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常見疾病的足浴治療5
小兒疳積
小兒疳積是指喂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而引起的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現代醫學稱為“營養不良”。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小兒,但以嬰幼兒多見。臨床以麵色萎黃、皮膚幹枯、肌肉消瘦、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毛發稀疏無光澤為特征,足部藥浴與足部按摩療法對本病有輔助治療功效。
1.白未陳皮方
【組成】白術20克,陳皮15克,扁豆30克,枳實15克,山楂3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15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助運,理氣開胃。主治小兒疳積。
2.大腹皮楂曲方
【組成】大腹皮2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薄荷15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15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助運,理氣開胃。主治小兒疳積。
3.蒼術山楂方
【組成】蒼術30克,白術20克,焦山楂30克,陳皮2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甲,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15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助運,理氣開胃。主治小兒疳積。
4.胡黃連白芍方
【組成】胡黃連15克,白芍20克,白術30克,青皮15克,橘皮3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15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清熱理氣,健脾助運。主治小兒疳積,尤其適用於貪吃所致的腹瀉便溏。
小兒遺尿
學齡期兒童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地排尿,稱為遺尿。臨床可分為腎氣不足和肝膽火旺兩種證候,以前者為多。本病雖無嚴重後果,但影響兒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至於學齡前兒童白天嬉戲過度,夜間有時遺尿者,不屬病態。足部藥浴與足部按摩療法對小兒遺尿有一定療效。
1.地黃桑螵蛸方
【組成】地黃30克,山藥40克,黃芪30克,桑螵蛸3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益氣,縮尿。主治小兒腎虛遺尿。
2.山藥益智仁方
【組成】山藥30克,烏藥20克,益智仁3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益氣,縮尿。主治小兒腎虛遺尿。
3.補骨脂覆盆子方
【組成】補骨脂30克,覆盆子40克,桑螵蛸20克,遠誌15克,菖蒲2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益氣,縮尿。主治小兒腎虛遺尿。
4.龍膽草山梔方
【組成】龍膽草5克,生山梔20克,生地黃30克,黃柏15克,木通1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消肝瀉熱。主治肝膽火旺引起的小兒遺尿。
小兒流涎
小兒流涎,中醫稱為“小兒滯頤”,俗稱“流口水”,是指兒童口涎不自覺地從口內流溢出來的病症,以3歲以下的幼兒最為多見。由於幼兒長期流口水,致使口周潮紅、糜爛,尤其以兩側口角為著。足部藥浴與足部按摩療法可改善小兒流涎。
1.桂枝吳茱萸方
【組成】桂枝30克,吳茱萸20克。
【用法】將以上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脾,散寒,縮涎。主治小兒流涎,對脾胃虛寒者尤為適宜。
2.白礬方
【組成】白礬50克。
【用法】將40℃溫水倒入泡足桶中,加入碾碎的白礬攪勻。待白礬溶化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脾,散寒,縮涎。主治小兒流涎,對脾胃虛寒者尤為適宜。
3.益智仁五味子方
【組成】益智仁40克,五味子20克。
【用法】將以上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補脾腎,縮涎。主治小兒流涎,對腎虛者尤為適宜。
4.南星陳醋方
【組成】生南星末30克,陳醋15克。
【用法】將生南星末入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調入陳醋,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泡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化痰控涎。主治小兒流涎。
5.南星吳茱萸方
【組成】膽南星30克,吳茱萸10克,黑、白醜各50克。
【用法】將上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藥液溫度降至30℃時,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脾益腎,化濕除涎,主治小兒流涎。
小兒夜啼
小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或每夜定時啼哭,稱為夜啼。本病多見於3個月以內的嬰兒,若因傷食、停食、饑餓、尿布浸濕、腰帶過緊、皮膚瘙癢等引起者,不屬於本病範圍。足部藥浴與足部按摩療法對小兒夜啼有一定療效。
1.桑葉菊花方
【組成】桑葉30克,杭菊花4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平肝清熱。主治小兒夜啼。
2.鉤藤山梔方
【組成】鉤藤30克,山梔20克,菊花15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平肝清熱。主治小兒夜啼。
3.柏子仁牡蠣方
【組成】柏子仁30克,生牡蠣40克,生龍骨4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鎮靜安神。主治小兒夜啼,對受到驚嚇引起者尤為適宜。
4.胡椒山楂方
【組成】白胡椒15克,焦山楂30克,炒麥芽3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水溫降至30℃時,浸泡雙足2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健胃消食。主治小兒夜啼症,食滯脾胃者尤為適宜。
小兒嘔吐
小兒因身體發育機製不健全,胃腸道和神經反射功能不穩定,進食後常因各種原因而出現嘔吐,多表現為進食後嘔吐,還伴有消瘦、厭食等症狀。
中醫認為,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虧虛,運化失司,水穀停滯,清濁不分,上進則為嘔吐,下注則成腹瀉。加之小兒飲食不知節製,飲食過量,宿食內停,或過食肥甘厚膩之品,呆胃滯脾,或多食生冷,誤食不潔之物,損傷脾胃,傳導失職,升降失調而發生嘔吐、腹瀉,故健脾消積為治療大法,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蔥薑湯
【組方】大蔥、生薑、陳皮各適量。
【用法】將諸藥擇淨,大蔥切段,生薑切片,陳皮切絲,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5~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溫胃止嘔。
2.二芽湯
【組方】炒麥芽、炒穀芽各等量。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5~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化食止嘔。
3.二術茯苓湯
【組方】蒼術、白術、茯苓各等量。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5~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健脾化食。
小兒咳嗽
咳嗽是一種反射性的動作,也是保護性的動作,借以將呼吸道的異物或留在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炎症、異物或刺激性氣體等對呼吸道的刺激通常由迷走神經傳到咳嗽中樞,反射性地引起咳嗽。
中醫認為,小兒形氣未充,肌膚柔弱,衛外功能較差,且小兒寒暖不知自調,故易為風、寒、熱等外邪侵襲而發生咳嗽。臨床所見,小兒咳嗽以外感咳嗽多見,當以宣肺理氣,疏散外邪為治,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生薑湯
【組方】生薑30克。
【用法】將生薑洗淨切片,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劑,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2~3天。
【功效】溫肺散寒,適用於風寒咳嗽。
2.麻杏甘草湯
【組方】麻黃、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清熱宣肺,止咳化痰,適用於肺熱咳嗽。
3.紅紫桔參湯
【組方】橘紅、紫菀、桔梗、太子參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宣肺理氣,止咳化痰,適用於陰虛咳嗽。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指小兒大便幹燥、堅硬、量少或排便困難而言,多由於攝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養不當,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等因素所致。
中醫認為,燥熱內結,腸胃積熱,或熱病傷陰,腸道津枯,或乳食積滯,結積中焦,或氣血不足,腸道失於濡潤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結。當以通腑瀉熱,潤腸通便為治,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中藥外治療法有明顯療效,且藥源方便,作用平穩,副作用少,療效確實,便於應用,還可解除小兒對打針、吃藥的恐懼心理,減輕家長心理負擔。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瀉葉足浴湯
【組方】番瀉葉15克。
【用法】將番瀉葉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鍾,連續2~3天。
【功效】清熱導滯。
2.二花甘草湯
【組方】金銀花、杭菊花各10克,甘草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