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見病的手療保健方法4(1 / 3)

第一章常見病的手療保健方法4

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又名“陰挺”,多見於產後婦女。

本病多因素體氣虛,加之產後損耗;或產後過早操勞過度;或房勞過度;或生育過多,以致脾腎氣虛、中氣下陷,進而引起胞脈鬆弛不固所致。

臨床表現為子宮脫垂,在過勞、劇咳,或排便用力太過等情況下,往往引起反複發作。根據症狀輕重不同,一般分為Ⅰ、Ⅱ、Ⅲ度子宮脫垂。

1.手部按摩法

(1)選穴。子宮、卵巢反射區、生理區(位小魚際部)、腎經、脾點、三焦點、合穀穴。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按揉子宮,卵巢反射區;推按腎經、生理區;掐揉脾點、生焦點、合穀穴。用中度刺激或輕刺激。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

同時配合肛提肌鍛煉有一定效果,方法是: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忍住大小便動作,一收一縮交替做肛提肌的鍛煉,每次10分鍾左右,每天2~3次。

注意: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禁止性生活。

(2)選穴。手掌心、掌腕部、生殖區、脾胃穴、腎穴、腎經、下腹穴、脾點、三焦點。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推按手掌心;按揉掌腕部、生殖區、脾胃穴、腎穴、下腹穴;掐揉脾點、三焦點;推腎經,手法要輕柔和緩深透。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

2.手部針刺法

(1)選穴。三焦點、睥點。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0.3寸,用輕刺激,留針20分鍾。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

(2)選穴。脾胃穴、腎穴、下腹穴。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0.3寸,用輕刺激,留針20分鍾。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

若配合用黃芪50克,升麻5克,煎水代茶飲,可提高療效。

3.手部藥療法

(1)益氣升提湯。

處方:黨參、黃芪、白術各30克,升麻、枳殼各5克。

用法:每天1劑。上藥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將藥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雙手。每天2~3次,每次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氣虛型)。

若配合本方,每天1劑,水煎服,可提高治療效果。

(2)五子升提膏。

處方:五味子、菟絲子、韭菜子、蛇床子、五倍子各10克,升麻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儲瓶備用。用時每次取本散30克。用米醋適量,調和成稀糊狀,外敷於雙手心勞宮穴和肚臍下,包紮固定。每天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脫垂(腎虛型)。

本方具有溫腎固脫、益氣升提之功,故用之效佳。

盆腔炎

盆腔炎與祖國醫學的“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熱疝和癥瘕積聚”等病的臨床表現有類似之處,是婦科常見多發病。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多屬炎症型,慢性多屬包塊型。急性易治,慢性難療。

本病多因濕濁熱毒,或寒濕凝滯,結於下焦,漸而導致氣滯血淤、壅滯互結所致。但濕熱、寒濕、氣滯、血淤又互為因果,病機轉化極為複雜。然急性多濕熱偏重,慢性以氣滯血淤為多。

臨床表現為高熱,下腹劇痛,腹肌緊張而拒按,帶下黃赤,月經量多,苔黃膩,脈數,多為急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則見低熱或:不發熱,小腹綿綿作痛,經前後為甚;帶下色黃;或形成癥瘕包塊等症,且病程較長。

1.手部按摩法

(1)選穴。上下身淋巴結,頭頸淋巴結,子宮、卵巢反射區,肝點,腎點,命門,會陰點,中泉,合穀以及手心腹腔神經叢。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按揉上下身淋巴結及中泉、腹腔神經叢;掐按肝點、腎點、子宮卵巢治療點、命門、合穀;捏撚頭頸淋巴結(位五指根部問處掌背點,每手4點,共8點)。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盆腔炎。

(2)選穴。手掌心、手掌腕部、生殖區、腎經、肝膽穴、脾胃穴、下腹穴、腎穴。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推手掌心至橫指從掌指至指根:橫推手掌腕部;按揉生殖區;推腎經;點揉肝膽穴、脾胃穴、腎穴、下腹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實證用瀉法,虛證用平補平瀉法。

