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3(3 / 3)

影視劇算是一種傳媒文化嗎?從《英雄》到《十麵埋伏》再到現今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影片幾乎每部都被罵得慘不忍睹,但是令人詫異的是它們的票房都是可觀的。其實仔細想想也都在常理之中,大家都願意裝作文化人。不管喜歡與不喜歡咱不能跟不上時代,是不?這種視覺的‘盛宴’我是承受不起的。顯然這種重在娛樂,而沒有內涵的東西是稱不上文化的。

國外的木偶劇,戲劇,或是一些看不懂得話劇,它們能算是文化嗎?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了所謂精神上的追求,看一些外國名劇的人多了,而且幾乎場場爆滿。這和‘霍金熱’其實是一樣的。我想這其中的多數人故作姿態,裝出很有‘文化’的樣子來欣賞一些根本看不懂得東西,純粹的附庸風雅,這不能算是一種文化,起碼不能算是一種大眾文化。不可否認國外的作品有很多是優秀的,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一下我們的本土文化,和已經逐漸走向衰落的傳統文化。

在一篇文化不接地氣的文章中我看到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文化’有沒有可能落在地麵上,跟凡俗人生的喜怒哀樂連接在一起?我想這個問題充分揭示了,我們的文化存在的問題。

說到這裏我就不得不提一部影片《三峽好人》,這是賈樟柯的作品。影片和《黃金甲》同期上映,不久就被《黃金甲》擠下來了。用賈樟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這個大家隻注重‘黃金’的年代,還有誰去關注‘好人’。”到了最後北京的各大影院都停止播放了《三峽好人》,想要一睹‘好人’的風采還得跑到石家莊去看。賈樟柯一如既往的關心普通人的生活,堅持寫實主義的風格,他想記錄的就是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賈樟柯走這著一條艱難的道路,不在於賈樟柯拍文藝片,拍文藝片的多了,關鍵在於賈樟柯拍這種風格的片子如此艱辛還在繼續堅持著,這種毅力、信念和對世間眾生的關懷令人敬佩。我想這是一種文化,是最貼近人們的生活。他就是努力讓我們的文化接近普通人。我想這種文化才是最有意義的,要知道曲高和寡啊。

眼下,言必談文化,文必論文化幾乎成了一種時尚。剛才淺顯的說了說影視文化。接下來說說什麼好呢。食文化,酒文化,旅遊文化,胡同文化,消費文化……一個接一個的印入眼簾。好嘛,什麼都和文化沾上邊了。法國文化專家路易•多洛在《個體文化與大眾文化》中說:“當前的時代,許多人都以文化為誇耀並大事張揚地追求文化”。文化的濫用也充分顯現了現在人浮誇好大的心裏。斟酌再三我發現了奢侈品文化這個詞語,這可真有來頭,連奢侈品都給掛上了文化的頭銜。用心良苦啊!頂著文化的頭銜,其用意旨在告訴我們這就是高人一等的好貨。也給自己奢侈一下找到一個很好的借口。為了文化嘛!

奢侈品一詞原本不含什麼貶義色彩的,在國外就是指價值含量很高的藝術品。而到了國內,這個詞就失去了它原來的感召力了,被人唾棄。就在我們大力提倡和諧節約型社會的時候,這樣的一種‘奢侈文化氛圍’很不協調。貧富差距在現階段是不可能消除的,有富人也會有窮人。以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也有不少人擁護‘萬般皆沒用,唯有錢多好’。說來說去,我們就是太注重這個臉麵問題了。老舍就曾經說過:“有錢的講究,沒錢的窮講究”。我們終於有錢了,所以大家講排場,比豪華,競奢鬥富。我也奇怪了為什麼沒人和蓋茨比比誰捐的錢多呢?這臉上多好看,留下一個好名聲。過分的追求這種物質享受,終究會為之所累的。馬克思不隻一次的告訴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不聽老人言那。

仔細想想也很可怕的,奢侈成風已經造成轟動了,如果真的形成一種文化,那還了得。歸根到底‘文化’這一詞到底是誰加諸於奢侈品身上的呢?我想了一想覺得罪魁禍首就是媒體。現代媒體,是作為一種文化意識存在的,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精神生活,它所傳播的觀念形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意識,起著一種社會導向的作用。對於奢侈消費的過分報道,在有意或無意間在為這種行為做著宣傳。反而引導了更多人熱衷於奢侈品消費。媒體在這裏充當了幫凶的角色。在《黃金甲》和《三峽好人》的對決中,不管媒體是批評《黃金甲》也好,還是稱讚也好,反正是起到了宣傳的功效。罵得愈厲害,關注的人愈多,《三峽好人》吃勁了虧。在媒體指責公眾的時候也要想到自己在其中充當什麼角色。

