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隱忍故事庫1(3 / 3)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裏看到成績。這是非常簡單卻又實在的道理。但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是不行的。

唯有持之以恒,唯有堅忍才會讓人看見不同尋常的成就。

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鬥誌,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傑出的人是沒有多少差別的。

然而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便各自顯示出來了,前者咬_牙堅持到勝利,後者則喪失信心放棄了努力,於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要說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許多失敗者的悲劇,就在於被前進道路上的迷霧遮住了眼睛,他們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兩步就會豁然開朗,結果在勝利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敗了自己,因而也就喪失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一個人想幹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夠堅持,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說起來,一個人做一點事並不難,難的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

許多人幹什麼事,起初都能夠付諸行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度的增加以及力氣的耗費,大多數人便從思想上開始產生鬆勁和畏難情緒,接著便停滯不前以致退避三舍,最後放棄了努力。

人之所以在幹什麼事時常常會淺嚐輒止、半途而廢,主要原因是人天生就有一種難以擺脫的惰性。當他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障礙和挫折時,便會灰心喪氣和畏縮不前。

這也就像走路一樣,人總是願意走下坡路而厭惡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省力,於是人總是不由自主地選擇下坡路。這就是人之所以常常見了困難繞著走的深層原因。

朝最省力的方向想,或者喜歡走下坡路,對於走路並不要緊,然而對於幹一件重大的事業來說,卻成為一種致命的缺陷,因為這樣一來,遠大的目標就不能達到了。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收獲,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堅持下去時,他卻停止了努力,省力倒是省力,成功卻從此與他無緣了。

平庸的人和傑出的人,其不同之處就是看能不能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君不見舉行馬拉鬆式賽跑,最初參加競賽的人可以說成百上千。但是跑出一段路程之後,參賽的人便漸漸少起來。原因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逐漸自我淘汰了,而且每到後麵人越少,全程都跑完能夠衝刺的人更少,獎牌實際上就是在這些堅持到最後的人當中產生。

馬拉鬆式賽跑,與其說是賽速度,不如說是拚耐力,也就是看誰堅持到最後。

做任何事情都和賽跑一樣,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或半步之差,因而起決定作用的隻是最後那一瞬間。誰在最後爆發出巨大的潛力,誰就是勝利者,最後的努力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一位成功學大師強調:“奮力前進,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取代堅持。才幹不行,有才幹的人不能獲得成功的事司空見慣;天賦不行,沒有得到回報的天賦幾乎隻能成為笑柄;教育不行,世界上到處都是受過教育卻被社會拋棄的人。隻有堅持和決斷才是全能的。”

[BT2]忍受壓力就能抬起頭

著名心理學家貝弗奇說得好:“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很多傑出的偉人都曾遭受過心理上的打擊及形形色色的困難。”

忍受壓力而不氣餒,並能忍下去,是最終成功的要素。

挫折,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挑戰。有挑戰,就應該有應戰,就應該有應戰精神。那就是要忍,我們能夠忍下去,就會轉敗為勝。

挫折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隻有麵對逆境的人內心產生某種忍耐力時,挫折才會變成一種動力。通常情況下,人們所麵臨的壓力包括輿論的壓力、精神的壓力、競爭的壓力及環境的壓力等。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命運之神也不會給予任何特殊的照顧。相反,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經曆過坎坷、命運多難,他們是從不幸的境遇中奮起前行的。在他們看來,壓力也就是動力。

有很好的抵抗壓力的能力,不怕挫折,是成功者的性格,也是創造成功必修的一課。當壓力來臨時,應該想到的是“摘取成功之果”的機會降臨了。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次有名的青蛙實驗。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水鍋裏,這隻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突然用盡全力,一下子躍出了那必將使它葬身的滾燙水鍋,安全逃生!