主治:盆腔炎。

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本法為輔,其效顯著。

2.手部針刺法

(1)選穴。合穀、外關、腕骨。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0.5~1寸,用強刺激,得氣後留針30分鍾,間斷撚轉。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盆腔炎。

(2)選穴。脊柱點、腰肌點。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0.3寸,用中等強度刺激,得氣後留針20分鍾。每天針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盆腔炎。

應配合藥物治療為宜。

3.手部藥療法

(1)清熱湯。

處方:金銀花、茵陳、丹參各25克,蒲公英、車前草、敗醬草各30克,丹參、黃柏各12克,山梔子10克,烏藥、桃仁、延胡索各15克。

用法:每天1劑。上藥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頭煎內服,取藥汁300毫升,每天分2次服。二三煎取藥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雙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鍾,7天為1個療程。

主治:急性盆腔炎。

本方原為內治之方,今加用浴手一途,內外並治,效果尤佳。

(2)盆腔膏。

處方:當歸尾、益母草、香附子、蘇梗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適量調和成稀糊狀,備用。每次取本膏30克,外敷於雙手心勞宮穴和肚臍上,包紮固定。每天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締組織炎。

本方原為湯劑,今改為外用——貼敷勞宮與肚臍。驗之臨床,效果亦佳。若加用本方湯劑內服。內外並治,效果尤佳。

月經不調

《醫學心悟》雲:“經者。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承有盈則虧也。經不行,則反常而災至矣。方書以超前為熱,退後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盡拘也。”說明月經未按月而反至者謂之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多發病。

本病多因情誌內傷(如思慮傷脾、惱怒傷肝、過勞傷氣等);或嗜食辛熱,腸胃積熱;或因吐血下血,而致營血俱傷、血海不充;或因產後、多產、流產衝任受損等因所致。致因雖多,但概括言之,不外乎是血熱、寒凝、氣滯、淤血、氣血陰虛等五種因素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月經先期、後期或先後不定期,但月經之色、質、量等亦隨之出現異常。治當詳察。

1.手部按摩法

(1)選穴。合穀、內關、神門、後溪及全息穴的生殖穴、腎穴、肝膽穴等。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按揉合穀、內關穴各50~100次:掐按生殖穴、腎穴、肝膽穴各300次。其餘選穴可按揉30次,若沒有時間可不按摩。每天按摩1次,1個月為1個療程,至少連續治療5個療程。

主治:月經不調,兼治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痛經等。

(2)選穴。生殖區、腎和腎上腺治療點、肝髒治療點、腎經、心悸點、陽池、關衝。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按操作常規,按揉生殖區、腎和腎上腺治療點、肝髒治療點。推按腎經;掐壓心悸點、陽池、關衝穴。每日按摩1次,每次15~30分鍾,15次為1個療程。

主治:月經失調。

2.手部針刺法

(1)選穴。合穀、後溪。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1寸,用中刺激,得氣後留針30分鍾。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月經不調。

(2)選穴。三焦點、腎點。

操作: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對準所選穴位刺入0.3寸,用中刺激,得氣後留針20分鍾。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月經不調。

3.手部藥療法

(1)調經浴手方。

處方:

①艾葉、桂枝各20克,川牛膝9克,穿山甲6克。

②益母草60克,生地黃、五味子各12克。

用法:上列兩方,隨症選用。每天1劑。上藥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將藥汁倒入盆內,待溫時浸泡雙手。每天2次,每次20分鍾,7次為1個療程。

主治:月經不調(月經後期、寒凝型用方①,月經先期、血熱型用方②)。

(2)當歸二花膏。

處方:當歸60克,川紅花、月季花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儲瓶備用。用時每次取本散30克,用茶葉水適量,調和成稀糊狀,外敷於雙手心勞宮穴和肚臍上,包紮同定。每天換藥1次,於月經之前1日開始,連敷5-7日,至月經幹淨為止。次月再敷,連貼3個月經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