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應該像彈簧,能拉長也能縮短,能忍辱也能負重。人要是缺少這種彈性,就會變得很脆弱,不堪一擊。
忍耐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積蓄,一種毅力,一種精神。該忍則忍,該讓則讓,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成功的一個希望。
沉得住氣方能幹大事
俗話說:“心不慌,神不亂。”凡事隻有穩住內心、不慌亂、不顯露出來,才不會給對手可乘之機。而要做到沉得住氣,首先就要有寬闊的胸懷和忍耐的智慧,其次要有一顆自信的心。當時機不成熟時,絕不貿然出手,而是靜待時機來臨再一舉破敵,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做生意的時機不是你想要就有的,相反,更多的機會是在你準備尚不充分,或者條件不太成熟的時候到來。這時候是耐著性子觀察分析還是貿然出手,可反映出決策者的能力和氣度。
李嘉誠說:局勢如何,應以大勢而定,如自身實力強弱、市場低潮或景氣等,而不能被一時困難所迷惑。在大勢有利於我時,如果實力稍弱,也可一拚;在大勢不利於我時,惟有忍耐才是上策。
先前,和黃洋行總裁祈德尊已開始在騰出的黃埔船塢舊址的地皮上發展地產,按港府條例如果要將工業用地改為住宅和商業辦公樓用地,就必須補地價。此時正處於香港地產高潮時期,按當時地價計,該用地需要補地價28億港元。
李嘉誠覺得,如果補地價,成本有些高了,所以暫緩黃埔花園計劃。他認為以後地價成本可能會降低,而現在時機不夠成熟,他決定伺其成熟再動手。1983年,等了兩年的李嘉誠發現地產出現了低潮,於是正式與港府進行談判,結果李嘉誠以3.9億港元的地價費用獲得該地段商業住宅開發權。李嘉誠選擇的時機可謂恰到好處,一下子就節省了補地價費達24億港元之多。這也就是說,屋村工程尚未開工,他已大大賺了一筆。
購得建築用地後,李嘉誠並未立即開始興建黃埔花園屋村。他打算等地產市場轉旺時再著手,以便賣個好價錢。一年後,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前景驟然明朗,恒生指數回升,地產市道開始繁榮起來。到1984年底,李嘉誠正式投資40億港元,開始興建黃埔花園屋村。整個黃埔花園共占地19公頃,由94幢住宅樓組成,總麵積約760萬平方英尺,共11224個住宅單位,另外還有一座麵積170萬平方英尺的大型商廈。這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屋村工程,也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屋村。據專家估計,整個項目,可獲利60億港元。如此高的回報,實屬少見,這讓地產界同行們稱羨不已。
地產低潮時補地價,地產轉旺時又大興土木,地產高潮時再出售樓宇,一步一步,環環相扣,足見李嘉誠有著高超的駕馭時勢的本領。
可見,在局勢明顯不利或形勢不明時,要保持謹慎,克製住內心的衝動,靜候時機成熟再出手,可獲成功。
大部分人的性情都是比較急躁的,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往往沉不住氣而心浮氣躁,以至於使事情越來越糟,使自己損失慘重。因此,做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學會忍耐、學會穩重,凡事都要先沉住氣,再相機而動。
忍讓是做人修養的體現
立身處世,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為權勢利祿所羈,不為功名毀譽所累,明察世情,了然生死,方能做到曠達自然,臨危不懼。遇到危機時,更要謹慎行事,忍字當先。
慕容超是南燕開國皇帝慕容德的侄子,由於慕容德沒有兒子,便立慕容超為太子。慕容德死後,慕容超成了南燕第二代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