半小時後,他們使用同樣的鍋,但在鍋裏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第一次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到鍋裏,接著他們悄悄在鍋底下用炭火慢慢燒。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溫暖”,等它感覺到熱度已經熬受不住,必須奮力逃命時,卻為時已晚,它欲躍卻乏力,全身癱軟,終於葬身在熱鍋裏。

這個實驗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殘酷無情的事實,當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挫折、困難堵住了四麵八方的通道時,我們往往能發揮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能,殺出重圍,開辟出一條活路來。可是在耽於安逸、貪圖享樂或是誌得意滿、維持功名的時候,反倒陰溝裏翻船,弄得一敗塗地,不可收拾。人生的一切不正是如此嗎? 曆史上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家和民族。其實,一盛一衰、周而複始是曆史規律。恰如帕累托所言“曆史是貴族的墳墓”,不斷有腐敗的貴族衰落或被淘汰,不斷有新的精英從平民中產生,精英的位置從來不會空缺。不過,因為社會金字塔總是“下大上小,並不是一切底層的人都能進入這種精英循環”。帕累托的思想符合我們的順境代價之命題,也是認識精英循環的一個視角。從曆史經驗看,越是在壓力的情況下,越能造就成功的人士。

為什麼處在順境和優越條件下的人往往要為此付出代價呢?他們缺少的是什麼?客觀地看,他們缺少的是適當的壓力。壓力太小而刺激太弱,因而也就削弱了當事者適應和進取的動力。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專門研究壓力危害作用的心理學家漢斯·塞利也承認:“壓力是生活的刺激。壓力使我們振作,使我們生存。”

山本先生是一位汽車推銷員,他機智勤快,為人誠懇。這些都是銷售行業所必備的條件。由於他的努力工作,生意十分興隆。有時候,他以為自己永遠能夠這樣。

然而命運卻向他挑戰了。山本先生在駕車拜訪客戶的路上,與一輛急馳而來的汽車相撞了,他失去了右腿,迫不得已隻好退出了汽車銷售這一行。

然而,山本先生並沒有向命運低頭,他仍在尋找抗衡困難的機會。有一天,他從雜誌上看到當時很多人喜歡將老舊的房屋修複,於是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他以前在職業學校求學時,家具製造和木工這兩科的成績都很優秀,他認為如果將自己的木工技能應用到修繕房屋上,一定可以賺到他生活所需的錢。

開展工作之前,他向職業學校取得了介紹信,又請以前的顧客為他寫了推薦書,證明自己為人可靠而且工作認真。由於昔日大家對山本先生都有很好的印象,所以大家都十分願意為他做這些事。山本還印製了新的商業名片,分送給木材經銷商和木匠,並在當地的舊城區宣傳,讓大家都知道他是專門替人修繕房宅的。

現在,山本先生的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聲譽了,生意興隆。他說:“我以前是做汽車銷售的,命運改變了我的生活,但是我知道自己一定能戰勝命運。”

風箏因逆風而能高飛,在命運的挑戰下,高逆境的信念能支持你。在邁向成功的旅程中,忍受一切艱難險阻,敢於向一切逆境挑戰,你或許得與狂風搏鬥,卻不會有被吹垮的顧慮。

由於要不斷麵對隨時隨地可能出現的逆境,我們對付不確定性和變動環境的能力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天災、人禍、意想不到的事故,所有這一切對人們都是嚴峻的挑戰。

摩特斯公司的總裁和經理們用逆境訓練來加快公司內部改革的過程,目的是幫助雇員更有信心地迎接挑戰。如果能改變關鍵人群的逆境承受力,那麼就會更容易、更有效地實施變革。挑戰就會成為員工事業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分。

對許多人來講,挑戰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情。挑戰是一種長期的、影響深遠的威脅,並且超出了自己控製的範圍之外。我們應該正視挑戰,傾向於積極地對待逆境,並利用它來加強自己的決心其實,逆境是一種機遇,麵對挑戰他們可以更勇敢地迎接它、戰勝它,這類人就是典型的逆境高情商者。反之,不敢接受挑戰,常常為逆境所困擾的人,也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美國西周弗公司曾經麵臨一項重大的重組計劃,一些員工將不可避免地被裁掉。整個公司人心惶惶,結果那些認為自己能控製局勢,情商程度高的雇員被繼續留用,而那些感到孤立無助的低情商者則遭到淘汰,他們在正式裁員通知下達前,在心理和身體上表現出太多的憂鬱和痛苦,就自我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