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吃大餅,個人投資者,發表時間:2014/02/04
買不到大牛股的朋友焦慮,買到的朋友好像更焦慮,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賣出。剛漲一點兒就覺得燙手,生怕賺到的利潤又跌回去,急急忙忙賣掉了,還告訴自己說不要太貪心,落袋為安。反倒是下跌被套後就踏實了,堅定了解套再賣的決心。結果是牛市裏賺小錢,熊市裏虧大錢,長年累月下來,還是不賺錢。
對於成長股的投資者來說,盡量準確地判斷頭部永遠是一個重要任務,對此基本麵派和技術派都有了很多理論,我就不多重複了。最近很多赫赫有名的大牛股都出現了轉入下跌趨勢的跡象,這裏分析總結一下其共同點,找一下可以借鑒的規律。
我這裏主要討論三類下跌方式:題材股暴漲後直接大跌,慢牛股直接下跌,慢牛股長時間橫盤後下跌。
1.題材股暴漲後直接大跌:典型的是去年的自貿區概念股,旱地拔蔥式地連續漲停,根本買不到,好不容易打開漲停板能買到了,就開始了猛烈下跌。這是害死人的走法,我現在的原則是對這類暴漲的題材股完全不碰。
纏論中的一個著名理論是“走勢終完美”,即隻要有暴漲的一浪,就一定會有後續的三浪上升,因此認為在二浪調整時買入,還能保證吃到三浪的利潤。但近年來很多遊資操盤的莊股走的是一浪到頂的風格,根本就沒有三浪出現,造成散戶追漲買入後就被套牢。
2.慢牛股直接下跌:長期上升的慢牛股如果出現突然下跌,在頂部停留時間很短就轉入下跌趨勢,往往是出現了重大的基本麵利空,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白酒股,下跌的直接誘因是塑化劑,下跌趨勢能夠持續、無法形成反轉的原因是反腐,背後的大背景是白酒行業的產能過剩。因此當出現實質性的、影響業績的基本麵利空時,還是應該盡早離場觀望,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3.慢牛股長時間橫盤後下跌:如果僅僅是漲幅太大市盈率過高,隻要公司基本麵依然出色,而且大盤沒有出現崩盤式的大跌,一般不會出現股價直接暴跌不回頭的情況,而是大跌30%左右就很快拉起,進入幾個月至一兩年的橫盤整理。之後如果業績持續高增長,就會轉入新的上升趨勢,如果業績增速低於預期,就會轉入下跌趨勢。
最近有大批股壇常青樹、不死鳥都顯現出轉入下跌趨勢的跡象,比如碧水源、康得新、歐菲光、歌爾聲學、大華股份、海康威視、貝因美、舒泰神、上海家化、片仔癀、長城汽車,它們未來到底是會真正持續進入下跌通道,還是會在大幅震蕩後重拾升勢,仍然有待觀察。
這些股票的共同特點是在頂部經過了長時間的盤整,形成了一個跨度很大的圓弧頂,這種走勢一般是績優成長股經過幾年的高成長期後,進入了業績增速放緩或業績下滑的階段,而這類利空不像那種白酒塑化劑式的致命一擊,而是七傷拳式的慢性打擊,因此股價不會突然出現中線暴跌,而是慢動作式地緩緩滑落。具體下跌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上升趨勢末期:業績仍然高增長,股價漲幅大大超過業績增幅,市盈率達到高位。
2)橫盤階段:公開消息上依然沒有重大利空,漲勢停止,下跌又拉起,各條均線都反複纏繞。這時無法準確判斷橫盤結束後的走勢,如果是潛力巨大的成長股,應該像大華股份一樣上漲10倍以上,上漲時間持續2年以上,如果漲幅和上漲時間都接近了這個數字,那麼應提高警惕,防止橫盤結束後進入下跌階段(當然像茅台白藥一樣漲幅百倍、持續10年也不是沒可能,不能一概而論)。
3)進入下跌趨勢:技術麵上的標識可以是大陰線跌破橫盤平台底部,或是60日線拐頭向下,或是60日線死叉120日線等等,走勢明顯弱於同行業其他龍頭股和大盤指數。這時消息麵的利空逐漸明朗,公司業績低於預期,往往是高增長期結束,轉入穩定增長期。
這種慢牛股長時間橫盤後下跌,好處是有足夠的離場時間,缺點是溫水煮青蛙,迷惑性強,當它明明已經是下跌趨勢了,你還覺得它在橫盤。橫盤結束時的決策是最考驗人的,可以是新一輪上漲的起點,也可以是轉入下跌趨勢的起點,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