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的兒子一落地,皇帝就知道晉王與清王之事,就是燕王動的手,甚至太子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兩個兒子聯手,他才會沒有查到任何線索。現在,皇帝明白了,他真的老了,他的兩個兒子也真的已經翅膀硬了。
所以,他靜坐了半天,也沒有吭聲,過後也沒說什麼話。弄得眾大臣實在無法猜到他的心事。按理說,他失去了兩個兒子,現在添了兩個孫子,還是一直沒生兒子的燕王,他也應當高興才是啊。
好多人都在等著皇帝,大肆賞賜燕王府,還順帶熱鬧熱鬧,一掃京城裏自二位王爺死之後的壓抑呢。並且燕王府就是添位姑娘,皇帝都會高興的不行,怎麼這回添了兩個男孫,還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呢?好多人都看著皇帝,不敢猜他是什麼心態。
一連過了三天,皇帝終於穩下了心神,找來太子。
“父皇有何事吩咐?”太子恭敬的問道。
皇帝盯著他,目光中帶著寒光,心裏不停的回放著三子與四子的死。他的心在滴血,人老了就越發喜歡享受天倫之樂了,三子與四子帶給了他很多快樂時光,在他的心目當中,這兩個兒子有著不比尋常的地位。可是,他們卻死得那麼突然,死在了自己的兄長手中。除卻他倆,還有小六,才十一歲,他就不得不狠心的把他扔出去了。
太子半天沒聽到皇帝的吩咐,他抬眼看了看皇帝,卻一點兒表情也沒有,依舊那麼恭敬的候著。雖然不知道太子心裏在想些什麼,但從這份恭敬中,皇帝硬是看到了太子的應付心態,太子隻不過是表麵上的在應付他而已,太子早就已經不把他當一回事了。
皇帝運了半天氣,最終在看到平靜的,不動如山般的太子時,終於泄氣了,老態瞬間展現。他知道,太子羽翼豐滿了。在晉王與清王相繼而死,靜郡王又離京後,太子的地位一躍又回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好多原先不站隊的官員,都圍到太子身邊去了。大家幾乎,都已經把太子當皇帝看了。所以,德妃與賢妃心中有再多的恨,也無法憾動太子了。就連皇帝自己也很久沒有找到任何借口來責罵太子了。
太子很大方也很恭謙,是個很完美的儲君形象,很得眾大臣的認可。太子也一直沒有動德妃與賢妃的人手,隻不過她們的娘家人已經很識時務的低調下來了,甚至很卑微的在討好太子。太子府中,已經多了不少美人與財寶。
太子也很低調,他不著急,這麼多年都等了,也不在乎再多等幾年,有什麼事情不能等到他自己當家作主了,再來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呢?所以,他心態好的很,好的皇帝都覺得自己以前真是小瞧了這個兒子,不,應當說,他小瞧了太子與燕王。
皇帝知道這兩個兒子,都是狠角色,無論誰上位,都能治理好這個天下,甚至還會比自己這個皇帝更出色。按理說,皇帝以前老是覺得太子太軟弱了,燕王太剛強了。可現在一看,太子的軟弱與燕王的剛強,也不過是一種偽裝。
皇帝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該高興還是生氣。隻不過,他現在就算想要重新布局,立靜郡王為太子,再一舉除去太子與燕王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這時的燕王與太子,已經不象以前那樣了,豈能輕易被暗害。他們甚至虎視眈眈的,隨時準備反撲。
過了好半天,皇帝才端起帝王該有的威嚴。
“燕王府的事情,交給你去辦了。”皇帝冷冷的說完這句話,就揮了揮手,讓太子告退了。
太子依舊那副模樣,臉上沒有任何變化,他溫聲說:“好的,父皇,兒子這就去辦。”
但是,太子居然根本就沒有問皇帝是如何想的,就轉身離開了。應當說,他現在根本就不在意皇帝的想法了。皇帝老啦,最近身體越發變差了。二位愛子的去世,令他急劇的衰老了,精神體力都大不如從前了。
這份變化,令很多人覺得皇帝大有慈父之心。但落在太子眼裏,卻是相當的刺眼,令他很不舒服。因為無論是他,還是燕王,還是燕王那一母同胞被殺的小弟弟,在皇帝心中的位置都不及晉王與清王。
同樣是兒子,他和燕王為皇帝付出了太多,就是這個天下,沒有太子與燕王的拚博,皇帝還不一定坐得上呢。可是最後,皇帝居然為那兩個毫無建樹的兒子這般傷心,簡直是令太子恨不得問問皇帝,這心都偏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