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常見疾病的足浴治療5(2 / 3)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2~3天。

【功效】清熱解毒,行氣消滯。

3.大黃甘草湯

【組方】大黃10克,甘草5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2~3天。

【功效】清熱導滯。

小兒瘙癢性皮膚病

小兒瘙癢性皮膚病是以瘙癢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皮膚病,臨床上包括的皮膚病種類很多,但多見於小兒丘疹性蕁麻疹及嬰兒濕疹。

丘疹性蕁麻疹多見於春、夏、秋溫暖季節,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臀部,尤其是腰以下暴露部位,起病突然,皮損多為花生米粒大小風團樣損害,質地堅硬,色淡紅,頂端常有水皰及丘皰疹,甚至大皰,周圍有紡錘狀紅暈,皮損成批出現,分布多對稱,自覺瘙癢劇烈,夜間尤甚,影響睡眠,致使患兒精神不安,一般皮損7~10日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

嬰兒濕疹,多發於出生後1~3個月,滲出性多為肥胖小兒,好發於麵部、頭皮、頸、臀部及四肢伸側,尤以雙頰部及額部多見,皮損為紅斑、丘疹、皰疹,可融合成片,表麵有糜爛、滲出或黃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幹燥性淡紅斑及丘疹,表麵有少許糠秕樣鱗屑者。慢性者可見輕度浸潤、肥厚、皸裂、抓痕及結血痂,自覺瘙癢,患兒常搔抓,煩躁,哭鬧,反複發作。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濕熱結聚肌膚,氣血淤滯所為,與居住環境、蚊蟲叮咬、飲食積滯有一定關係,當以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為治,可適用下列足浴方。

1.鮮皮黃柏湯

【組方】白鮮皮30克,黃柏、蒼術、連翹各20克,大黃10克。頭部重者加菊花,麵部加白芷,上肢重者加桂枝,胸脅部重者加柴胡,會陰部重者加龍膽草,滲液多者加地榆,繼發感染者可加黃連。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5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文火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用消毒毛巾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次;再將餘藥液倒入浴盆中,將患兒雙足放入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2~3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2.苦參柏椒湯

【組方】苦參15克,黃柏、川椒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煮沸,去渣取汁,用毛巾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餘藥倒入浴盆中,將雙足放入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鍾,每日1劑,5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3.蟲衣烏蛇湯

【組方】蟲衣、烏蛇各10克,苦參3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煮沸,去渣取汁,用毛巾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餘藥倒入浴盆中,將雙足放入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鍾,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4.二花防風湯

【組方】金銀花、野菊花、防風各2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煮沸,去渣取汁,用毛巾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餘藥倒入浴盆中,將雙足放入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鍾,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五官科疾病的足浴療法

麥粒腫

麥粒腫,即瞼腺穴,因其紅腫似麥粒,故名之。瞼腺位於眼瞼組織深部,開口於瞼緣處,細菌可由開門處進入腺體而引起炎症。根據受損腺體組織的不同而有內外之分。

外瞼腺炎也叫瞼緣癤,俗稱針眼,為睫毛囊所屬的傑氏皮脂腺炎,多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與身體它處所起的癤腫相同。

內瞼腺炎是瞼板腺的化膿性炎症,較外瞼腺炎少見,但兩者症狀相似,隻是疼痛更甚。

中醫認為,本病為風熱外襲,熱毒上熏,結聚胞瞼,致使局部紅腫痛熱,眼瞼部有圓形隆起,壓痛明顯,有時有波動,常於瞼緣處或瞼結膜內有黃白色膿點,當以疏風瀉熱,解毒散結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吳萸米醋糊

【組方】吳茱萸粉、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吳茱萸、米醋各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晚敷晨取,1日1次,連續5天。

【功效】上病下取,引熱下行。

2.黃連清水糊

【組方】黃連粉適量。

【用法】將黃連研為細末,清水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1日1換,連續3~5天。

【功效】清熱解毒。

3.幹薑清水糊

【組方】幹薑粉適量。

【用法】同黃連清水糊。

【功效】引熱下行。

4.吳萸黃連糊

【組方】吳茱萸20克,黃連5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晚貼晨取,一般4天後紅腫消失,一周後硬結消失而愈。

【功效】上病下取,引熱下行。

暴發火眼

暴發火眼,又稱“紅眼病”,即急性結膜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性眼病。多見於春秋兩季,常在家庭、學校、托兒所及其他單位中流行,多因結膜炎杆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而引起。

本病發病急,多為雙側性,眼部有異物感或燒灼感,或伴有輕度畏光,流淚,分泌物多,晨起時,上下瞼緣有分泌物粘著,本病結膜充血顯著,可伴有眼結膜下出血,嚴重時,可發生角膜浸潤或潰瘍。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時熱邪毒侵襲,肝火上炎所為,當以清熱解毒,泄肝涼血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桃杏梔子方

