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左宗棠調往陝甘平定回民起義和撚軍暴亂,胡雪岩被委任為上海轉運局委員,負責購運西洋軍火,轉運東南糧餉。左宗棠剛在陝甘劄下營盤,糧餉就告急。當時整個清廷,財政早已是千瘡萬孔,惟一的辦法,就是向洋人貸款。4月,胡雪岩為左宗棠借到第一筆洋款120萬兩銀子。
1868年,左宗棠糧餉再度告急,胡雪岩又向洋人借了第二筆貸款100萬兩。
1872年,左宗棠進到甘肅,糧餉更是困難,有的士兵已經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西北的冬天來得早、去得遲,往往都是零下20幾度。左宗棠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幸好有胡雪岩可以依靠,8月,胡雪岩捐製的加厚、加長棉衣2萬件及勸捐的棉衣褲8000件運交左宗棠西征軍後路糧台。這對左宗棠簡直是雪中送炭!因為胡雪岩的這些表現,1873年,左宗棠上書皇帝,請求為胡雪岩的母親賞匾,獲準。
1874年,胡雪岩建起胡慶餘堂藥廠。不久便獲得“江南藥王”之稱,與北京“同仁堂”平分秋色,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說,成為中國近代有名的藥廠。
1875年,新疆阿古柏叛亂,左宗棠又奉命出征,督辦新疆軍務。胡雪岩繼續擔任西征軍駐上海轉運局委員,承擔購運西洋軍火,籌借洋款事務。在這期間,胡雪岩為左宗棠從彙豐銀行借到500萬兩銀子。
1878年5月15日,左宗棠鄭重上了《道員光墉請破格獎附片》,曆數胡雪岩的功績,被清廷賞穿黃馬褂,許紫禁城騎馬的殊榮。胡雪岩在杭州城內元寶街的住宅也得以大起十三樓,連浙江巡撫到胡家,也要在大門外下轎。
1881年,胡雪岩因不滿洋人操縱中國絲業,低價收購老百姓的生絲,開始陸續斥資收購上市新絲,欲與洋人一比高低,為中國商人出氣,為百姓謀利。
1883年,投入銀子2000多萬兩,囤積生絲達14萬包,由於這年意大利生絲豐收,消息靈通的洋商都到意大利進貨去了。胡雪岩囤積的生絲沒法賣出。造成資金嚴重積壓。加上中法戰爭升級,上海經濟蕭條,以及北洋係盛世懷等人的製約、造謠,胡雪岩的阜康錢莊發生擠兌風潮,紛紛倒閉。造成中國近代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次金融混亂。
第二年,清廷下令清查阜康在各地方的公私款項,下令革去胡雪岩的一切官銜榮譽。胡雪岩的討債人排成了長龍。他的最大債權人眼見胡雪岩破產,心裏著急,追討最緊,又有朝廷背景,最後經左宗棠同意,胡雪岩以18萬兩的低價將數百萬的胡慶餘堂變賣。聲名顯赫一時的胡氏家族,到此已經山窮水盡。
1885年,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在福州去世。這對胡雪岩是一個不祥的訊號。左氏在時,因胡雪岩是他的得力幹將,還有人礙著左相的麵子,不敢將胡雪岩置於死地,但左宗棠一死,情形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2月17日,戶部尚書、軍機大臣閻敬銘奏請將胡雪岩拿交刑部定罪,查抄胡氏的財產以報朝廷。等清廷的官員們來捉拿胡雪岩的時候,胡雪岩已於12月6日憂懼而死。
胡雪岩從學徒到中國有名的官商,從紅人到棄兒,曆盡人世盛衰榮辱。其發跡令人深思,其覆滅也令人深思。他的一生成了後世人最生動的商道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