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祖籍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村,1874年在家鄉出生。出生後不久,他父親為了家庭的生活,不得不離鄉背井,飄洋過誨,乘船南下到了新加坡。父親在新加坡從打工開始,後來自己做點小生意。
17歲那年,他父親來信要他到新加坡去幫助料理商店。事實上,是他父親開設的順安號小商店,欠下了大筆債務。對此,陳嘉庚早有所聞。懂事的陳嘉庚深知父親的難處,早就在家鄉找些活幹,把一塊一塊銅板積存下來,準備幫父親一把力。現在,父親讓他到新加坡來料理商店,於是他把自己掙來的錢及父親平時寄回家的生活費節餘,一並帶到新加坡。
陳嘉庚到了新加坡後,發現父親的順安號欠下債務不少,自己帶去的錢則極為有限。他反複思考並得到父親同意後,陳嘉庚在新加坡報紙登了如下公告:
“敝人是陳××的兒子陳嘉庚。家父在幾年前於當地經營事業失敗,留下龐大債務。我為父親的這種狀況感到遺憾,幸而,敝人這幾年辛勤工作,存了一點錢。現在來到貴地,想償還父親所欠下的債務,隻要攜帶家父的債權證明書,不管金額多少,一定分文不少地償還。又,在我能力許可的範圍內,也會算上適當的利息。但假如金額太大,敝人一次無法還清,經過債權債務責任確立後,將進行溝通,以分期攤還的方式來還清父親曆年所欠的債務。”新加坡各界人士看了這則公吉後,對陳嘉庚這一作法大吃一驚,連那些債權人也大為感動。結果,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多少個債權人前來收債,有些債權人致函陳嘉慶說:“請放心,你何時有錢就何時還吧。”
陳嘉庚就是以如此誠守信義和大膽行事,贏得了新加坡人的稱讚和信任,從而開始了他輝煌的商海生涯。以後,大家很放心和樂意與他做買賣。
他石攻玉術
所謂他石攻玉術,是指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事物,轉換局勢,爭取主動。
呂誌和,廣東省新會人,1929年出生。1937年隨父親到香港。因為戰爭,呂誌和僅讀到初中,就被迫輟學,跟隨父親做製衣生意。戰後,呂誌和雄心勃勃,決心自己創業、他曾經做過食品店,後來亦做過汽車代銷生意。
20世紀50年代中期,呂誌和向美國購買韓戰剩餘物資,然後轉銷他地、盡管多年奔波疲命,並未賺到多少錢。到了50年代末,呂誌和認真反思了自己的創業曆程,總結出自己未有一種獨具優勢的行業和經營策略。於是,他深入進行市場調查研究,最終找到了自己發展的目標和策略,名曰:“他石攻玉”。
呂誌和對“他石攻玉”有自己的理解。他在市場調查研究中發現,從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建築業日益蓬勃。他想,建築的發展必然帶來對砂石需求增多,他來自廣東,對廣東豐富的石礦十分了解。於是,成立嘉華公司,步門從事建築石頭的經營。他在九龍、深圳、廣州、珠誨等地投資辦石場,使得每天石塊源源不斷地運至香港。呂誌和的腰包從此張開,錢財也源源不斷地流進。
“十麵出兵”法
四麵出擊是兵家之忌,但在應用得好,也可以成為一種成功策略。
伍氏家族是指泰國泰華農民銀行創辦人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祖籍在廣東省梅縣鬆口溪南鄉。伍氏家族第一代伍森源於20世紀初由梅縣到了泰國,從打工開始,逐步到自巳開設小商店,經營林業及大米,賺了一些錢。到第二代伍佐南時,該家族事業擴展至金融保險業。至第三、第四代,形成龐大的財團。現在,伍氏家族的財富估計超過30億美元,是泰國屈指可數的幾位大富豪之一。伍氏家族的發跡曆程,很明顯地表現出一個“十麵出兵”策略特點。所謂“十麵出兵”策略,是一種主動出擊,做鷹犬獵食、蜜蜂尋花采粉式的行商辦法,這種策略是攻擊型的,不是守株待兔型。根據這種策略的理念的認識,市場是搶占的,要無孔不入。首先,是多種渠道,貨暢其流,極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和覆蓋率。這叫全麵營銷策略。其次,對於不同特點的產品與服務,要輔以有效的分銷策略,選擇適當通道和手段,使其分別達到最終的目標。
從第一代開始,伍氏家族就能針對泰國的市場特點,從創業那天起,瞄準市場需求,以市場引導自己的經營,伍森源先做雜貨小店,後來又經營林業,稍後再經營大米。這種能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生意,必然可以賺錢。
伍氏家族第二代伍佐南,發現金融和保險業有市場需求,他自知資本不足辦不起銀行,就以辦銀莊的形式開展這方麵的業務,為其今後發展積累資本和經驗、第二代在鞏固和發展長輩的事業的同時,開拓了保險業和金融的初級階段。到第三代,則完成了泰華農民銀行的創辦和發展曆程。
到了伍氏的第四代伍捷樸,更是表現出“十麵出兵”的特點,他利朋泰華農民銀行的信譽及伍氏家族集團的形象,把該銀行的支行開設在泰國的各城市鄉鎮,便其金融業務不斷擴大。此外,又把保險業延擴至人壽保險。更大的動作是投資房地產和辦實業。
“中西合璧”
吳耀庭,台灣省台南縣人,1927年出生,是台灣大統百貨集團負責人,號稱高雄百貨大王。據《福布斯》雜誌公布資料,他現有財富約4.7億美元。
吳耀庭白手起家,靠經營百貨業,迅速走上發家致富,靠的是一套“中西合璧”的管理辦法,用他的話說:“經營之首應融合中國人的感情、美國的製度和日本對細節的重視”。根據這樣的宗旨,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吳耀庭走出了一條經營百貨業的獨特之路。經過考察和研究分析,吳耀庭認為經營管理工作,世界上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中國傳統的“感情激勵”模式,二是日本的講究“嚴謹細微”模式,三是美國的現代“嚴密製度”模式。
中國傳統的“感情激勵”模式強調是感情。“人非草木”,人的一切行動都受著感情的影響。對人的管理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發揮被管理人的積極力量。吳耀庭認為,這一點是中國悠久曆史文化的結晶,是優於別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企業管理的行之有效辦法。但是,這種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也給一些人庸俗化了,在企業管理中隻強凋“感情”,把感情視為“人情”、“情麵”而忽卻了約束,放棄了製度,這是與現代的科學管理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