【組方】桃仁、杏仁(帶皮)、梔子各7個,蛋清1個,麵粉1撮,燒酒半小盅。

【用法】將桃、杏、梔搗爛如末,與蛋清、麵粉、燒酒適量和勻,外敷雙足心湧泉穴,1日1換。

【功效】清熱解毒。

2.山梔黃連牛膝糊

【組方】生梔子5克,黃連4克,牛膝3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溫水調為稀糊狀,外敷於右足心,1日1換,連續3天。

【功效】清熱解毒,引熱下行。

3.吳萸附子糊

【組方】吳茱萸、附子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每取10~30克,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1日1換。

【功效】引熱下行。

4.黃連蓖麻仁糊

【組方】黃連5克,蓖麻子3克,蛋清適量。

【用法】將上二藥研為細末,蛋清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包紮固定,1日1換,連續2~3天。

【功效】上病下取,引熱下行。

5.黃連糊

【組方】黃連適量。

【用法】將黃連研末,加清水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1日1換。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小兒赤眼。

鼻淵

鼻淵又名腦漏、腦滲,指鼻竅時流濁涕,經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則涕出腥臭的一種疾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鼻竇炎、慢性鼻炎之類。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六淫外襲,膽熱上犯,脾經濕熱所致,當以清肺瀉熱,通行鼻竅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大蒜糊

【組方】大蒜。

【用法】將大蒜搗爛如泥,取花生大小1團置雙足心湧泉穴,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待足心有強烈刺激感時除去,1日1次,連續3~5天。

【功效】引熱下行。

2.附子蔥汁糊

【組方】附子、蔥汁各適量。

【用法】將附子研為細末,蔥汁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包紮固定,1日1換,連續5~7天。

【功效】引熱下行。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口腔上皮組織發生缺損而形成的一種疾病,具有周期性反複發作的特點,病人感覺潰處疼痛,發熱,進食困難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脾胃積熱,嗜食辛辣,火熱之邪上熏所為,或為肺腎陰虧,應火上衝所致,當以清熱瀉火,養陰生津,引火歸源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吳萸米醋糊

【組方】吳茱萸、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吳茱萸研為細末,每取3克,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用傷濕止痛膏固定,24小時後取下,或晚貼晨取,1日1次,連續3~5天。

【功效】引熱下行。

2.三子糊

【組方】萊菔子、白芥子、地膚子各10克。

【用法】將三子用沙鍋微炒至黃,研為細末,用米醋調為膏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晚1次,連續3~5次。

【功效】引熱下行。

3.黃萸星連散

【組方】大黃40克,吳茱萸30克,胡連、南星各2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每取藥末20克,加醋調成稀糊狀,每晚睡前敷雙足心湧泉穴,用敷料固定,翌晨除去,每日1次,5次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清熱瀉火,引熱下行。

4.細辛蛋清糊

【組方】細辛15克,蛋清適量。

【用法】將細辛研為細末,用蛋清適量調勻成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1日1換,連續2~3天,對頑固性口腔潰瘍可連續用3~5天。

【功效】溫腎降逆,引熱下行。

複發性口腔潰瘍

複發性口腔潰瘍又稱複發性口瘡或阿弗他口炎,多見於青壯年,女性較男性多見。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上反複出現孤立的、圓形或卵圓形的淺在潰瘍,可單發或多發,有劇痛,病程一般10日左右可愈。患者語言、進食均感困難,潰瘍麵多為黃白色,底淺,邊緣整齊,周圍有紅暈及水腫,常有複發。

本病多為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為,當以養陰清熱,引火旭源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吳萸米醋糊

【組方】吳茱萸10克,米醋適量。

【用法】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米醋適量調和稠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用傷濕止痛膏固定,1日1次,連續5~7天。

【功效】引熱下行。

2.吳地五倍子糊

【組方】吳茱萸、幹地龍、五倍子各等份,米醋適量。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米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膠布固定,1日1換,連續3~7天。

【功效】引熱下行,清熱養陰。

3.硫磺醋糊

【組方】硫磺15克,米醋適量。

【用法】將硫磺研為細末後,用醋調和,敷於臍部及雙足心湧泉穴,膠布固定,1日1換,以愈為度。

【功教】溫陽益腎,引火歸源。

4.川軍散

【組方】生川軍、生南星各1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陳醋調和,外敷於臍部及雙足心湧泉穴,隔日1次,以愈為度。

【功效】清熱解毒。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多發於成年人,常為呼吸道感染的結果,或長期理化刺激所造成。患者咽部有異物感,咽癢、發脹或幹燥感,堵塞感較顯著並隨吞咽動作而上下,有時有晨問症候群,引起劇烈咳嗽,反射性惡心,伴有失眠、焦急不安、虛弱無力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為,當以養陰潤肺,引熱下行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