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非讀不可:芒格在南加州大學演講(2)(1 / 3)

我有一條“鐵律”,它幫助我在偏向於支持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時保持清醒。我覺得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好地反駁我的立場。我認為我隻有在達到這個境界時才有資格發表意見。迪安·艾奇遜(迪安·艾奇遜,1893—1971,美國著名政治家和律師,在製定美國冷戰時期外交政策上扮演過重要角色——譯者注)有一條“鐵律”,它來自奧蘭治的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 of Orange,1533—1584,尼德蘭獨立戰爭中領導荷蘭人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被尊為荷蘭國父——譯者注)說過的一句話,那句話的意思大概是“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堅持”。我的做法聽起來跟這條“鐵律”一樣極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麼做可能太難了,但我希望對我來說它永遠不會變得太難。我這種避免陷入強烈的意識形態的方法其實比迪安·艾奇遜的“鐵律”更容易,也值得學習。這種別陷入極端意識形態的方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們想要成為明智的人,嚴重的意識形態很有可能會導致事與願違。

有一種叫作“自我服務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經常導致人們做傻事,它往往是潛意識的,所有人都難免受其影響。你們認為“自我”有資格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例如,透支收入來滿足他的需求,那有什麼不好呢?嗯,從前有一個人,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可是他大部分時間過得非常悲慘,原因之一就是他總是透支他的收入。那位作曲家叫作莫紮特。連莫紮特都無法擺脫這種愚蠢行為的毒害,我覺得你們更不應該去嚐試它(聽眾大笑)。

總的來說,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過度自憐可以讓人近乎偏執,偏執是最難逆轉的東西之一,你們不要陷入自憐的情緒中。我有個朋友,他隨身攜帶一疊厚厚的卡片,每當有人說了自憐的話,他就會慢慢地、誇張地掏出那一疊卡片,將最上麵那張交給說話的人。卡片上寫著“你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像你這麼倒黴”。你們也許認為這是開玩笑,但我認為這是精神衛生。每當你們發現自己產生了自憐的情緒,不管是什麼原因,哪怕由於自己的孩子患上癌症即將死去,你們也要想到,自憐是於事無補的。這樣的時候,你們要送給自己一張我朋友的卡片。自憐總是會產生負麵影響,它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如果你們能夠避開它,你們的優勢就遠遠大於其他人,或者幾乎所有的人。因為自憐是一種標準的反應,你們可以通過訓練來擺脫它。

你們當然也要在自己的思維習慣中消除”自我服務的偏好”,別以為對你們有利的就是對整個社會有利的,也別根據這種以自我中心的潛意識傾向來為你們愚蠢或邪惡的行為辯解,那是一種可怕的思考方式。你們要讓自己擺脫這種心理,因為你們想成為智者而不是傻瓜,想做好人而不是壞蛋。你們必須在自己的認知行動中允許別人擁有“自我服務的偏好”,因為大多數人無法非常成功地清除這種心理,人性就是這樣。如果你們不能容忍別人在行動中表現出“自我服務的偏好”,那麼你們又是傻瓜。

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法律顧問曾經做過《哈佛法學評論》的學生編輯,是個聰明而高尚的人,但我親眼看到他毀掉了自己的前途。當時那位能幹的CEO說有位下屬做錯了事,總顧問說:“哦,我們在法律上沒有責任彙報這件事,但我認為那是我們應該做的,那是我們的道德責任。”從法律和道德上來講,總顧問是正確的,但他的方法卻是錯誤的。他建議日理萬機的CEO去做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CEO總是把這件事一推再推,因為他很忙嘛,完全可以理解,他並不是故意要犯錯。後來呢,主管部門責怪他們沒有及時通報情況,所以CEO和總顧問都完蛋了。

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說服技巧是本傑明·富蘭克林指出的那種,他說:“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人類“自我服務的偏好”是極其強大的,應該被用來獲得正確的結果。所以總顧問應該說:“喂,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會毀掉你的,會讓你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議能夠讓你免於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這種方法會生效的。你們應該多多訴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是當你們的動機很高尚的時候。

另外一種應該避免的事情是受到變態的激勵機製的驅動。你們不要處在一個你們表現得越愚蠢或者越糟糕,它就提供越多回報的變態激勵係統之中,變態的激勵機製具有控製人類行為的強大力量,人們應該避免受它影響。你們將來會發現,有些律師事務所規定的工作時間特別長,至少有幾家現代律師事務所是這樣的。如果每年要工作2400個小時,我就沒法活了,那會給我帶來許多問題,我不會接受這種條件。我沒有辦法對付你們中的某些人將會麵對的這種局麵,你們將不得不自行摸索如何處理這些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