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天,克林頓被迫重新簽署生效了《獨立檢察官法》,從而實現了他在參加總統競選時許下的諾言。當時,他和希拉裏把前任們的瀆職行作為最重要的問題進行批判。白宮以克林頓的名義發布了一項聲明,其中把獨立檢察官定義為“政府和國民之間信任的基石”。“不管哪一黨控製國會或行政機構,都將有一個超黨派的機構確保政府官員的廉正,保證沒有人淩駕於法律之上。今天,我簽署這項法案,使其上升為我們的一項法律,這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克林頓自己也不相信。
不管怎樣,目前局勢似乎還是一帆風順。看上去,菲斯克有希望很快就要結束調查,另行公幹了。也許,曙光就在前麵。但是,克林頓夫婦的對手們可不會就此罷休。
克林頓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當選總統後的頭18個月會遇到這麼多的事情。他認為是他的經濟顧問過多限製了他的選擇,甚至使他連最基本的目標都難以實現;他的部下不夠幹練,根本不知道如何協助他執政;麵對共和黨的反對,國會中的民主黨人表現得過於軟弱,使他無法有效地行使總統的法律和政治權力;新聞媒體對他的態度大大打擊了他做事的決心。所有這些都使他清楚地意識到,他的這段總統任期在當代美國總統執政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國會、新聞媒體和司法部門輪番施咒,使他幾乎中了邪。他越發覺得,為了他和希拉裏,更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盡快結束這一切。他認為,菲斯克的報告還算公正,菲斯克也將不再提起進一步的指控,從而結束其調查。這將是結束這場噩夢的第一步。
希拉裏最擔心的莫過於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及其他法官可能會趕走菲斯克,派另外一名保守派的空想家擔任獨立檢察官。對此,白宮一些官員認為希拉裏有些杞人憂天。不過,希拉裏在“水門案”調查組工作時,對倫奎斯特的情況有所了解,她不相信在他升為首席大法官之後,其性格和政治觀點會有多大變化。
希拉裏曾經向勞埃德·科特勒表達了她對《獨立檢察官法》重新生效的憂慮。她告訴他,她認為“共和黨人及其由首席大法官領銜的司法部門的聯盟”將不可避免地會向他們發難。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勞希·費爾克洛斯已開始呼籲,新的《獨立檢察官法》生效後,菲斯克應被撤職並換人。
科特勒沒有顧及希拉裏的這一考慮。作為總統的顧問,他與他在律師界和司法界(包括最高法院)的同僚們看法一致。他和希拉裏打賭,如果菲斯克被撤換,他將更名改姓,不叫科特勒。
按照克林頓總統6月30日簽署的法律,獨立檢察官將由首席大法官指定的三名法官領銜的“特別法庭”選出。倫奎斯特指定由北卡羅來納州的法官戴維·申德勒(北卡羅來納州極端保守主義參議員的共和黨門徒)、耶澤·赫爾姆斯和費爾克洛斯領銜“特別法庭”,其他成員包括裏士滿的法官約翰·D·巴茨納和邁阿密州的彼得·費。
克林頓簽署《獨立檢察官法》後的第二天,雷諾要求申德勒和他的兩名同事按照新生效的《獨立檢察官法》任命菲斯克為獨立檢察官,使他能夠將調查工作繼續進行下去。以費爾克洛斯為代表的共和黨馬上發起了猛烈的反擊。費爾克洛斯說,菲斯克與克林頓政府的一些官員(包括努斯鮑姆)走得太近,新組建的三人“特別法庭”將“新任命一名真正獨立的檢察官”。他還說:“鑒於菲斯克看上去缺乏獨立性以及他與克林頓政府的關係,他不應被再次任命。如果他再次得到任命,人們將會覺得其中有詐,並一直猜忌下去。”
8月5日,“特別法庭”宣布,肯尼斯·斯塔爾將取代菲斯克擔任獨立檢察官。斯塔爾曾任美國上訴法院法官,後任布什政府副檢察長。在一份長達四頁的任命書中,三名法官寫道:“我們的本意不是要懷疑司法部長所任命的獨立檢察官的正直,我們是在貫徹新生效法律的精神。”克林頓和希拉裏幾乎要瘋了,白宮的其他官員也已忍無可忍。這很可能意味著,在今後漫長的年月裏,克林頓夫婦的隱私將不斷遭到調查。克林頓立刻對斯塔爾產生了懷疑,他不明白,為什麼民主黨人沒有反對這起任命。是否有人查過他的底細?答案是:幾乎沒有。
克林頓在橢圓形辦公室召開了特別會議。科特勒認為,斯塔爾在意識形態上並不是一個法學家。的確,他是一個十足的保守派共和黨員,但這並沒有影響人們對其法律公正性的尊重。當科特勒確認,斯塔爾將很可能推翻菲斯克的所有調查(包括福斯特的自殺和對其辦公室文件的處置)時,希拉裏絕望了。她讚成攻擊斯塔爾有黨派傾向和不公正的司法舉動,以此激起國會中的民主黨甚至是新聞媒體的憤怒,從而迫使斯塔爾拒絕出任獨立檢察官。克林頓雖然也同意這一做法,但他擔心,正如科特勒警告的,一旦斯塔爾最終被任命為獨立檢察官並展開調查,那麼白宮這一明火執仗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肯德爾認為,斯塔爾一旦成為獨立檢察官,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