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胡雪岩小傳(1 / 2)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生於1823年(清道光三年),祖籍安徽績溪。

胡雪岩由於父親死得早,讀書無望,十多歲便進了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夜壺開始,熬到師滿成了錢莊的一名夥計。由於胡雪岩聰明伶俐,吃苦耐勞,再加上他能說會道,人緣極好,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賞識,專門負責跑街收賬。他整日挖空心思如何媚上,見風使舵,時間長了也漸漸知道了官場做派和世事人心,也結交了一些這樣的朋友。王有齡便是其中的一位。胡雪岩通過與王有齡的交往,知道王有齡已捐了一個候補“鹽大使”,但由於家道中落,窮困潦倒,再沒有錢去打點上麵的,所以仍然沒有補缺。同時,從王有齡的言談中知道他素有在官場上幹一番事業的誌向。於是胡雪岩將月已收賬得來的500兩銀票悉數借給了王有齡,叫他趕快北上進京打點,好補上空缺。

王有齡也是時來運轉,北上途中碰到他的幼時好友何桂清。這何桂清之父原是王有齡家裏的仆人,當年王有齡父親見何桂清聰明,就叫他與王有齡一起讀書,後來兩家各奔西東,斷了音信。不想那何桂清以文章考取功名,成了穆彰阿的門人,少年得誌,很快當上了朝廷大員。在何桂清的幫助下,王有齡很快打通關節。又恰好趕上何桂清的同門師兄黃宗漢出任浙江巡撫。何桂清就修書一封,交與王有齡,叫他去打點黃宗漢,順順當當地當上了海運局總辦。不久又升為湖州知府,後來又做了浙江巡撫。這時候太平天國已占中國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浙江也淪為戰區。

王有齡一路官運亨通、飲水思源,對胡雪岩感激不盡,在各方麵都給他提供方便。胡雪岩借助王有齡的權勢,開錢莊、辦絲行、創典當、買賣軍火、販運糧食等。在王有齡任巡撫時,胡雪岩已為自己捐了官,於是王有齡就委任他為糧台。這裏麵可是油水多多,胡雪岩自然吃了不少好處。王有齡還以巡撫的名義下令:“全省凡解糧、餉必須由胡雪岩彙兌,否則不予接納。”這樣,胡雪岩幾乎掌握了浙江所有的戰時財經。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很快就聚斂了一大筆錢財。

1861年,太平軍第四次進入浙江,李秀成率軍攻打杭州,將杭州圍了個水泄不通。到了11月,杭州城彈盡糧絕,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王有齡於是派胡雪岩冒死出城去上海采購糧食軍需。胡雪岩曆盡艱辛從上海采購來了糧食,卻因太平軍將杭州圍困得無法將糧食送進城去,萬般絕望隻好改運寧波。杭州被太平軍攻破,王有齡自殺殉節。胡雪岩的第一任官場靠山倒塌。

1862年2月(同治元年正月),胡雪岩把受王有齡委托從上海采購來,因故未運入杭城的軍需大米作為見麵禮謁見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一下子得到左宗棠的賞識和信任,從此開始了兩人長達20多年的傾心交往和合作。胡雪岩又找到新的官場靠山。左宗棠入駐杭州後,胡雪岩也成了他處理善後事宜的得力幫手,負責賑撫局,設立粥廠、難民局、善堂、義塾、醫局、掩埋暴露於野的屍骨及勸捐。

1865年1月,左宗棠調任閩浙總督,此時他已離不開胡雪岩了,便奏請同治皇帝調胡雪岩往福州,做他在福建“修明政事”的“論事之才”。

1866年,胡雪岩建議左宗棠在福州馬尾港設立船政局,得到批準。胡雪岩利用與法國人的關係,出麵與法國人談判,達成《船政事宜十條》,並一手經理出入款和局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