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您說我該怎麼辦?怎樣才能消除我和他之間的鴻溝?
您沒見過麵的學生小李
小李同學:
你好!你的苦惱是因為你在人際交往上走進了一個小小的誤區。你和好朋友的空間距離近了心理距離卻遠了的感覺,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在人際關係上保持心理距離,使“人際氣泡”受到“擁擠”的感覺。
什麼是人際氣泡的擁擠?
從心理學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而促進心理相容的途徑之一就是彼此縮短心理距離。從這個角度說,兩人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小是件好事。可是,物極必反。人際交往中距離太小了,也會令人不舒服。這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要求獨占一定的空間,叫做人際空間。由於這個空間像一個大氣泡包圍著一個人,因此有的心理學家就形象地稱之為“人際氣泡”。距離太近了不能滿足彼此人際氣泡的要求,人雖然沒有擠在一起,人際氣泡先感到擁擠了。人際氣泡的擁擠就使人感到不舒服。人們一方麵需要與他人建立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麵又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獨享的心理空間。所以人際交往的藝術其實就是一個怎樣調控彼此的心理距離的問題。
由於你沒有調整好你們的心理距離,不恰當地把你們的心理距離拉得太近了,沒有給對方適當的自由度,你才感到對方讓你有許多的不滿意。就是說,你看不慣對方的某些言行舉止,不一定就是人家有什麼不對,可能隻是彼此的個性的不同,對方的言行與你的個性不大吻合。你以為你們是好朋友,就忽略了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必不可免這樣一個事實,而想完全讓對方按你的個人好惡來說話做事。而對方怎麼可能完全和你一樣呢?多好的朋友相互間也需要自己獨享的心理自由呀!你忽略了這一點,於是,你感到了痛苦。
你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馬老師的建議是保持心理距離。就是說,在人際交往中,不論關係多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對方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彼此留有一定的距離感。距離感是很微妙的,拉開一點距離,一來可以使彼此獲得心理自由,感到多一份舒服和自在;二來可以使彼此感到對方更美好,從而使彼此的關係更融洽和諧。
你聽說過“求大同存小異”這句話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人際交往上不管多麼要好的朋友也不能過分地要求對方和自己一樣,應該給對方充分的獨立的心理空間,允許對方有自己的個性,讓對方擁有足夠的心理自由度。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常常不是簡單的可以論出是非對錯的,更多的是個性不同的表現。
即使是存在是非對錯的事,也應該寬容別人,不必要對別人的言行舉止過分地挑剔。因為我們誰都不是聖人,誰都需要一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不錯,假如的確是對方錯了,好友之間是可以相互批評幫助的。但是,這不等於強製別人一定聽你的。
總之,人際交往應該彼此保持心理距離,給別人足夠的心理自由度。如此,你和好友之間也就無所謂“鴻溝”,你也就不再感到苦惱了。
馬老師
心與心的距離
人在身邊,覺得遙不可及,人在天邊,覺得駐在心間;你在遠方,我百般期盼,你往眼前,我十分厭煩;你和我稀薄頭不見抬頭見,手與手無緣相牽;你和我從沒唔麵,心與心永恒相連。
這就是神奇得帶點蠱惑的距離,這就是美得有點迷人的距離。
霧裏看花,樓頭望月,芳草更得更遠而生,地平線在遠處走近還遠,長距離生發美感受,生發誘惑,生發想象,生發無窮的期盼與追求;魚翔水裏,蜂落蕊中,輕輕地貼著你的臉,融入你的心房,零距離使人融,使人親切,使人幸福,使人與人產生愛的火花,使心與心產生情的雨露,產生真實可掬的美妙感覺。
你看我時很遠,我看你時很近。一堵厚實的牆讓人無法進放,一張薄透的紙也讓人終生相融,咫尺天涯,對麵溝壑,相鄰也常是天塹;相逢常是美麗的錯誤碼率,距離短短,將人生拉得迢迢又遠遠;短短距離,將情感推得長長又遙遙。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這端與那端,流水滔滔,白雲悠悠。手與手不能相牽。夢與夢卻日日相連;眼與眼不能對望,心與心卻時時交錯。關山千萬重,阻不斷綿綿的思念;水路千萬裏,隔不開苦苦的牽掛。距離是思念與牽掛的生產線,大批量地生產人生最真摯最熱烈的愛怨交織與悲歡交集的情感。距離是一塊橡皮,拉長,感情才有繃緊的張力;距離是一張弦弓,拉長,感情才有衝動的欲望;距離是一根彈簧,拉長,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如果人對鮮花已經熟視無睹,那麼鮮花,你不必四季開放,你可以隔著冬夏,待到養大才燦爛開放;如果人對鮮花已經舉傘躲避,那麼鮮花,你不必日日光臨,你可以隔著風雨,隔著霜雪,待到冬後才傾情明媚。在愛情缺乏少許情的時候,你該要的也許不是接近,而是疏遠;在親情乏至的時候,你應該也許不是廝守,而是分開。
零距離讓人親密,也產生摩擦;長距離產生思念,也讓人遺忘。距離是煩人的鬼怪,距離也是撩人的精靈;距離是碰傷感情的惡魔,距離也是愈合傷口的天使。走吧,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遠方才有夢想;來吧,陌生的地方沒有感情,故鄉才是門宿。
從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離,我們不倦跋涉,在跋涉中感受風景,感受生活,感受酸甜苦辣;從此時到彼時,是歲月的距離,我們不倦奔走,在奔走中體驗過去,體驗現在,體驗悲歡禍福;從此心到彼心,是心靈的距離,我們不倦往來,在往來中品嚐苦惱,品嚐人生,百般滋味皆備的喜怒哀樂。
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那就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就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長,那就是生與死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縮短,那就是心與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