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庭理財技巧與策略家庭理財2(3 / 3)

第一,選擇適當的儲蓄種類和儲蓄期限

儲蓄存款有很多種類,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本取息存款、零存整取存款等。在定期存款中,種類和期限不同的存款,其存款的利率也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期限越長利率也就越高。但是,如果儲戶選擇了利率較高的定期儲蓄存款以後,一旦因急需用錢而提前支取存款,那麼存款利息就會有所損失。所以,在確定存款的種類和期限時,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認真選擇,這樣才能夠達到避免損失的目的。

第二,辦理部分提前支取

有的儲戶在辦理了定期儲蓄存款以後,在存款還未到期時有急事需要動用存款,這時候,如果用款額小於定期儲蓄存款額,就可采取部分提取存款的方法,以減少利息損失。辦理部分提取手續後,沒有提取的部分存款依然按原存單的存入日期、原利率、原到期日計算利息。

第三,辦理存單質押貸款

儲戶在存入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儲蓄存款以後,如果需要全額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而用款日期較短或者支取日至原存單到期日的時間已過半。這時候,儲戶可以用原存單做抵押,辦理小額貸款手續。這樣既解決了急需資金的問題,又大大減少了利息損失,可謂兩全其美。

家庭投資股票

股票量價看盤技巧

買股票必須掌握看盤的技巧。在大勢不佳的長期空頭市之際,由於買賣進出的人較少,其成交量也萎縮,而因投資者都采取保守的進出態度。故不論總平均量或個股的平均量均較往昔減少甚多:相對在大勢堅挺向上的長期多頭市中,由於買賣進出的人甚多,其成交量也得以隨價逐步遞增,而投資者也處於獲利容易的情形下每筆的進出愈做愈大,故此時,不論總平均量或是個股的平均量,均比往昔大出許多。可以將平均量定出一個簡單的定義為:平均量大時,做多買進持股較為有利;平均量小時,觀望較佳。下麵將平均量的變化情形列出數條應用原則,可作為買賣股票進出的參考。

(一)總平均量突然增加,若沒有個別股票的極大筆轉賬時,則表示目前行情的買賣已呈熱絡,此時,若是當天的指數也能配合漲升,則意味著行情將繼續往上看漲,跟進做多比較適宜;但假若總平均量突然增加非有個別股大筆的轉賬,但當天的行情卻未能配合漲升時,則可能表示有大戶暗中大筆賣出,行情將可能進入整理或是回跌的局麵,此時就考慮賣出觀望較佳。

(二)總平均量突然減少時,若沒有突發的利空因素影響,而其股價也在下跌時,隻要跌幅不是很深,則表示持股者已惜售,股價再跌大多有限,逢低買進也可;若總平均量突然減少非有利空影響,而其股價卻為上升時,則表示持股者雖然惜售,股價可望續揚,但因無較大的主力參與,行情的漲幅恐難太大,這種情況還需進一步觀察;如果該股升勢已持續一段時間,股價上揚時始終沒有成交量配合,則該股籌碼已為大戶鎖定,也即為大戶控盤,此股可有一大段上升行情。

(三)不論是否有利多或利空消息的影響,隻要個別股的平均量超過或低於正平均量,則該股的走勢,多將於近期中產生向上或向下的變化;至於影響平均量變動的因素,若為轉賬所指,隻要這些轉賬並非為大股東持股的抵押,則可以將其視為股價波動征兆。

(四)個別股的平均量有時候會受到大戶在除息或除權前,為減輕累積所得稅的影響而大筆轉賬,或者在並無除息或除權的狀況,突然有大筆的轉賬,而顯得特別偏高時,此時應加以仔細判斷,並采取對策:

影響平均量突然增加的轉賬因素,若是除息或除權前過戶所為,該股目前尚有較大的主力存在;如果轉賬的買方為市的大戶,則可逢低跟進該股,遲早該大戶將對該股設法拉高操作:但假若轉賬的賣方是甚少操作股票的董監事等大股東時,則該種轉賬對漲跌並無多大影響,自然不宜輕易介入買進。

