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語智慧故事3(2 / 2)

[BT2]曲高和寡

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宋玉,在楚襄王手下做事。

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麼有人對你有些非議呢?”

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

“嗯,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先聽我講個故事。

“最近,有位樂師來到我們郢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唱歌。他開始唱的是《下裏》和《巴人》,非常通俗,城裏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河》,城裏跟他唱的就比開始的少多了,但也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雅的《陽春》和《白雪》,城裏跟他唱的隻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商、羽、徵各為我國古時五音之一),城裏跟著唱的人更少,隻有幾個人了。”

說到這裏,宋玉對楚王說:

“由此可見,唱的曲子調越是高雅,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宋玉又接著說:“鳳凰能在九霄雲外展翅翱翔,在籬笆間奔馳的小鳥怎能與它_起計量天地的高低鯤魚早上從昆侖出發,晚上在大澤過夜,在淺水裏遊的小魚怎能與它—起計量江海的深廣?不但鳥中有鳳凰,魚中有鯤魚,人中也有像它們—樣的人物。聖人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所以超出常人。” 楚王聽了,若有所悟。

無論是說話、與人交往,還是做事情,都不能脫離大眾,按照自己的意誌一意孤行,那樣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與支持了。

[BT2]自相矛盾

集市上,有個賣兵器的楚國人,他既賣矛又賣盾。

他舉起手中的盾吹噓說:“我的盾堅硬無比,無論多麼鋒利的東西都不能刺穿它。”接著又舉起另一隻手中的矛吹噓道:“我的矛鋒利異常,無論多麼堅硬的東西都能刺透。”

周圍的人聽了他的話,覺得好笑,便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結果會怎樣呢?”

賣兵器的人被問得張口結舌,不知怎樣回答。刺不穿的盾和什麼都能刺透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為人處世不可誇誇其談、自我吹噓,否則很容易犯自相矛盾的錯誤,謊言不攻自破。

[BT2]對牛彈琴

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公明儀的大音樂家,彈得一手好琴。他無論走到哪裏,總是琴不離身,閑下來時,彈奏一曲,便覺得神清氣爽。

有一天,他獨自一個人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看見一頭牛在那裏吃草。他覺得這頭牛很寂寞,就開口對牛說道:“老牛啊老牛,你真孤獨啊,一個人在這裏,也沒人理你,不過,你不用怕,我給你彈一首曲子,給你解解悶兒。”

於是他就擺好琴,先彈了一支《清角之操》。牛隻是低著頭吃草,一點也不理會。公明儀大失所望,他想了想,明白了:那支曲調太高深了,不是牛聽不到琴聲,而是琴聲不適合它的耳朵!於是他又另外彈了幾支曲子,一會兒好像蚊子嗡嗡地叫,一會兒又好像小牛哞哞地叫。

這樣一來,那頭牛就豎起耳朵,搖著尾巴,草也不吃了,回轉身子,慢慢地走來,細心地傾聽。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分清對象,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BT2]望梅止渴

有一次,曹操率領兵馬長途跋涉,奔赴戰場。

行軍途中,部隊迷失了方向,全軍將士幹渴難忍,隊伍散漫,七零八落,前進速度十分緩慢。

曹操騎在馬上,看著混亂不堪的隊列,心中不由十分焦急。突然,他急中生智,揚起手中的馬鞭,遙指前方大聲喊道:“唉呀呀,將士們看呐,前麵有好大一座黑壓壓的梅林,梅樹上結滿了梅子,梅子個個又大又酸又甜,可以用它解渴。大家快些前進啊!”

將士們一聽,口裏頓時流出了酸水,不由得精神大振。曹操趁機帶領部隊快速前進,終於到達了有水源的地方,並及時趕到了戰場。

人們將不切實際,成天幻想的行為稱作白日做夢,殊不知,幻想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理壓力,可見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