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語智慧故事3(1 / 2)

第三章 成語智慧故事3

[BT2]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人把祭祀時用過的一壺酒拿給手下人喝,人有好幾個,而酒隻有一壺。

每人喝一點吧,酒太少了大家都不過癮,給一個人喝倒還差不多。但讓誰喝呢?這時,有個人提了個建議:每人都畫一條蛇,誰最先畫好誰就喝酒。大家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一致通過。

其中有一個畫得最快,一會兒就畫好了,他就得意地把酒壺拿過來,準備獨享這壺美酒。

這時,他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把自己畫好的蛇拿過來,自作聰明地給蛇補畫起腳來。等他把四隻腳都加上去,另外有一人也把蛇畫好了,那人一把奪過了酒壺,對他說:“蛇是沒有腳的,你畫的有四隻腳,就不能算蛇了,這酒你不能喝!”於是,他就理直氣壯地把酒喝掉了。

蛇本來是沒有足的,畫蛇時添上四足,就是多此一舉了,不但沒有任何作用,反而使畫麵上的蛇不像蛇。我們在做任何事時都要避免犯畫蛇添足的毛病。

[BT2]杯弓蛇影

一年夏天,縣令應郴設宴招待主簿杜宣。

酒席設在廳堂裏,北牆上懸掛著一張紅色的弓。由於光線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誤以為是一條蛇在酒杯中蠕動,頓時冷汗涔涔。但縣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請他來飲酒的,他不敢不飲,所以硬著頭皮喝了幾口。仆人再斟時,他借故推卻,起身告辭了。

回到家裏,杜宣感到隨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動,覺得胸腹部疼痛異常,難以忍受,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家裏人趕緊請大夫來診治。但他服了許多藥,病情還是不見好轉。

過了幾天,縣令應郴有事到杜宣家中,問他怎麼會鬧病的,杜宣便講了那天飲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了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廳堂裏反複思考,也弄不明白杜宣酒杯裏怎麼會有蛇。

突然,北牆上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到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結果發現,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乍一看,確實像是一條蛇在蠕動。

應郴馬上命人用馬車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裏的影子,並說: “你說蛇,我現在也看到了,不過是牆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沒有其他什麼怪東西。現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了解事實真相後,疑慮立即消失,病也很快好了。

有的人老愛犯疑心病,成天疑神疑鬼的,其實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罷了。要想解除困擾,就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

[BT2]空穴來風

有一次,楚襄王去蘭台遊玩,到了台上,正好有一陣風徐徐吹來,襄王說道:“這陣風真涼快!這是我和老百姓們共有的呀!”陪襄王一起遊玩的宋玉說:“這風是你獨有的,老百姓哪裏敢和你共有呢?”

襄王很是納悶。宋玉說:“我老師屈原曾說過,枳樹彎曲了,就有鳥在上麵做巢;空的洞穴中,會生出風來。在高台、皇宮那些清靜的地方,風當然是清涼的,而老百姓居住的是陋巷,即使有風吹來,都夾雜著許多泥沙和穢臭,所以風也是不同的。”

這個成語比喻事情憑空發生,沒有根據,也比喻無中生有。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最理智的處理辦法就是不要去理會它,清者自清。

[BT2]掩耳盜鈴

從前,有個人好吃懶做,從不願意靠辛勤勞動去掙錢,一天到晚東遊西蕩,無所事事。家 裏經常窮得連飯都吃不上。

有一天,他在郊外的草叢中發現一口大鍾,心想:“要是把這口大鍾扛去賣了,肯定能 得不少錢,夠我吃上好幾天的!”於是他就去扛那口鍾。可是那口鍾實在太重了,縱然用盡 全身力氣,也未能把鍾移動一下。過了一會兒,他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辦法。

晚上,他扛著一把大錘來到銅鍾邊,打算將鍾砸碎了拿去賣。一錘下去,銅鍾發出了震 耳欲聾的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他想,這麼洪亮的聲音,別人不是都聽到了嗎?他們要是都 知道了,肯定會同我爭奪這口鍾的。

他坐在地上,又想了好一陣,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想,我找個什麼東西把耳朵堵 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我在這麼近的地方都聽不見,別人在那麼遠的地方,肯定也聽不見了!

他連忙在地上捏了兩團泥巴塞進耳朵裏,然後就掄起大錘試著敲了一下,果然聽不到鍾聲了。於是他放心地猛砸起來。

住在周圍的人們聽到了鍾聲,都跑過來看,他們見到他正在使勁地砸鍾,問他怎麼回 事,可是他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人們走到他跟前,他才發現有人,忙奇怪地問:“我都聽不見聲音,你們怎麼會聽見呢?9 故事裏的這個人確實愚蠢可笑,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在不經意地犯這樣的錯誤,以為欺騙了別人,其實是在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