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隱忍故事庫3(2 / 3)

[BT2]一忍可以製百辱

宋代蘇洵曾經說過:“一忍可以製百辱,一靜可以製百動。”其實,忍是理智的抉擇,也是成熟的表現。忍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眼光放得遠,為長久打算,忍一時之痛。

一次,在公共汽車上一個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乘務員看到了,對他說:“同誌,為了保持車內的清潔衛生,請不要隨地吐痰。”沒想到那男青年聽後不僅沒有道歉,反而破口大罵,說出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然後又狠狠地向地上連吐三口痰。那位乘務員是個年輕的姑娘,此時氣得麵色漲紅,眼淚在眼圈裏直轉。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有為乘務員抱不平的,有幫著那個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擠過來看熱鬧的。大家都關心事態如何發展,有人悄悄說快告訴司機把車開到公安局去,免得一會兒在車上打起來。沒想到那位女乘務員定了定神,平靜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對大夥說:“沒什麼事,請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麵說,一麵從衣袋裏拿出手紙,彎腰將地上的痰跡擦掉,扔到了撮子裏,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賣票。看到這個舉動,大家愣住了。車上鴉雀無聲,那位男青年的舌頭突然短了半截,臉上也不自然起來,車到站沒有停穩,就急忙跳下車,剛走了兩步,又跑了回來,對乘務員喊了一聲:“大姐!我服你了。”車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誇獎這位乘務員不簡單,真能忍,雖然罵不還口,卻將那個渾小子製服了。

這位女乘務員的確很有水平。她麵對辱罵,如果忍不住與那位男青年爭辯,隻能擴大事態;與之對罵,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聲,又顯得太沉悶了。她請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對大夥兒表示了關心,又淡化了眼前這件事,緩解了緊張的空氣;她彎腰若無其事地將痰跡擦掉,此時無聲勝有聲,比任何語言表達的道理都有說服力,不僅感動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們也難免會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惡意的人,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遭到這種人的欺侮和辱罵。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讓人覺得忍無可忍。可是,不忍就會正好成了對方的出氣筒,也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如那位女乘務員,如果她不忍,與那位男青年吵起來,甚至對罵或動手,雖然她有理,可是結果對她有什麼好處呢?對那個男青年有什麼教育呢?即使處罰了那位男青年,她充其量表現出的也隻是一個普通乘務員的素質;而忍了一時之辱,則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勝利,震動了那位男青年麻木的心靈。

某女士在家排行老大,那時家境艱難,父母忙幹上班養家,照顧兩個弟弟洗衣做飯等管家的事早早就落在她的頭上。弟弟怕她,父母疼她,因此她養成了能吃苦受累不能忍氣受氣的個性。後來參軍,在部隊嚴格紀律的約束下,部隊的一些要求,她雖然行動執行了,可心中不愉快,常常牢騷滿腹,影響了進步。而她的真正成熟進步是從學習忍耐開始的。她當的是通信兵,搞長途話務。記得剛上機時,負責培訓的是一位連裏比較厲害的老兵。有一次,用戶要下麵部隊的一個分站,她拿著塞頭不知往哪條線路上插,正猶豫著,那位老兵一把將她的手打下,說:“你別拿著我的塞頭巡邏了。”從小到大,哪裏受過這個氣,當時她腦袋轟的一熱,血往臉上湧,淚水在眼窩裏轉,真想摘下話筒跑掉,可是一刹那間,她忍住了。想起平時領導常說三尺機台就是戰場,要是跑掉不就等於在戰場上開小差了嗎?所以她一邊忍著氣抹著淚,一邊認真看老兵操作。下班後又幫著老兵整理話單,打掃機房,這時心情已經好多了;而老兵也覺得有些過火,主動過來手把手地教她。兩人以後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古人說:“將憤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則心必清涼。”開始覺得自己肺都氣炸了無法忍,可是忍過後才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忍一下對自己正好是個磨煉。生氣發火,往往隻是一怒之下,忍無可忍,這是因為人遇到憤怒的事情時,心情比較煩躁,隻覺得頭腦一熱,就什麼都不顧了。如果這時候我們能有意識地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權衡利弊,沉住氣,那結果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人生也會由此而不同。

