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曉光,個人投資者,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5277310522/30047431
雪球平台越來越大,本是好事,但是窗戶太大,飛進來的除了辛勤的蜜蜂還有勤勞的蒼蠅。蒼蠅也要偽裝成蜜蜂的樣子,一副傳花授粉的模樣。看了@喜樂心的遭遇,屬於典型的初哥入市飛來橫禍,除了自己缺乏鑒別的能力,也隻能怪自己鬼迷心竅求財心切,誤入投資陷阱。雖然每份開戶表格上都有“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但風險在哪兒都無法分辨的投資初哥,基本都是泥菩薩入水。深陷泥潭之後除了在囚徒困境中無法脫身,還很容易把身邊的“稻草”當成救命符,除了加速毀滅,並不會對投資的進步有任何幫助,後果輕則生活質量下降,重則走火入魔連累家人。股市本身就是一個大染缸,充分釋放人內心的欲望、貪婪和恐懼。結合這些年來我看到過一些欺騙性很強的偽裝,給初入市的投資者做一下風險警示。
資本市場本身就有很大的欺騙性。當一個人工作受挫的時候,他想起了炒股。當一個生意人實業無處投資的時候,他想起了炒股。當一個學生畢業之後就業渺茫的時候,他想起了炒股。當一個國家幹部退休之後無所事事,他想起了炒股。炒股仿佛成了所有人現實受挫尋求庇護的伊甸園。仿佛隻要去券商開個戶,然後打點錢進去,就可以在股票市場試一試運氣,誰知道自己不是中國的巴菲特呢?股票市場如果作為一個謀生的場所,參與門檻兒應該是所有行業裏最低的,比去街邊賣煎餅果子都低。LIVERMORE曾經在自己的書裏透露,每逢酒會都有人坐過來打聽有啥股票可以讓自己賺上一筆。沒有人會去問外科醫生如何通過做心髒手術賺上一筆,也沒有人會去問律師自己如何通過法律訴訟賺上一筆。那是因為醫生和律師的參與門檻兒很高,需要多年的學習和殘酷的考試。但是如果醫生和律師的從業資格像開股票戶一樣簡單,並且失敗隻需要自己承擔有限的後果。我敢保證很多人是樂於嚐試的,就像嚐試炒股一樣。
中國不缺“專家”。害人最深的就是投資專家。對股票專家的定義我一貫的看法都是“嚐試過各種失敗的方法而善於總結,並在失敗的理論總結上產生成就感,從而永久性地避免成功。”這段時間世界杯,一個看了幾十年足球的專家就算在場外喊破喉嚨,也不會吸引到場內的90後球員與之討論如何比賽,但是這並不妨礙吸引其他的觀眾。如果專家口若懸河說球頭頭是道,對一邊觀眾建議下注德國,另一邊觀眾下注法國。那麼比賽結束,起碼有一半觀眾對專家深信不疑。很多股票市場的書籍,都是幸存者偏差下的產物,簡單地說找1萬隻猩猩舉行世界拋硬幣比賽,如果硬幣的正反麵概率是50:50,輸了的猩猩把手中的1塊硬幣給贏家,那麼10次之後,還剩大概10隻猩猩,每隻猩猩手裏有1000塊錢,是最初的1000倍,那麼這10隻猩猩肯定被剩下的9990隻猩猩奉若神明,被邀請到處講學傳道,然後這10隻猩猩再寫幾本《我如何拋硬幣賺得1000倍》《拋硬幣技術指南》。但這其實並不是最糟糕的,畢竟把運氣當能力隻是為了滿足個人虛榮,這10隻猩猩也不是主動欺騙那9990隻,而確實在拋硬幣中賺到了錢,講學傳道反而有心靈雞湯的正麵作用,雖然給弱勢投資者打氣但並不一定收獲正麵效果。
股票市場那麼大,參與的人那麼多。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商業模式都是通過“投資獲利”。什麼?不通過投資獲利?那麼他們在股票市場幹什麼?要知道,金礦裏的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通過自己挖金子發財的,販賣挖礦工具、銷售挖礦守則是更穩定的謀生手段。這在股票市場是一個道理,但是沒有人會把販賣挖礦工具和挖礦守則的當成挖礦高手。而在股票市場不貼上高手的品牌,產品就無人問津,所以就算才疏學淺,也要偽裝成一副武林高手的樣子。《以交易為生》的作者基本是靠投資者培訓吃飯的,被奉為神明的《技術分析》江恩一生破產多次,臨死的時候窮困潦倒。但這並不妨礙失敗的專家在粉絲心中樹立成功的標簽,其實很多騙局和偽裝都非常低級,之所以還能騙到人,隻能說明自己更多的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蠱惑。低級的騙術實際上是高級的,就好像CCTV廣告那麼貴的原因是廣告商知道收看CCTV的人最容易相信電視裏說的一樣,低級的騙局反而有效過濾了可以識破騙局的人,最終剩下的都是腦殘粉,可隨便魚肉。
另外資本市場還有一種間接傷害型的專家,特點就是喜歡把“巴菲特”掛在嘴邊的。一個生長在中國的人,卻對萬裏之外的一個老人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如何賺了大錢“了如指掌”的人,充其量是個大粉絲而已。巴菲特多虧還健在,如果不是這群人還不知道會解讀出什麼來惑眾。國內巴菲特代言人的特點是比較學究,喜歡把投資當學問去專研本不是壞事,但是投資相對科學,缺乏因果關係的必然聯係。尤其是對新入市的初哥,如果誤讀歧書,往往要浪費很多年時間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