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兩次出海, 雖有皇室子弟隨同, 卻沒有正式的官員到訪, 皇室子弟過去也不是正式的國家與國家間的交流, 因此這次出訪海外的正式官員便格外引人注目, 在沒有定下人選前, 最熱門的, 大概就是王大人了。其實大家都清楚,王大人出訪的可能性非常小,隻不過是一些人想要躲過這次的清查, 放出的風聲。
王大人可不理外麵的傳言,認真的忙著手頭的事。王修晉聽到外麵的風言風語的,也隻是淡然一笑, 沒做何表態。從定下秋後大船再一次出海, 王修晉便成了商界人士眼裏的香餑餑,每一個都想從王修晉這兒討些經驗, 帶什麼去海外能賺到錢, 帶回來的什麼賣的好, 帶去海外的東西, 他們隻是聽說, 至於王修晉賺了多少, 他們也摸不清,但帶回來的東西,他們可是能估摸出王修晉能賺多少。
王修晉對這些人的到底態度十分友好, 對於他們的問題, 也都會認真的回答,絕對做到讓他們帶著疑惑而來,滿意而歸。這個滿意,是王修晉自我評價的,別人如何評價,就不歸王修晉管了。應對著過來詢問的人,王修晉也要準備這次他們要帶的東西,瓷器是值錢,但所有人把瓷器運送到海外去,就不值錢了。王修晉準備把名下的產業產出的東西都試著外銷,除了大船。
如果王修晉敢說賣大船,那幫子官員絕對能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他,包括他父親,和所有武將,這就是思想的差異。王修晉所有的產業中看著最賺錢的是油,最賠錢的,便是船坊,但是真正意義上最賺的應該是大船,如果能讓大船外銷,每一艘都能賣到天價,若不然船坊就是無底洞,隻能不停的往裏扔錢,想要賺錢是不太可能的。可惜,最賺的不能動,他隻能想想擺了。
放下大船出口的事,王修晉把產業拔拉一遍後,決定仔細問問去過海外的人,從大梁出發,最近的登陸是哪裏在,需要多長時間,他打算把鹵製品帶一些出去,廣銷海外,就像後世的老幹媽,不就打開了海外市場。除了這個,還有火鍋,這種魔性的美食,絕對會廣受歡迎的。
除了美食入侵之外,還有服飾等等,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入侵,當然也要防範一些無恥的國家,被給後世子孫留下“明明是自己家的祖宗,卻被別的國家號稱是他們”的隱患。王修晉盤算著小事,接著又想到一件大事,拿起筆,猶豫了很久之後,才提起,想了想又放下,王修晉很是糾結,他所想的事並非小事,如果能建立起來,就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還有朝廷的文官武將能否同意他的設想,會不會因此事,會引起一些人對他提防,甚至還要上折子,將他一踩再踩,直至無翻身之力。
把筆放下,王修晉有些頹然,如果現在他隻身一人,身後沒有任何的勢力可言,他絕對會大膽的把心中設想的東西寫下來,但,不行,他身後有李家,有王家,更別說九族之內有多少人,他不得不慎重。歎了口氣,還是先和父親說說再做打算的好。
王修晉設想的東西就是建立一個類似於後世的沒什麼實權的聯合國機構,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各個國家服務,而不是後世的那種專門跟在某大國後麵搖旗的那種。這種服務就是記錄,就比如說大梁開啟了航海時代,發明了某種東西,由這種記錄機構載入世界史,這樣以後想把他們國家東西說成自己,也得掂量一番。
至於這個機構如何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就不是他所能想到的,別看他會賺錢,上輩子也是小富,但關於政治,他的敏.感度並不是很高,所以,還是讓專業的人員去考慮。這種機構的建立,肯定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誰說得算,機構要有什麼樣的權利,國與國之間要不要聽從這樣的權利分配等等,這些東西一旦他出麵,絕對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還會成為一些人想要壓製他的把柄,這也是王修晉不敢直接寫折子遞上去的原因。
把思路簡單的和父親說了一遍,王大人一臉的沉思,這個衙門口聽著挺有意思,細想之下,卻讓王大人心裏發沉,“此事休得再提。”王大人覺得此事便是他都不好開口提出,除非是皇上想到並提出來,皇上能想到嗎?若讓皇帝想,大概是直接把對方的領土占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