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擁有一顆平常心1(1 / 3)

第一章 擁有一顆平常心1

樂觀的心境和高尚的品質,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萬事萬物的看法,並且通過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同時也將最終支配我們的生活。其時,這個世界是一個內心的世界,如果我們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反映出來的就會是絕望和無助;如果心態平和、樂觀地麵對生活,那麼世界給予我們的將會是最美好的一切。

做一個心境開朗的人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明·陸紹珩《醉古堂到掃》

也許是生活的壓力太大,有些人說:“活著,真累。”也許是遇到不順的事太多,有些人說:“活著,真煩。”也許是對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的厭倦,有些人說:“活著,真沒勁。”這裏,有一個如何認識生活的問題,也有一個如何調整自己心境的問題。

生活就是生活,它像泥土一樣真實而粗糙,如果你對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你難免就會失望。像自然界有風雨陰晴一樣,生活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如果你對此沒有思想準備,你可能就會彷徨悲觀。生活也不會總是充滿著戲劇性的高潮,更多的時候它是平凡瑣碎的,甚至顯得沉悶。你怎麼可能指望它天天都如狂歡節一般呢?

宋代大詞人蘇軾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這並不是說生活就是一樁枯燥乏味的苦事。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裏有著許許多多的美好,許許多多的快樂,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發現。而要發現它,關鍵在自己。

有一個人,日子過得煩悶而無趣,他要去找找那些快樂的人,問問快樂的秘訣。他想,國王尊貴而富足,一定快樂。他見到了國王。國王卻說:“我一天要麵對那麼多要處理的事,我還時時要操心王位是否牢固,我晚上覺都睡不安穩,哪有快樂可言?”他又想,流浪漢一天無憂無慮的,一定快樂。但流浪漢卻說:“我連今天晚上到哪兒睡覺都沒著落,我哪會快樂?”這個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沒有快樂的人了嗎?我上哪裏能找到快樂的秘訣?這時一個老者告訴他,國王也可以快樂,隻要他不被權力和金錢迷住了心靈;流浪漢也可以快樂,隻要他不被貧困壓倒。快樂不快樂,就在你自己。

最近有一本書,是一個正遭受著癌症的折磨的女青年寫的。她說: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正是這種對生活的認識,使她能坦然地應對死神的威脅,認真地快樂地生活。而生活快樂不快樂,全在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理解。這裏有一小故事:

一個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一位老人,問他:“年青人,幹嗎不高興?”青年回答:“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

“窮?我看你很富有嘛!”

“這從何說起?”青年間。

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假如今天我折斷了你的一根手指,給你1000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斬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了1000萬了,你還不高興嗎?”

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那青年在思索。

平凡的生活處處充滿著快樂。這恰好印證了牛頓的一句話:“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我們還要唉聲歎氣嗎?我們為什麼不做個快樂的人呢?生活中有不順,有煩惱,有壓力,但隻要你保持愉快的思想,你就會發現更多的快樂。英國19世紀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哈密頓說:“歡樂就是健康,反之,憂鬱就是病魔。”你選擇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