媒體在對文化的宣傳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高等院校在文化的推崇上也犯了嚴重的錯誤。高校們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文化的象征,可是這些文化們做的事情也不能脫俗。近幾年來,高等院校是建完電影院,就要建高爾夫球場,修個破大門還要花個8000萬。天天琢磨著怎麼在外表上下功夫,吸引生源。真是汗顏啊。人家斯坦福沒有大門不照樣是莘莘學子們向往的樂園嗎?再窮不能窮教育,換句話就是再窮不能窮文化。那我們的教育經費都花在建大門,建高爾夫球場嗎?想想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文化是他們多麼向往的。如果他們知道就是為了給他們向往的‘文化’修建華麗的外衣而使他們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他們會怎麼做呢。每個人都夢想做個文化人,如果是這樣的文化寧可不要。

我們需要純淨的文化,需要樸實的文化,需要接地氣的文化。褪去華麗的外衣我們是否就一無所有了呢?傳統的文化會不會在我們的歎息聲中落下帷幕呢?

囉嗦的說了很多,本來應該後麵有對中醫,對醫療製度的一些看法,還有去年的流行話題‘孟母堂’。但是現在就先不多說了。

寢室趣聞

十六、七歲的我們,正值身上“自由電子”運動最激烈的時期,但在氣氛嚴肅的教室不敢太放肆,於是乎,“山高皇帝遠”的寢室裏,便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喜劇”。

廁所之戰

清晨,“哐……”一陣重重的撞門聲驚醒了沉睡中的我們,“誰啊?”廖望第一個醒了,“我226的,借廁所用一下,我等不及了!”外麵傳來焦躁的聲音。我們寢室經過投票,看在他“可憐”的份上,霸蠻決定——開門!隻見他手裏揣著一團很淩亂的紙,迫不及待地直衝進了廁所,就像餓狼撲食一樣。寢室又恢複了平靜,不到5分鍾,他出來了,嘴裏還哼著《那一夜》的調子,可咋就變味兒了哩。糟了!他已經對我們發起了“攻擊”!當我們被臭醒時,他已逃得無影無蹤了。“不行,不能讓他太囂張了,我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寢室長李曉林說道,“對……”我們都附和著。於是,我們派出了猛將XXX出戰,不出一會兒工夫,遠處傳來一陣淒慘的叫聲,此叫聲威力驚人,叫醒無數睡懶覺的“同誌”,也算是好事一件啊!看來,我方已經對他們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我們也唱《那一夜》吧!”“好……”

鑒於此次的“傷亡”重大,我們決定實行雙向收費標準,並且打表收費,這一招果然“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從此,他們再也沒來借過廁所了……

停水啦!

有一天晚上,學校通知說,從十點半到明天早上六點,全城大停水,這本無關緊要。回到寢室,就看到室友們緊鑼密鼓地在往瓶子裏,桶子裏,盆子裏灌水。我也加入了進去,本不大的房間顯得更加擁擠,

大部分的水都到了地上,地上的水都快彙成一條小河了,突然,“哐啷……”,劉喜被撞了個人仰馬翻,廖望將熱水瓶摔在了地上……

最後,寢室裏凡是可以裝水的容器都裝滿了水。廖望說:“明天,我們可以向別的寢室出售水,一塊錢一桶,根據‘供不應求使物價上漲’的原理,我估計還可能漲到十塊一桶。”我們都笑了!

但第二天,並不如我們所願。等我們起來時,早已恢複了供水,其他寢室根本不愁用水,我們隻好自己用這些水,沒用完的都倒掉。唉,我們這次是——賺錢不成,還反倒背個“浪費水資源”的名聲。

告別前夜

終於熬過了十一天的課,這天晚上,室友們反倒比以前清靜多了,因為他們各樂其所樂:公認的夜蟲譚俊傑在玩足球遊戲,即使進了球也不能太激動,鬱悶啊;寢室長李曉林在聽收音機中的《XXX》,有時竟禁不住笑出聲來;懶蟲廖望正看著那本他心愛的《萌芽》,似乎非常悠閑;“鴨子”劉亞迪則在看《大眾軟件》,不知道自言自語地在說些什麼;喜兒在專心致誌地玩著《三國霸業》,據說他是個“暴君”噢!而我,則在“舉頭望牆壁,低頭思故鄉”……

那一夜,真的很特別!

據新華社消息,在下個學期,明星寢室——225將拍攝一部舉世矚目的大片——《天使的呐喊》,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