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老木頭,個人投資者,發布於2014/05/10
你們當中肯定有許多人會覺得奇怪:這麼老還能來演講(聽眾大笑)。嗯,答案很明顯:他還沒有死(聽眾大笑)。為什麼要請這個人來演講呢?我也不知道,我希望學校的發展部跟這沒什麼關係。
不管怎麼樣,我想我來這裏演講是合適的,因為我看到後麵有一排年紀較大且沒有穿學位禮服的聽眾(家長)。我自己養育過許多子女,我知道他們真的比坐在前麵這些穿學位禮服的學生更感光榮。父母為子女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智慧和價值傳授給子女,他們應該永遠受到尊敬。我還很高興地看到我的左邊有許多亞洲人的麵孔,我這輩子一直很崇拜孔子,我很喜歡孔子關於“孝道”的思想,他認為孝道既是天生的,也需要教育,應該代代相傳。你們大家可別小看這些思想,請留意在美國社會中亞洲人的地位上升得有多快。我認為這些思想很重要。
好啦,我已經把今天演講的幾個要點寫了下來,下麵就來介紹那些對我來說最有用的道理和態度。我並不認為它們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認為它們之中有許多具有普遍價值,也有許多是“屢試不爽”的道理。
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幫助了我呢?我非常幸運,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是黃金法則。你們要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我看來,無論是對律師還是對其他人來說,這都是他們最應該有的精神。總的來說,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夠贏得許多東西,他們贏得的不止是金錢和名譽,還會贏得尊敬,理所當然地贏得與他們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有時候你們會發現,有些徹頭徹尾的惡棍死的時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圍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死有餘辜。如果教堂裏滿是參加葬禮的人,其中大多數人去那裏是為了慶祝這個小子終於死了。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這樣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說:“有人願意站出來,對死者說點兒好話嗎?”沒有人站出來,好長時間沒有人站出來,最後有個人站了出來,他說:“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聽眾大笑)。這不是你們想要得到的下場,以這樣的葬禮告終的生活,不是你們想要的生活。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個道理是,正確的愛應該以仰慕為基礎,而且我們應該去愛那些對我們有教育意義的先賢。我懂得這個道理且一輩子都在實踐它。薩默賽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說《人性的枷鎖》中描繪的愛是一種病態的愛,那是一種病,如果你們發現自己有這種病,應該趕快把它治好。
另外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可能會讓你們想起孔子——是,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它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一個相關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們必須堅持終生學習。如果不終生學習,你們將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離開這裏以後,你們還得繼續學習,這樣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遠。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來說,它的長期大額投資業績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讓伯克希爾在這一個十年中賺到許多錢的方法,在下一個十年未必還能那麼管用,所以沃倫·巴菲特不得不成為一部不斷學習的機器。層次較低的生活也有同樣的要求,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裏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兒。孩子們,這種習慣對你們很有幫助,特別是在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時候。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曾經說過一句很正確的話,他說隻有當人類“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人類社會才能快速地發展。他指的是人均GDP的巨大增長和其他許多我們今天已經習以為常的好東西。人類社會在幾百年前才出現了大發展,在那之前,每個世紀的發展幾乎等於零。人類社會隻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發展,同樣的道理,你們隻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