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過分了。比爾雄心勃勃地要為這個國家做一些事情,難道他就應該為此而受盡痛苦和屈辱的折磨嗎?──《親曆曆史》
在近20年的時間裏,希拉裏在律師、朋友和一些實力派私人偵探的幫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克林頓的性醜聞影響到他的政治前途。克林頓夫婦剛一入主白宮,便自信這件糗事算是過去了。可是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當年花20萬美元投資一處房地產的失誤,會導致克林頓總統因隱瞞其性行為而遭到彈劾。
克林頓夫婦從馬莎葡萄園度假回來之後,他們將麵對一係列接踵而至的危機,獨立檢察官正虎視眈眈。是否能渡過這些難關,將關係到克林頓的執政地位,也關係到希拉裏是否會因此名聲掃地,今後她將何去何從。有時候,他們好像已經走投無路,甚至有人聲稱他們的政治生命將就此結束,或者斷言他們即便僥幸逃過此劫也不會東山再起。但是,他們從未想到過就此認輸。
“白水案”成了克林頓兩屆總統任期內許多事件的代名詞。首先,它主要是指克林頓夫婦結婚三年後經營的一起錯綜複雜的房地產交易。克林頓當選總統後還不到一年,便由一名獨立檢察官對他們實施了調查。調查可謂無孔不入,深入到了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麵。這無疑吊起了政敵的胃口,甚至使美國三家最有影響力的報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也相信,希拉裏和克林頓確已深陷腐敗醜聞。
“白水案”幾乎從《紐約時報》首度披露之後便鬧得沸沸揚揚。在大選期間,一係列的文章和評論就此事大肆含沙射影地對克林頓夫婦進行了有失公平的報道。對此,他們夫婦沒有進行正麵回擊,這更加引起了人們的猜疑。剛開始,《紐約時報》關於“白水案”的第一篇報道還算收斂,可是在後來的8年裏,各類五花八門的報道絲毫無所顧忌。
馬克·法比亞尼是由希拉裏委托的1995年到1996年期間的總統法律顧問,他處事幹練果斷。他與克林頓政府內部人員一樣,了解“白水案”的全部真相。他說,首次報道“白水案”的《紐約時報》記者傑夫·葛斯告訴過他,這是一個很好的“競選故事”,但是“不值得進行這麼多年的獨立調查”。
克林頓在擔任州長時,希拉裏作為麥迪遜投資擔保公司(這是一家由吉姆·麥克道格負責的借貸公司的一名代理律師,從一開始便被牽涉進利益衝突中。她本應該避嫌才是明智之舉,盡管當時在小石城類似的關係交易已是司空見慣,但是仔細回想起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失誤引出了如此多的麻煩。最終,克林頓夫婦和吉姆·麥克道格在這塊地產(購買價格遠低於其實際價值)上的合作關係上升為一起聯邦案件。直到克林頓總統任期結束,該案件已耗時6年之久、耗資5200萬美元之巨。在經過參議院對總統的審訊,獨立檢查官被迫承認希拉裏和克林頓在這起房地產交易中(或在“旅行門”及其他事件中)均沒有違法事實之後,這起案件才終告結束。之後,人們對克林頓的指控又換成了他是否在其風流韻事上撒了謊。
曆史掀開了空前的一頁:現任總統——確切地說是現任第一夫人,深陷危機。人們全然不顧克林頓的總統地位,大肆調查他在擔任州長期間的所作所為,直到進一步的調查爆出了萊溫斯基的緋聞。設想一下,如果換成是林登·約翰遜或是布什父子在總統任期接受對其總統任期之前的調查,結果會怎樣。這值得深思。
與其他總統(甚至是尼克鬆總統)不同的是,克林頓總統沒能製定出一套國家發展的路子。但是,每當他力圖掌握主動權時,幾乎每次都是成功的,例如推出經濟計劃、《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福利製度改革,以及在其任期行將結束時推行的一係列教育改革措施,他使幾乎每個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國人都能實現其夙願。他之所以能在總統任期內取得這樣的成績,都要歸功於他那令人讚歎的職業素養和韌性。
但是,從文斯·福斯特自殺之後,一直到克林頓被參議院宣布無罪,他始終無力掌控局勢,公眾輿論大都由媒體、克林頓的死敵、共和黨以及獨立檢察官所左右。克林頓夫婦、他們的高級助理以及眾多的律師使盡了渾身解數,才將那些沒完沒了的調查應付了過去,並保守了那些任何時候都不能對外人講的秘密。一旦這些秘密泄露,事情將會變得更糟。
希拉裏顯示出一些她特有的過人素質,比如絕對忠誠、搶占先機等,這也是她所遵循的一貫做法。隻有這樣才能給丈夫鋪起一條路,使他能做他最擅長的事情:按照原則進行思維和行動,盡畢生精力實現他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