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齡: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9歲以後進展較快,心肌梗塞與冠心病猝死的發病與年齡成正比。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2)性別:在美國多種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顯高於女性。據1979年的統計資料,35~44歲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高於女性。在我國,男女比例約為2:1。但女性絕經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而LDL則升高,此時,女性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上升,有資料表明,60歲以後,女性發病率大於男性。
(3)職業:腦力勞動者大於體力勞動者,經常有緊迫感的工作較易患病。
(4)飲食:常進食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時,食量大也易患本病。
德國的研究人員認為,“吃的胖就是因為吃的多”,所以,要控製冠心病的發病率,除了控製高脂飲食攝入外,也必須重視控製食量。
(5)血脂:由於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VLDI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壓: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升高所致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見者為冠狀動脈和腦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7)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比較,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與每日吸煙的支數成正比。
(8)肥胖:超標準體重的肥胖者(超重10%為輕、20%為中、30%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體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以為,應該重視研究評價體重的方法。不能單看體重指數,而應測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資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這一事實已被公認。有資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發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遺傳:家族中有在年輕時易患本病者,其近親患病的機會可5倍於無這種情況的家族。
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壓過高、體重超標、膽固醇過高或過低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的最危險因素。這是由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等17個單位協同完成的“八五”攻關課題,也是首次大樣本追蹤調查顯示的結果。研究還表明,舒張壓和體重均值增高導致腦卒中發病率升高,而收縮壓、體重及血清膽固醇均值增高則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增高。
為什麼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
美國西部合作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發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北美一組研究表明,心肌梗塞發病率A型性格者較B型性格者高2~4倍。國內也有資料表明,A型性格占冠心病人數的70.9%。那麼,什麼是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為什麼易患冠心病呢?美國心髒病專家弗裏德曼和羅林曼把人的性格分為A、B兩種類型。具有A型性格的人動作匆忙,辦事的節奏快,有時間緊迫感,爭強好勝,遇到困難也不罷休,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不滿足感。一件事情沒有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情,四處奔忙。這種人雄心勃勃,脾氣暴躁,幹練利索,性格外向。他們常常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發雷霆,雖然有事業心,但對周圍的人懷有“敵意”。另一方麵,由於A型性格的人過於追求事業和功名,卻常常忽視個人的健康狀況,他們不會享受生活的樂趣,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常使自己整天處在緊張和壓力之中。恰恰相反,具有B型性格的人,他們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隨和易處,沒有爭強好勝的壓力,緊張之後尚能愉快地休息。近年來研究表明,冠心病與心理緊張有關。弗裏德曼與羅林曼通過大量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與疾病的關係後發現,心髒病人幾乎都是些思想敏銳而雄心勃勃的人,這正是A型性格的人。
因為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精神刺激因素而處於緊張狀態時,特別是一些強烈而持久的刺激,大腦皮層容易發生紊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過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滯性和凝固性。也可以導致脂質代謝紊亂,使血脂增高;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等。如果人們長期地、反複地處於緊張狀態中,在這些因素作用下,極易形成冠心病。因此,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應當保持樂觀的態度,使精神放鬆,情緒穩定。遇事不要急躁,以減少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的患病率為,為什麼男女有別
世界各國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表明,不論什麼種族,也不論什麼生活環境,冠心病的患病率一般男性高於女性。住院冠心病人中男女差別顯著,男∶女=2.5~5∶1。根據美國1979年的統計資料,35~44歲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於女性。65~74歲者2.4倍於女性。非白人男女之比為2.8和1.6倍,白人中女性冠心病死亡率隨年齡增高的趨勢比男性晚10年,在非白人中晚7年。這種男女差別主要發生在50歲之前。女性在50歲之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男性為輕且進展緩慢;但50歲之後,即進入更年期,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甚至趕上男性。女性冠心病患病率之所以低於男性,主要是因為:
(1)絕經前內源性雌激素可起保護作用。有資料表明,女性自然絕經後HDL—c有相當程度的降低,而LDL—c卻升高。同時發現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不良作用在絕經後加重。給兔子注射大量雌激素,有抑製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降血脂的作用。用己烯雌酚治療的冠心病人,血脂紊亂得到改善。女性在絕經後,這種保護作用明顯減弱,所以,冠心病的患病率明顯升高。
(2)男性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等,在吸煙、飲酒的同時,也攝入了大量高膽固醇飲食。
(3)祖國醫學認為,男性屬陽,性格多暴躁;女性屬陰,性格多溫柔。男性多爭強好勝,符合A型性格的特點,為獲得事業的成功,經常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中,思想壓力大,這是導致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增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精神因素與冠心病有關係嗎
對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冠心病的發生與性格、精神因素的關係不大。另一種意見認為:性格易緊張及遇事易興奮者,其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之遇事不慌不忙者要高出6倍。國外有關冠心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對於精神因素多忽略,而國內學者卻頗為重視。據上海調查冠心病239例,認為從事腦力勞動,長期精神緊張、工作緊迫者易發病。人群中屬A型行為(好勝心強,有敵視情緒,好攻擊,缺乏耐心)者,冠心病發病率占75.73%,而屬B型行為(與上述相反)者發病率低。其中有明顯社會心理應激發病因素(夫妻不和、工作不愉快、兒女關係緊張、離婚、喪偶等)者占35.14%。
中醫學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叫做“七情”。七情本來是人的正常情誌,亦即人體對於外界事物所作出的正常反應,但在某一情誌的長期刺激下或突如其來的強烈刺激下,七情就可以成為產生某些疾病的原因。其機理是幹擾了正常的氣血流通。例如,怒則氣上、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喜則氣緩、驚則氣亂。中醫學還認為:七情與五髒有密切關係,哪一種情誌失常,就會影響其所屬的髒氣,如過喜傷心、大怒傷肝、驚恐傷腎、大悲傷肺、思慮太過傷脾等等。因而,在冠心病的發病上,七情肯定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如果再從病機上分析,長時期憂鬱、壓抑、思慮,都會引起氣滯或氣結。由於在氣和血的關係上,氣是起主導作用的,氣機鬱滯,必然會使血液瘀滯起來,在中醫學的術語上,就叫做“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在冠心病的臨床上,這類病人要占很大比例,而中醫常用的治療冠心病的有效處方,如“冠心病二號方”“複方丹參注射液”等,就是由活血化瘀理氣藥組成的。又如突然大怒,則氣逆血奔於上,此時如果檢查心跳,肯定大大增快,血壓也會升高。再如憂思不解的人,往往會引起失眠、厭食,有的人甚至通宵不能入睡。長期失眠者,因身心得不到休息,會引起內分泌紊亂,血壓升高,脂代謝紊亂,不但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且使整個健康水平下降。這些都說明:精神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病是有密切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