一代移民,缺乏父母在財富上的支持,也往往缺乏人脈的傳承,因此在同樣的收入下,仍然感受艱辛。
這確實如此,第一代移民總是特別艱辛,無論過往,還是現在。推薦大家看看《光榮與夢想》一書。了解美國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社會方麵麵的變化和感受。如果覺得太長太累,看看電視劇《闖關東》,也是一樣的。
雪球用戶roe07(現在南寧生活):
我的家鄉在廣西算二線,GDP排名第四。分別說說父輩和我這一輩的情況。
父輩:工薪階層,財富膨脹主要是這10年,主要來自房子(房改房、市場運作二套房、集資房),基本都是來自雙軌製差價以及炒房。大部分家庭的資產以不動產為主,現金資產不多。10萬~20萬的現金儲備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
我們這一輩:好的崗位基本就是公務員、事業單位、聯通移動電信以及當地大國企。我一個本科同學,工作8年在一家私企,工資現在還在3000以下,個人能力因素有一點,但主要還是大環境不好。
但是為什麼10萬以下的車大家都看不起,iphone也就是個街機?
我認為主要是三個傳承的疊加效應。
1.物質財富傳承:主要來自父母的現金、房產,尤其是解決了房產問題,家庭資產負債率很低。
2.精神財富傳承:這裏做生意的家庭居多,20多歲畢業,父母就帶著做生意,行業經驗比同齡人一下子領先了一個級別。
3.人脈傳承:小地方,人脈很重要。三代都在一個小城市的,基本什麼單位,什麼行業都能找到點認識的人。好辦事。
之所以雪球的很多筒子都覺得苦逼,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都是第一代城市移民,通過讀書跳躍到了北上廣深,父母的財富放到一線城市起的作用小,人脈和行業都是抓瞎,隻能自己慢慢摸索,一進一出,就顯得苦逼很多。
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越是草根,越要往大城市走,大城市機會多,公平競爭的場子相對來說多一點,你肯吃苦肯幹,總有飯吃。第一代站穩了,第二代就好過很多,從小在大都市長大的孩子,閱曆不是家鄉能比的。
物質收入是一個表象,是一個人綜合價值的一種體現,社會總有往上躍遷的途徑,隻不過肯定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業10年回頭看,高考真的是一個改變人一生際遇的關口。我們高中班,回家鄉的不到1/3,初中班應該是2/3以上的人都在家鄉(都是重點學校)。
一命二運三風水,確實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需要奮鬥多少年才能跟上時代的平均水準,勤懇認真,多想多做,跟著這個大時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總還是幸運的。
幾年前,有一位長輩有一次跟我說“你們這一代人好,趕上了中國起飛的時候”,當時不以為然,現在回頭細細琢磨,回味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