影響平均量突然增加的轉賬因素,若為年度終結的做賬行為,這大多是信托及投資公司為調整賬麵盈虧數字的轉賬,對股價的漲跌一般不具特殊意義,縱然有時會有拉升的情況出現,但其幅度多不大,時間也不會太久,故跟進也沒有多大利潤可得。

影響平均量突然增加的轉賬因素,若是有心人讓股所指,如果該股久未漲升,則因有心人的轉賬介入,該股可望由此漲升,該現象尤以在冷門股票中最為準確。如果該股原先的漲幅已多的話,則此種轉賬可能是原主力的批發所為,有時雖能期望或有第二段的漲勢產生,但不宜輕易介入。

(五)在行情進行的過程中,不容易從平均量的增減看出次日漲跌變化的可能性,但當指數或者個別股票居於高檔或為低價圈時,平均量往往會明顯產生偏高或偏低的現象,此時,應相信這項指標的準確性而采取對策,選股買進或者賣出即可。

股市出奇製勝

事物是在不停地變化著的,但變化是需要時間的。根據所需時間的長短,可以把事物的變化分為顯性變化和隱性變化兩種。

隱性變化往往不為我們覺察。當我們覺察到以後再采取行動時,往往已經失去了機會,慢了半拍。

著名的經濟學家薩繆爾遜有一個著名的“謬背定律”:大家都在看遊戲時,其中一個人踮起了腳尖,那麼,他具有高度上的優勢,占了便宜;但當所有的人都踮起腳尖時,那麼,所得的就僅僅是疲勞了。

跟在別人後麵隨波逐流,永難出人頭地。要想在股市上有所作為。要麼趕潮頭,要麼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徑,選擇迥異於俗眾的投資理財思路。當別人盲目樂觀而搶購股票,引起股價瘋漲時,你就毫不猶豫地拋出手中的股票;當別人由於悲觀失望而割肉,股價一路下跌至穀底時,你就要大膽地吃進,等股票再漲回來時。你已經賺了一大倉銀子了。

鬆本清一是日本一家外貿企業的對外聯絡員,因為一次成功的股票投資,而使得鬆本一夜成名,成為富翁,仿佛中國股市之初上海灘的楊百萬一樣。

索尼公司的電器產品在美國市場上享有很好的聲譽,因此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索尼公司的股票在日本股市上一路上揚,成為炙手可熱的搶手貨。持有索尼股票的日本股民底氣十足,仿佛手中持有的不是股票,而是黃金,待價而沽。

可天有不測風雲。日美出現了貿易磨擦,美國為了保護民族工業和改變貿易逆差的不利局麵,竟采取了“抵製日貨”的行動。盡管日本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但並沒有阻擋住股市動蕩的勢頭。

索尼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跌,持有索尼公司股票的股民尤如驚弓之鳥,心理防線土崩瓦解,紛紛“出逃”。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惡意炒作,索尼股票跌進了穀底,進入震蕩期。

鬆本憑借著自己對索尼產品的了解和外貿知識,他相信索尼公司的股票在一年之內一定會漲回去,於是他大量地吃進。

索尼產品以其無可挑剔的品質贏得了市場,隨著日美貿易關係的改善和部分歐洲市場的開拓,索尼公司的股票如同一株讓風刮倒的大樹,再次站立起來,迎來了生命的第二個高峰。

鬆本不失時機地賣掉了股票,賺取了當初他購買股票時想都不敢想的巨額利潤。

因此,在股票市場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路。特別是炒股多年的老股民,這點尤為重要。

可以把權威人士的話作為參考。不要崇拜電視屏幕上那些衣冠楚楚、麵容嚴肅、好像有一肚子學問的股評理財師,特別不要迷信他們,照他們說的去做,賺了好辦,要是賠了,你能做到不在心裏罵娘嗎?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不要把書店賣的烏七八槽、五花八門的《股票秘訣》、《股票指南》的書拿來當經讀,奉為圭臬。一本書,取其20%也就可以了。

