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艱難時期(2)(1 / 3)

盡管迪克·莫裏斯建議希拉裏要平衡她在社交和政府工作之間的關係,但是在1993年,第一夫人很少設宴款待客人。希拉裏最初對待社交的態度高度政治化、個人化,充分顯示了她的戰鬥姿態,因此使得克林頓夫婦和華盛頓名流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遠,而他們中的許多人本來是打算熱烈歡迎新總統和第一夫人的。

沒有一位新總統和第一夫人能像他們一樣把和華盛頓名流的關係搞得如此糟糕,而且還使政府與華盛頓固有價值觀發生了正麵衝突。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是考慮到希拉裏對一些事情的隱瞞,這些衝突也許是無法避免的。

希拉裏認為,首都的某些機構和名流強烈反對克林頓夫婦以及他們的思想,他們更加看重華而不實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結果或者真誠的努力。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攻擊她)。但是,克林頓夫婦本身的態度也存在一些問題。

克林頓夫婦對於華盛頓的失望,部分是因為他們看透了這裏的偽善。這個城市的精英們似乎白天忙於惡毒的個人攻擊和意識形態鬥爭,晚上卻和自己最憎恨的攻擊對象成了好同事,甚至會在晚宴上相互恭維。

這個城市最關心的已經不再是如何管理,是個人權力的變更以及政治鬥爭的細節。通過《民權法案》和《選舉權利法案》之後的25年中,這裏也許隻通過了兩三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法案。自從兩黨在“水門事件”問題上達成一致,彈劾尼克鬆之後,他們越來越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政治鬥爭上。

在選擇一個了解華盛頓文化的社會秘書這個問題上,希拉裏做出的選擇似乎非常明智:紐約布盧明代爾百貨公司公共關係部副總裁安·斯托克。在擔任卡特政府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的媒體秘書期間,斯托克與華盛頓的記者們建立了非常融洽的關係,而且從那時起一直在華盛頓和紐約兩地生活。

斯托克非常了解這兩個城市不同的權力結構和上流階級:紐約雲集了大批知識精英,而華盛頓盛行的依然是論資排輩,國會和說客雲集的K街都是如此。而且,華盛頓的媒體也很少質疑這一規則。因此,前國會議員、內閣部長和總統助手最終都很容易從國會山和白宮轉行到K街。和她的許多前任不一樣,斯托克是位專業人士,不是社交名流,這一點肯定會增加希拉裏對她的好感。她的當選在華盛頓名媛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希拉裏逐漸喜歡上斯托克,而且開始尊敬、依賴她。但不幸的是,在一年多的時間中,希拉裏一直拒絕斯托克撫慰華盛頓名流的建議。這些名流包括一些民主黨人,他們一直熱切地期望在結束裏根和布什的12年統治之後能夠受到重用。

就像鮑勃·魯賓負責教授希拉裏華爾街經濟學一樣,斯托克也嚐試在同樣深奧的華盛頓禮儀方麵給予她指導。斯托克被她的這位老板深深迷住,特別是對她第一眼看上去有些自相矛盾的性格非常感興趣。“比如說,誰能想到她會參加蘇珊·貝克的祈禱團呢?這位聰明、才華橫溢、堅定、幽默的女性讓我非常驚訝。我一下就為她傾倒了,而且我對她的印象一直都沒有改變。”

斯托克非常了解應該如何應付華盛頓險惡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她很快發現,克林頓夫婦似乎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已經贏得了競選,這使斯托克的辦公室和行政辦公大樓都成了“永恒選戰”策略的附屬品,來招待那些選民、國會重要官員和一些老朋友。克林頓夫婦似乎沒有把它看作是一個國家政府機構,沒有把白宮看作是莊嚴堂皇的總統府邸,而是“一個競選場所”。斯托克評論說,“他們沒有真正理解總統官邸的重要性”。畢竟,許多擔任要職的官員都非常年輕,沒有絲毫華盛頓方麵的經驗。

希拉裏在克林頓宣誓就職後的第10天曾經設宴招待全美的州長,得到了許多好評。但是,接下來的10個月中,她沒有舉行一次正式國宴。相反,在此期間,白宮舉行了三百多次政治茶話會和招待會,幾乎每天都有一次,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討論對克林頓夫婦各種政策目標的支持或者是招待那些政治友人。與此同時,所謂的喬治敦精英,包括國會兩黨的領導、說客、政治顧問、媒體代表,以及克林頓夫婦所聘任的高官都被忽視了,而且通常都是故意被忽視的。比如,由克林頓和希拉裏親自聘任的政府某個部門的副部長其在位3年期間從來就沒有接到過白宮的一次邀請,唯一的一次例外還是他自己想方設法搞到了一張聖誕晚會的請柬。“他們根本不關心別人。”這位放棄高額薪水來到華盛頓的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