[BT2]學會蔑視別人對自已的挑釁

生活中有些侮辱可能是別人無意中附加給我們的。而又有些時候,我們所受的侮辱正是來自我們敵對的一方,是那些準備冷眼旁觀我們身陷窘境如何自處的敵人。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轉危為安。

三國時,魏將司馬懿在五丈原與諸葛亮對峙時,他料定蜀軍糧草匱乏,不利久戰,因此堅壁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使激將法,派人將婦女的頭飾和衣服送給司馬懿,諷刺他縮頭藏尾,如婦人所為。

魏軍將領見此羞辱勃然大怒,爭先請戰。司馬懿卻欣然接受,為安撫士氣,繼續以堅壁不戰的戰略疲憊對方,司馬懿故意上奏請示魏主曉諭攻守對策。

如此書信往返,又消耗了一段時間,司馬懿終於以固守之策逼退無法僵持待戰的蜀軍。

能忍得旁人所難以忍受的東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斷地積蓄力量,增強忍耐力和判斷力,這樣才能在戰爭中取勝。

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蔑視別人的挑釁,將他們對自己的侮辱轉化為激發自己前進的力量。

利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谘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創始人利特爾1886年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創立之初鮮為人知,絲毫也不引人注目。

1921年的一天,在許多企業家參加的一次集會上,一位大亨高談闊論,否定科學的作用。而一向崇拜科學的利特爾帶著輕蔑的微笑,平靜地向這位大亨解釋科學對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這位大亨聽後,不屑一顧,還嘲諷了利特爾一番,最後他挑釁地說:“我的錢太多了,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錢袋來裝。或許你的科學能幫個忙,如果做成這樣的錢袋,大家都會把你當科學家的。說完,哈哈大笑。聰明的利特爾怎麼會聽不出大享的弦外之音呢?他氣得嘴唇直抖,但還是抑製住自己,表麵上非常謙虛地說:“謝謝你的指點。”因為利特爾感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其後的一段時間裏,市場上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搜購一空。購回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的化學家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後又把這些物質製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並染上各種不同美麗顏色,最後紡織成五光十色的絲錢袋。這種錢袋投放市場後,頓時一搶而空。

“用豬耳朵製絲錢袋”,這一看來荒誕不經的惡意挑釁被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學是企業的翅膀,從而也看不起利特爾的人,不得不對利特爾刮目相看。

利特爾公司因此名聲大振。麵對挑釁,利特爾忍受輕蔑,“虛心”接受指點;不大吵大鬧、爭執強辯,也不義正詞嚴地加以駁斥,他不露聲色,暗中準備,將豬耳朵製成絲錢袋成名。

利特爾成功起家的故事告訴我們:麵對藐視,不如忍耐一下,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BT2]人的差異就在於意誌的力量

肯·海瑟是個優秀的音樂家,他很有效地利用他的天分跟在東南區監獄的囚犯溝通。

“我小時候,”他常跟那些犯人說,“在聖誕節得到一個禮物——小木琴,另外還有一本手冊。我是在那本手冊不見了後才學會彈的。”他和他父母找遍屋內、院子和車子裏,都找不到後,他坐下來開始哭。

“媽!”他嗚咽道,“音樂不見了!”

“兒子,”他母親回答道,“隻是手冊不見了……音樂在你心中……仔細聽,你會彈的。”

“在監獄中,”他對那些囚犯說,“也許你覺得你跟一切都隔絕了,像生活到了一個盡頭,像音樂從你的生活中不見了。但音樂在你心中,如果你注意聽,你會聽到的,這樣你也就有了自己的人生。”

不論我們在哪兒,不論我們的環境如何,不論我們的遭遇有多不幸,我們生活中的音樂並未不見。它在我們裏麵,隻要我們肯注意聽,我們就會彈。華盛頓·歐文說:“思想淺薄的人,會因不幸而變得膽小和畏怯,思想偉大的人隻會因此而振作起來。”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一句老話說:‘在生命向你擲來一把刀的時候,你要抓住它的兩個地方:刀口或刀柄。’如果你抓住刀口,它會割傷你,甚至使你致死;但是如果你抓住刀柄,你就可以用它來打開一條大道。因此當遭遇到大障礙的時候,你要抓住它的柄。換句話說,讓挑戰提高你的戰鬥精神。你沒有充足的戰鬥精神,你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