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庭理財技巧與策略家庭理財5(2 / 3)

許多人往往忽略這樣的漲跌關係,總感覺賠掉幾個百分比,再賺幾個百分比就行了。事實上,如果你賠去了投資額的一半,要做到回本就要以所剩資金再賺回一倍(而不是50%)方可,如果賠掉了75%,就必須賺回所剩資金的3倍。

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

想達到使已有的錢既保值又增值的目的,必須選擇恰當的理財方式,現在適合個人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儲蓄、股票、保險、收藏、外彙、房地產等。麵對如此多的理財方式,最關鍵的問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1.職業

有的人認為個人投資理財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即如何將有限的生命進行合理的分配,以實現比較高的回報。你所從事的職業決定了你能夠用於理財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你理財的信息來源是否及時充分,由此也就決定了你的理財方式的取舍。例如,如果你的職業要求你經常奔波來往於各地,甚至很少有時間能踏實地看一回報紙或電視,顯然你選擇涉足股市是不合適的,盡管所有的證券公司都能提供電話委托等快捷方便的服務,你所從事的職業也必然會影響到你的投資組合。又如,對於一個從事高空作業等風險性很高的工作的人而言,將其收入的一部分用於購買保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收入

理財,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對於一般普通家庭而言就是工資收入。你的收入多少決定了你的理財力度,那些超過自身財力,“空手道”式的理財方式不是一般人能行的。所以很多理財專家常告誡人們說將收入的1/3用於生活消費,1/3用於儲蓄,剩餘1/3用於投資生財。按此算來,你的收入就決定了這最後1/3的數量,並進而決定了你的理財選擇。比如,同樣是選擇收藏作為理財的主要方式,但資金太少而選擇收藏古玩無疑會困難重重。相反,如果以較少的資金選擇投資不大、但升值潛力可觀的郵票、紀念幣等作為收藏對象,不僅對當前的生活不會產生影響,而且還會獲得相當的收益。

3.年齡

年齡代表著閱曆,是一種無形的資產。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需求不同,抱負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理財方式。對於現代人而言,知識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考慮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教育,以獲得自身更大的發展。當然,年齡相對較大的人在這方麵的投資可以少些。因為年輕人未來的路還很長,偶爾的一兩次失敗也不用怕,還有許多機會重來,而老年人由於生理和心理方麵的原因,相對而言承受風險的能力要小些。因此,年輕人應選擇風險較大、收益也較高的投資理財組合,而老年人一般應以安全性較大、收益比較穩定的投資理財組合為佳。

4.性格

性格決定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知識麵,也決定其是保守型的,還是開朗型的;是穩健型的,還是冒險型的,進而決定其適合哪種理財方式。個人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各有其優缺點。比如,儲蓄是一種傳統的重要的理財方式,而國債是眾多理財方式中最為穩妥的,股票的魅力在於收益大、風險也大,房地產的保值性及增值性是最為誘人的,至於保險則以將來受益而吸引人們,等等。每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在各方麵都得到滿足,隻能根據個人的性格決定。如果你是屬於冒險型的,而且心理素質不錯,能夠做到不以股市的漲落喜憂,那麼,你就可以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相反,如果你自認為屬於穩健型的,那麼,儲蓄、國債、保險以及收藏也許是你的最佳選擇。

準確評估理財信息

充分了解與理財相關的信息是人們進行理財的前提。理財信息可以從多方麵獲得,如報紙雜誌的理財分析、時事新聞、電視中的評論、理財機構的研究報告、投資顧問的分析研究、銀行對客戶的建議、經紀人對客戶的忠告和市場的報道,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信息來源途徑不同,其含金量也會不同,這就需要投資者認真分析,準確判斷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下列是判別信息優劣的原則,可供投資者借鑒。

1.最新信息

市場瞬息萬變。信息如果不是最新的與沒有信息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太遲的信息,市場上所有人都知道了,對收到信息的人而言,已沒有實際的作用。相反,掌握一些最新消息,往往可以令投資者賺到盤滿缽滿或避過市場的大風暴,所以越早得到,而且是越少人知道的信息,才越有用。

