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夢想才會有成功(2 / 3)

可以理解的無知,即不知道自己不能做而執意去做,常常使一個人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位新推銷員剛進公司,他沒有經驗,幸運的是,他不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懂,而且熱心工作,結果銷售業績領先全公司。

初生之犢不畏虎,他並不曉得做不到,反而做到了。這就是“新進”推銷員比“老練”推銷員好的原因。

何謂可以理解的無知呢?那就是你對生活中無望或消極的情況所產生的反應。它是你將檸檬變成檸檬汁的那種才能。

麥克一歲時因患小兒麻痹住進醫院。兩歲時他成了靠拐杖行走的能手。16歲時,病情又惡化到使他半身不遂,從此他隻能靠輪椅行動。1977年8月,麥克21歲時,他擔任工程人員,每小時薪水僅有2.99美元,可是他突然被辭退了。你也許猜得出來,勞動市場並不缺乏半身不遂的人。不過,他是個很有工作熱心的人,所以很快又找到一份差事,擔任伊利諾州洛克福一家雇用代理商的職業介紹顧問。1985年3月,在鬆內斯塔海濱旅館內,麥克榮膺該公司這一年度的模範顧問。

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想要的事物,相信你就能獲得你想要的事物,而且你幫助的人愈多,你所得到的也愈多。麥克奉獻生命幫助別人,結果最不景氣的1974年,他還賺到6萬美元以上。他不相信自已有殘疾,其他人也同意他沒有“失敗者的借口”。麥克認為既然生命給了他一大袋檸檬,他就得做出一大杯檸檬汁。

親愛的讀者,你們看到了:人,隻要你心中有一個不變的夢!隻要你肯為這個夢而付出你的所有!那麼,你總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因為,上帝是不會虧待堅持不懈的人!連殘疾人都會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更何況我們這些擁有健康體魄的人!所以,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在理想麵前,一定要有一顆不達目標不罷休的紅心!

我是最棒的

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著希望而做成的。”

這就是說,人們基於對環境的認識,進而找到自己的目標,為實現目標導致需要,需要又引起動機,動機即是欲望。欲望即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標的要求。人的欲望愈強烈,目標謀取就愈靠近,正如同弓拉得愈滿,箭就飛得愈遠一樣。

有了明確的、高遠的目標,又有火熱的、堅不可摧的願望,必然產生堅決有力的行動。一個人隻有不畏困難,不輕言失敗,信心百倍,朝著既定目標永不回頭,才會在有生之年走向成功。實現目標的欲望越強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沒有堅不可摧的信仰,目標便永遠不可能達到。

正如我們常常所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人生中有些事情其實我們都能做到,隻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但是,我們如果仍然前進,就能做到。因為,要始終相信我是最棒的!

湯姆·鄧普西就是一個好例子:

他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軍團走10裏,湯姆也同樣走完10裏。後來他要踢橄欖球,他發現,他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要遠。他要人為他專門設計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促請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孩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的好感更深,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遠並且得分。這種情形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踢得了99分。然後到了最偉大的時刻。球場上坐滿了66000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了幾秒鍾。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但是根本就可以說沒有時間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由分巴第摩爾雄馬隊舉特·瑞奇踢出來的。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6000名球迷屏住氣觀看,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湯姆一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創造出這麼了不起的記錄,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定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認為你能,再去嚐試、再嚐試,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可以做到。

談到“不可能”這個觀念,我們可以再來看一看拿破侖·希爾。

年輕的時候,他抱著要做一名作家的雄心。要達到這個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譴詞造句,字將是他的工具。但是由於他小的時候很窮,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年輕的希爾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意念是要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的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們並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中把“不一能”這個字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智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開,而用光明燦爛的“可能”來代替它。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是有經驗的失敗者就是無經驗的勝利者。其實,我們無需在有經驗的失敗者與無經驗的勝利者之間作抉擇。我們可以成為勝利者,獲勝的經驗愈多,就愈具備勝利者的特征。這不但適用於球隊、個人,也適用於你。

當我們全力以赴,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贏了。因為全力以赴所帶來的個人滿足,使我們都成為贏家。

蘭狄·馬丁在1972年參加了第一屆波士頓馬拉鬆比賽。這次比賽全程超過26英裏,且在起伏很大的山坡地進行。馬丁博士後來說,每一位到達終點的人都有獎品。大部分賽跑者在參加比賽時,都不相信他們會贏,但是每一位跑完全程的人都是勝利者,因為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真正報酬,就是把它做出來。這是最重要的,你在跟自己競爭。

沒有一件事比盡力而為更能滿足你,也隻有這時候你才會發揮最好的能力。盡力而為給你帶來一種特殊的權利,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一位世界冠軍曾說:“盡你最大的努力做這件事,比你做得好還重要。”如果我們做事,在注重結果的同時,而更著眼於事物的過程,我們會獲得很大的精神滿足,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快樂!請記住: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如果你有這個意念在心中永駐,不管結果怎樣,你都會感到生活的充實!

給夢想留點空間

成功的定義與方向在於你想要什麼,而這個願望隨時可能改變,因此你對成功的定義也可能會有所不同。

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但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在你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追求的是另一個夢想呢?那該怎麼辦?

這是可能發生的。一個夢想常常會引導出另一個夢想,你必須允許自己轉變。我們都聽說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內達到巔峰之後,繼續在另一個似乎完全不相關的夢想上追求另一個高峰。這樣做的確很棒,同時希望你也能接受這種轉變,因為他既然能成就這個夢想,那麼他很可能也會在另一個夢想上有出色的表現。

假如一個大公司裏經理級的人才,決定轉行自己經營一份小生意、或一間家庭式旅館呢?無論他決定做什麼,都很可能成功。假如一位領有執照的會計師,決定從事神職工作?或者一名牧師想做技工?如果這真是他們衷心企盼的事情,那麼就做出改變的決定吧。現在的生涯、眼前的工作,不見得就比下一個好。成功的定義與方向在於你想要什麼,而這個願望隨時可能改變,因此你對成功的定義也可能會有所不同。

同時,你必須認清一件事:你可以比你想像中擁有更多選擇。人們常常陷入抉擇的困擾中,誤以為自己隻有A、B、C三種選擇,或僅能在自己所想的選項中做出決定。但事實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有無數的選擇,包括我們未曾想過或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的各種可能性。

在你追求夢想的路上,你可能會無意中發現一個機會,突然間它就呈現在你的麵前,你接不接受呢?先評估它,就像你麵臨其他選擇時所做的一樣,這到底適不適合你、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或隻是路途上的一個阻礙?無論如何,你有權選擇。正如你勇敢追求夢想一樣,你應該敞開心胸、接受各種可能,不要錯過更新、更好的夢想。

那麼,你該如何辨別這個新目標究竟是個潛在的危機,還是一個值得追求的新方向呢?檢查一下你對它的企圖心有多強烈?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它是不是此刻你在生命中最渴求的事情呢?這個新的夢想能持續多久?他會不會增長、還是幾天之後就會消失的一個念頭呢?你對這個夢想看得比上一個更清楚嗎?接著再客觀地審視這個目標。它是不是符合你對自我以及你與生俱來的使命的認知?它是否違背了你所信仰的真理?如果這個新的夢想和你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那麼這個夢想也不會長久。給你的夢想一點時間,它可能會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