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事先做人,得意不忘形(1 / 2)

在與朋友交流中或者在和客戶洽談中我們經常聽到先做人後做事這句話,由此可以看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礎。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先做人後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從古至今這是一直沿用下來的一條鐵律。

在中國人的成功哲學中,做人是一個非常有文化意味的詞。做人,要有正氣;做人,要照顧關係;做人,不能太自私。所有的這些說法,無不表明了,中國人對於做人這樣一種品質的關心。從儒家傳統觀念來看,做人則意味著一套係統的社會倫理文化。

會做人者,一般能夠成事

人們往往說:先學會做人,然後就會做事了。意思就是在你做事之前,你得學會做人,具有這個做事的資格和能力。做人是做事的前提,確實是千載不變的道理。人與人的接觸和了解,是在生活中慢慢積累的,做人反映一個人的各方麵素質,因小見大,細節處見真知,會做人者才可以取得對方的信任,取得做事的機會。先人後事,會做人者,一般能夠成事,這和論語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質上是相同的。

某公司招進來兩位大學生,都是本科畢業,一個叫筱,一個是瑾。倆人在同一個部門裏,做同樣的工作,她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都不相上下。但倆人在人際交往及事務處理方麵,卻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筱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滿不在乎的女孩,無論是見到領導還是同事一律直呼其名,要麼就小劉、小趙地喊。有一次,她的頂頭上司王經理正在會議室會見客戶,筱推開門,衝裏麵就大喊一聲:老王,你的電話。剛剛33歲的王經理,竟被屬下喊成老王,又是當著客戶的麵,極其尷尬。

而瑾就不同了,無論是見到上級還是其他同事總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喊經理、主任,沒有職務的,她就喊大姐或大哥,年齡稍長的人,她就喊師傅,總給人一副和善、親近的麵孔。

筱隻有工作日的時候才來公司,下班後一刻不停立刻走人,與公司裏的任何人都沒有太多的交往。而瑾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後,看到有人沒走就會留下來,總是問別人有沒有需要幫忙的。若能幫上的,她總是盡力去做。如果別人也沒事了,她就與人家聊聊天,說說閑話。而事實上,她有時也會請別人幫忙。有一次,她到一位公司助理的辦公室,說有一件大事務必請他參謀參謀。原來是她弟弟要參加高考,想請那位助理給指點一下,看填上什麼誌願好。那位助理心想,人家都把自己弟弟的前途交在他手裏了,自然不敢含糊。於是,很認真地給瑾分析了近幾年的行業發展和就業形勢,然後慎重地給她提出了建議。瑾千恩萬謝地走了。後來,那位助理與其他人談論起這件事,他十分讚賞瑾為人的謙虛。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一本談成功之道的書,其中介紹一條贏得別人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請對方幫忙,讓對方獲得做重要人物的感覺。大家不禁暗暗驚歎:瑾真是一個精明透頂的女孩啊!

一年後,筱和瑾所在部門的一個副經理被調到其他部門去主持工作了,於是公司決定采用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出新的副經理。筱和瑾的外部條件都符合,又都是公司的業務骨幹,於是倆人都報名競聘。競聘的結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瑾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筱,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中層幹部。事實上,很多公司招聘的第一個原則便是:先做人,後做事。工作能力當然重要,但是做人技巧同樣不可或缺。

有了成績,也不要忘記做人

人們在強調先做人,後做事的同時,不能忘記,會做事了,仍然要學著做人。

有句俗話說得好:得意不能忘形。杜甫詩中寫道:人生得意須盡歡。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得意盡歡,卻是人生酣暢淋離之至。可是,在今天的社會裏,要取得成功,得意不能盡歡,得意還得小心謹慎,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