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邁向成熟的人生1(1 / 3)

第四章邁向成熟的人生1

不向困難低頭

這些拒絕向障礙屈服的人是成熟的人,在黑暗的世界中為自己負起責任來。他們不願過托缽行乞的生活,不絕望亦不找借口。

我最欣賞的人之一是一個名叫愛德華·特赫的人,他在我家附近開計程車。愛德華·特赫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的才思敏捷,熱心助人,很會聆聽人講話,也很善於說話。有一天,愛德華與我談到一些雖然環境惡劣卻仍然對這個世界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愛德華問我:“你有沒有聽過納森尼爾·鮑迪奇這個人?”

“我說聽過鮑迪奇這個名字,跟航海有關。”

“就是他!”愛德華說,“納森尼爾·鮑迪奇1773年出生,活了6歲。他10歲以後,主要靠自修——自己學習拉丁文,懂得牛頓的數學原理。到了21歲時,鮑迪奇已經是一位相當好的數學家了。他到海上去研習航海。有一次,他教包括廚師在內的所有船員觀察月亮,確定每天的船位。後來,他寫了一本成為經典名著的航海書。對一個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人來說,他非常了不起吧?”

我讚同愛德華的看法,鮑迪奇博士是一個不知道什麼叫障礙的人。也許沒有人告訴過他大學教育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第一要素,因此他隻是大膽地前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對航行在無邊無際大海中的納森尼爾·鮑迪奇來說,就像“航行”在城市街道上的愛德華·特赫一樣,“障礙”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胡扯”。

但是,對於想要逃避失敗責任的人來說,“障礙”這兩個字仍然很管用。許多人會告訴你,他們由於沒受到過大學教育而遇到障礙;但即使他們受過了大學教育,仍然也許為自己未能攻占人生球場上的一壘位置找到其他的借口。成熟的人一心要克服障礙,從沒想到要利用它來作為失敗的借口。

亞曆山大·葛拉翰·貝爾有一次對他的朋友華盛頓特區美國國立博物館館長喬瑟夫·亨利抱怨說,他覺得自己在工作上受到了阻礙,因為他缺乏電學方麵的知識。亨利並不同情貝爾,也不安慰他,說:“真的太可惜了,孩子。你沒有研習電學的機會真是太可惜了。”

他並沒有說貝爾應該得到一份獎學金或是得到父母更多的幫助,來使他覺得好過些。他隻對這位年輕人說:“去學啊!”而亞曆山大·葛拉翰·貝爾真的學到了,學到了使他對通訊科學作出曆史上最偉大貢獻之一的知識。

貧窮是個障礙,可它是逃避責任、死心認輸的有效理由嗎?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是依阿華一個鐵匠的遺孤。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總裁托馬斯·J·華生曾經是個周薪兩美元——一部機器都沒有的簿記員。電影界巨擘阿道夫·朱柯是個周薪兩美元的毛皮商助手時,開了他的第一家小遊樂場。

這些成功人士未曾說過他們受到貧窮的阻礙。他們忙於克服障礙,也沒有時間浪費在自憐自艾上。

身體羸弱使得大半輩子都形同病人的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生拒絕讓病弱支配他的生活或工作。陽光、力量、健康和成年人的活力從他的精神中煥發出來,而這種生命力充滿在他的字裏行間。由於斯蒂文生拒絕向病弱屈服,使得文學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世界上有很多雖然遇到障礙而仍然成為偉大人物的人:拜倫有一雙腳畸形;朱利阿斯·愷撒是個癲癇症患者;貝多芬後來耳朵失聰;拿破侖是個五短身材;莫紮特是個哮喘病患者;富蘭克林·D·羅斯福是個小兒麻痹症的受害者;海倫·凱勒從小就又盲又聾。

歌唱家珍·弗洛曼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嚴重受傷,但是她奮力康複,重放光芒;女演員蘇珊·鮑爾不因為切除一隻腳而妨礙了她的幸福婚姻和在電影界的成功。

說到女演員,“了不起的莎拉”——莎拉·巴恩哈特怎麼樣?一個小時候被扔來扔去的醜陋私生子,她大可以為自己永遠超越不了早期惡劣的環境找到很好的借口。然而莎拉卻成為演藝界不朽的人物之一。

我的好朋友有個高大英俊的兒子從小就口吃。然而是這個孩子功課非常的好,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受朋友的歡迎。這期間,孩子的雙親求助口吃治療學家和精神病醫師,竭力想要治好兒子的口吃,但全都失敗了。

有一天下午巴比從學校回來宣稱,他被指定代表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致告別辭。幾分鍾以後,他蹦蹦跳跳地上樓回房間去做準備了。

他的父母針對告別辭提出一些意見,但是明智地並沒提起他發言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畢業典禮的那天晚上,小巴比站在台上,代表他的年級致告別辭。他站得筆直,雙肩擺正,開始致辭。聽眾十分安靜,因為其中有一些是知道他有語言障礙的人。

他滿懷信心地慢慢抬起頭來,然後果斷而流暢地講完15分鍾。在他準備致告別辭的時候,他已經下決心要超越口才上的障礙。全場爆起的掌聲是他的最大收獲、是對他成就的獎賞。

另外,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人因為一隻導盲犬而大開眼界的故事。來自新澤西的實業家J·卡裏頓·葛瑞菲斯最近開車經過莫瑞斯城時,看見一個人正要穿越十字路口。當他看出他是一位由導盲犬陪伴的年輕女盲人時,他遠遠地就踩住煞車。

過了一會兒,使他感到驚訝的是,有一個人走到車旁向他說明自己是那個年輕人的指導員,然後說:“以後請不要再那樣煞車。那隻狗是被訓練來避開車輛的,假如所有的駕駛員都停車,狗會認為這是正常情況而加以接受。這樣一來,總有一天會有盲人被沒停下來的車子撞死。”

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隻是因為那個指導員話中的邏輯,而且因為了解到現在的盲人正在這些了不起的動物的幫助之下走向正常的生活,穿越馬路,到他們的工作場所去。

這些是拒絕向障礙屈服的人。他們都是成熟的人,在黑暗的世界中為自己負起責任來。他們不願意過托缽行乞的生活,不絕望,不找借口。

羅伊·L·史密斯曾經寫過一個富有啟發性的故事,一本他定名為《圓滿的一生——死神門前徘徊》的傳記。這本傳記寫的是艾莫·何姆斯的故事,他在俄亥俄州韓特斯維爾出世時,一個鄉下醫生作出過這樣的結論:“這孩子絕對不可能活下去。”

然而艾莫·何姆斯活下來了。盡管他的右肺受到嚴重的傷害,而且在90年的生命中肉體不斷受到折磨。由於他沒法幹粗重的活,於是轉向閱讀。1891年他28歲時,成為衛理公會的牧師。病情的兩次發作都沒有令他喪失生命的動力,他引起了巧克力製造商約翰·S·胡伊勒的關注。胡伊勒先生向其提供金錢方麵的幫助。幾個月以後,這個被認定一定得死的人走出了療養院。

艾莫·何姆斯開始去教堂,籌募布道基金,幫助各大學和醫院,這位“單肺牧師”為他的目標籌募了300多萬美元。他在69歲時“退休”,然後布道1000多次了,寫了2本書,為宗教與慈善的目標籌募了50萬美元,擔任20個機構的董事,個人還捐出了5萬美元在加州大學附近建了一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