在股市中,當辨不清方向時,要沉著冷靜,另辟蹊徑,從沒人走的地方走出一條路。

走有自己特色的路

在神秘莫測、風雲變幻的股市中,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路,是保證通往理想彼岸的先決條件。

股市如戰場,為了決定輸贏,各種各樣的消息鋪天蓋地。在傳播小道消息的人當中,好心辦蠢事者有之,心懷鬼胎者有之,別有用心者有之,以訛傳訛者也有之。

既然投資理財是自己的資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得為自己的資產負責,那麼,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來他個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大凡真正成為巨富的人,他們的投資理財計劃都是獨立執行的,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默默地貫徹到底。

上個世紀末,上海的一位股票投資者靠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在股市中大顯了一次身手。

這位股民當時和其他一些專業股民不一樣,他端的是“鐵飯碗”,有八小時的限製,所以不能整天泡在交易所裏。他的這種處境奠定了他的特色之路。

這位股民在後來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他把買股票當做存款行為,動機主要是為了保值,是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理財,並不想炒賣,所以對股價的起伏漲落並不十分關心。

這位股民和與他同時入市的股民們走上了不同的兩條路。其他股民癡情的是炒得正紅的熱門股,因此,熱門股的搶購爭奪得非常厲害,一些冷門股無人問津。

雖然吃進冷門股有一定的風險,但這位股民憑借著他入市前的知識儲備,和對幾個冷門股的了解,他毅然選擇了當時的冷門股,吃進了一大批。

他選的股在徘徊整理了三個月之後啟動,一路走強。這位股民抓住時機出倉,一買一賣中,淨賺了十多萬元。

因此,在風雲變幻的股市中,要有一副“任憑風浪急,穩坐釣魚船”的氣魄。不妨學一點我行我素的做法:在股市最冷,別人不敢問津時果斷入市;在股市正熱,別人心中無底時不急不躁;在雲遮霧罩不見光明時不傷不悲;在割肉放血損兵折將時不怨不悔。並要因“地”製宜。要根據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可簡單地模仿和單一的重複。盡管股民的操作方法大同小異,但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股民的年齡、性別、心態、資金、學曆、經驗、經曆、環境等等的千差萬別,注定了股民投資理財行為的千差萬別,所以,走有自己特色的路當是聰明股民的選擇。

分散投資抗風險

股票投資,在高收益的背後蘊藏著高風險,為了避免覆巢之卵的結局,最好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到一種股票上;特別是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在利潤高、但風險大的股票上。

分散投資,也就是分散風險,一旦某種股票大幅度下跌,就可以從其他股票價格上漲中得到一些補償,可謂是“東方不亮西方亮”。

如此,才不致於搞得血本無歸,狼狽不堪。

香港有一名在股市中發家的女性,年齡並不大,但因為炒股發了財,聽以人們稱其為“富婆”。

“富婆”入市前,在一家不太景氣的公司裏掙著一份並不豐厚的薪水。她發財後,便辭去了這份工作,做起了專業的股民。

許多人很羨慕“富婆”的成功,便紛紛向她打聽成功的秘訣。“富婆”對自己的成功經驗一點都不保守,為此,她寫了一篇專門介紹自己成功奧秘的文章發表在證券報上。

“富婆”的做法被人們稱做“富婆定律”。

“富婆定律”的內容是:分散自己的全部投資,各種股票都買一些,無論哪種股票,價格下跌20%就吃進,價格上浮20%就拋出。

分散投資理財對大戶最適用。對動輒幾百萬的大戶來說,分散投資理財應算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隻投資理財於一種股票,賺了好說,賠了,誰受得了。對大戶而言,分散投資理財是避免“一棵樹上吊死”、“全軍覆沒”的最好方式。

分散投資理財不適用於小戶和工薪階層的投資者。分散投資法是個禁區。因為一般的工薪階層,滿足衣食住行所需外,剩餘資金也就幾萬元,分散投資理財雖避開了風險,但獲得的利潤也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