2.準確

信息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準”。如果信息不準確,那些所謂的最有用的信息可能會令你損失慘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找理財顧問幫忙,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個人理財及投資的事務,即使付出很高的顧問費用,也心甘情願。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投資顧問的分析研究確實十分準確,使投資者有一個正確的投資方向,真正得到了實惠。

3.費用低廉

如果尋找信息要付出昂貴的價錢,即使是快而且比較準的投資信息,也不是普通的投資者所能夠承擔得起的。對一般的投資者而言,快速並且準確的確重要,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才算得上是有用的資訊。有些報紙的財經版,很受眾多投資者喜歡,就因為報紙雜誌等價錢便宜且理財信息分析得比較透徹。

4.注重服務

如果你想找一家銀行,訂製一套理財服務,但銀行卻告訴你,因為你是小客戶,他們沒有興趣,資訊隻留給大客戶所用,既使他們肯為你製訂一套投資計劃,但將來的跟進,他們也不會太熱心。你即便購買到這些理財服務,對你幫助也不會很大。資訊的另一個評價準則,就是提供資訊的人或機構,處處是以服務為先,不論大戶小戶,一視同仁,這才是好的資訊來源。

利用以上幾個評估投資信息因素之後,投資者可以評估一下自己接受的投資信息,是優是劣,然後選擇,優則用之,劣則棄之,投資成績必然會更高。

個人投資策略

無論你選擇什麼方式進行投資,都是一場與市場的博弈。

也許你已經與市場數次交手,現在開始明白,投資並不像釣魚那麼簡單。你已經認識到,在投資的時候,如果一筆生意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它就真的不值得你信。如果你曾經是一名失敗的投資者,也沒有什麼值得可悲的,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同你一樣。關鍵的一點,是你必須麵對現實,重新調整你的投資計劃,否則現實將讓你再次嚐到失敗的苦果。

以下是個人投資的10條策略,可幫助你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1)投資不是十幾個人的足球遊戲,而是你一個人的遊戲,你必須自己作出判斷與抉擇。想投資,那就自己好好地研究所要進行的交易。

(2)不要期望過高。期望越高,失望也越高。當然,你期望自己投入的本金每天能翻一倍,作為夢想是無可厚非的。但你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不現實的夢想。記住,如果年平均回報率能達到10%,就是非常成功的投資了。

(3)不要被虛張的股票所迷惑。切記,公司的股票同公司是有區別的,有時候股票隻是一家公司不真實的影子而已。所以應該多向經紀人詢問股票的安全性。

(4)不要低估風險。“風險”不僅僅是兩個字,它值得每一個投資者投入足夠的重視。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選擇一項投資之前,不要先問“我能賺多少”,而要先問“我最多能虧多少”。

(5)在不知道自己該買哪一支股票或者為什麼要買這支股票的時候,堅決不要買。這一點尤其重要,先把事情搞懂再作決定。

(6)資金才是硬道理。當你把目光投向一些目前正在走向衰敗的公司的時候,這點尤其重要。

(7)不要輕信債務大於資本的公司。有些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借貸來支付股東紅利,但是他們最終會陷入困境。

(8)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除非你有虧不完的錢,否則就要牢記一句話: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一家或兩家公司上,也不要相信那種隻關注一個行業的投資公司。雖然把寶壓在一個地方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入,但同樣也會帶來巨大的虧損。

(9)不要忘記,除了盈利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無論分析專家和公司怎樣說,記住這條規則,盈利就是盈利,這是惟一的標準。

(10)如果你對一支股票產生了懷疑,不要再堅持,及早放棄。

正視理財風險

理財風險是指導致理財出現虧損的潛在可能性。人們必須正視理財風險的存在,否則,難免付出巨大的代價。

任何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險。人們必須具備應變能力。要想獲取預期的回報,就必須承受風險。風險具有兩麵性,既有恐怖的一麵,也有誘人的一麵;既可能造成較大的損失,也可能帶來較高的回報。風險越大,獲利越大;風險越低,獲利越小。人們既可以通過控製風險、降低風險來減少損失,也可以利用風險來擴大自己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