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你也可以很成功2(1 / 3)

第八章 你也可以很成功2

學會捕捉有用的信息

信息直接影響人的思維,決定人下一步要走的思路。學會捕捉有用的信息,才能使自己有正確的做事思路。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戰中,捕捉、篩選信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陳嘉庚是位實業家,他在20世紀初開始創業生涯時,經營的是一個罐頭廠。一天,陳嘉庚在與一位英國朋友閑聊的時候,聽朋友談起英國一家股份公司正在新加坡高價收購橡膠園,他迅速捕捉到了這條信息,並敏銳地意識到這項事業的前景將十分廣闊。於是,他開始轉變經營思路,決定投資經營橡膠園。當他已經擁有了5000畝橡膠園時,橡膠卻突然賣不出去了,價格迅速下跌,陳嘉庚的橡膠廠因虧損而停產。

當許多人紛紛轉產經營別的產品時,陳嘉庚通過對大量信息資料的分析預測到,橡膠的用途是非常大的,20世紀將是橡膠的時代,眼前出現的不景氣現象隻是暫時的。他還了解到,南洋一帶的橡膠業是英國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英國政府是絕不會放任橡膠價格繼續下跌的。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後,陳嘉庚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繼續購買橡膠園。

於是,他來到馬來西亞等地,傾其所有買下了9家橡膠廠,並擴充和改造了這些橡膠廠的設備。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橡膠生產並不景氣,但陳嘉庚始終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所以他不顧身邊人的反對,形成了橡膠栽植、原料加工、熟膠生產等係列化生產。果然,1922年11月,英國政府采取了強製性措施,使橡膠的價格回升,橡膠業又恢複了生機,陳嘉庚和他的橡膠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如何處理信息是一門學問,它需要你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掌握它的真諦。如果你學會了捕捉和篩選信息,你將從中受益無窮,能夠糾正錯誤的思路,堅持該堅持的方向。如果一個人不懂怎樣才能科學地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他就有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

要學會捕捉有用的信息,就應該注意收集、發現和開發信息。信息就跟空氣一樣,無時不有又無處不在,但很多人卻注意不到它的存在。在實際生活中,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發現信息的眼睛。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利用自己敏感的神經,不放過每一個可能有用的信息,哪怕一點一滴的事,一次交談,甚至一堆垃圾,隻要留心觀察,都有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尋找的信息。成功的人,往往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在搜集信息時,也自然能對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古川原來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工作很辛苦,薪水卻不高,他時刻在想著如何找個好思路賺大錢。有一天,他看到報紙上有一條關於自動售貨機的信息,上麵寫道:“現在美國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動售貨機來銷售貨品,這種售貨機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時可隨時供應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營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可以預料,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新的售貨方法會越來越普及,必將被廣大的商業企業所采用,消費者也會很快地接受這種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想:“日本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可將來也必然會邁入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於沒有什麼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去鑽這個冷門,經營此種新行業?至於售貨機裏的商品,應該搜集一些新奇的東西。”

於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共籌到了30萬日元,這筆錢對於一個小職員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以一台15萬日元的價格買下了20台售貨機,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日用百貨、飲料、酒類、報紙雜誌等放入其中,開始了他的新事業。

古川的這一舉措,果然給自己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人們第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因為隻需往裏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打開,送出你所需要的東西。通常,一台售貨機隻放入一種商品,顧客可按照需要從不同的售貨機裏買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古川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到100多萬日元。他再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於自動售貨機上,擴大經營規模。5個月後,古川不僅早已連本帶利地還清了借款,而且還淨賺了近2000萬日元。

捕捉到一條有用的信息,產生了新穎的思路,造就了一位新富翁。可見,主動探詢,主動交流,就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得到珍貴的信息,從而抓住商機。

想要獲得好出路,首先得有好思路,而好思路首先得有好信息。所以,你要善於捕捉信息,不僅要知道從什麼人、什麼地方可以得到信息,還要知道對於得到的信息要用什麼方法證實。並且,你要善用信息渠道,與同行業中有經驗的前輩交流、參加社團活動、利用媒體等,以此來擴展自己的信息網絡。

當然,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絡,就不能把範疇局限於某個範圍,一些團體會舉辦各種講習會或研討會,你可以從中吸收自己欠缺的信息。另外,凡是同學、朋友、同事以及他們認識的人,都可以成為你的信息來源。隻要你平時注意與他們交往,能把這些人融入你的信息網絡中,那就是一筆可觀的無形信息資產。

另外,同行也是擴大自己信息網絡的重要途徑,因為在公司與同事交往久了,收獲有限,如果能和外麵的同行結識,不但可以接觸到和自己工作完全不同的東西,更能擴大自己的信息量,充實自己。

自己是最大的敵人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整天絮絮叨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不是抱怨這個就是抱怨那個,好像所有的人都做了對不起他的事;還有的人,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漫無目標,隻會消極等待,自怨自艾,甚至嫉妒別人的成就,認為什麼好運都不會落在自己的頭上;還有的人嗜酒如命,飲食不知節製,縱情聲色,等等。這些消極和抱怨的情緒被心理學家稱為“自毀”的傾向。

有很多人,在談起別人的成功時,常常憤憤不平地說“人家如何如何憑運氣”,“趕上了好光景、好機遇”等,可是自己就是不行動,總等著“有一天”自己會走運。

把成功看做是降臨在“幸運兒”頭上的偶然事件,這注定是要失敗的。有不少人認為,成功的人都是一帆風順,而自己失敗全是因為命運不濟,活該倒黴。所以,既然幸運女神不肯照顧他們,他們除了怨天尤人外,什麼也不能做。這些人年複一年地按照失敗者的生活模式過日子,卻不知道他們自己的遭遇恰恰是由他們的自暴自棄造成的。他們看不到自己在失敗中應負的責任,於是便責怪自己的配偶,責怪一起做生意的夥伴,責怪運氣不好,責怪經濟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