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庭理財技巧與策略家庭理財5
設定合理的理財目標
長城是一塊磚一塊磚地壘起來的,億萬富翁的財富也是慢慢累積起來的,因此理財目標的設定要循序漸進,先從小目標開始然後到大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製定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徒然浪費精力。
如果你立誌成為一個富有的人。那麼,你應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做好定位,設定不同階段的財富目標,通過合理的理財安排,努力去完成這些目標。
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成長期: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生活的重心主要是受教育和學習與就業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2)耕耘期:參加工作,步入社會,成家立業,買房安家是主要的生活重心。
(3)收成期:40至60歲,伴隨著財富的增多和地位的提升,子女漸漸長大獨立,這時可開始安排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4)退休期:退出工作,安享晚年。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或家庭的實際情況是不相同的,同是一個年齡段,知識水平不同,工作單位不同,已婚未婚不同,有小孩沒小孩也不同,責任、負擔、需求不一樣,所以理財目標也會因人而異。
人生的目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它包括從現在開始,一直到退休,甚至到死亡之前想要達到的各種目標。這種長期目標是隨著年齡或家庭情況不同而變化的,需要定期修正。隻有先確定了長期目標,中、短期的目標才能具體細化,然後按順序一項項去實現。
設定現實的投資預期
很少有理財者會對投資的預期收益有堅定的信念,或者雖然設定了投資預期目標,但卻訂得過高。所以,對理財者來說,無論選擇何種投資方式都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要確定一個合理的、現實的預期目標。
投資是一種具有高度競爭性的角逐,很多有經驗且才能出眾的人以此為職業。他們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麵了,以求在這個令人振奮、富有挑戰性的領域成名。
你可以花錢購買他們的專家服務,當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投資經驗,或者雙管齊下。有這麼多人致力於此,所以,不要期望找到一個絕技——由你自己獨享的絕技!
因此,個人的判斷是有非常局限的,你可能對市場中某一部分有自己的見解,但在其他部分中肯定有同樣傑出的專家存在。
投資在更大程度上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所以你可能一生都不能完全掌握它,更何況投資領域是不斷變化的。要達到或超過專家水平並不十分困難,隻要你能運用傳統的常識與長遠眼光即可。避免重大損失,就是成功的投資。
如果你從宏觀與技巧上把常識與長遠眼光運用在你的投資上,那麼你離自己設定的目標已經不遠了。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夠的自信。
缺乏自信者肯定隻能得到低回報,而輕信者則會麵臨虧損,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保證可言。人人都希望自己所進行的投資既沒有風險又能帶來高收益。而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種投資。如果真有這樣的投資機會,那麼所有的人都會將資金用於這種投資,競相投資的結果必然會引起該投資項目的價格上升,最終導致投資收益率下降。
你可能看不到或無法理解投資中的風險,但你必須明白:風險與利益是並存的,要想取得高收益,相應地就得承擔高風險。
投資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為人們帶來巨額的收益。一般情況下,投資收益是逐漸產生的,但不一定是平滑地、持續地增長。因此,在投資過程中,你完全有機會兌現、提取部分收益,避免全部的損失。
在許多理財者的心裏,即使沒有打算使自己的投資收益迅速增加兩倍、五倍,也還抱有很高的、不切實際的預期。一夜致富、飛速上漲的高科技股票和大的公司合並等事件,雖然是真實且可能發生的,但絕不是投資的正常渠道。
理財應達到的目的
一般來說,達到以下目的的理財是比較成功的理財。
1.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質量
不同的家庭收入不同。有的人朝九晚五領取固定工資;有的人做生意辦企業獲得利潤收入;有的人投資股票、債券獲得紅利、利息收入;有的人兼職賺取外快;還有的人運氣好抽到了大獎……從來源上大體可將收入分為三類:①工作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外快;②投資收入,包括利息、紅利、租金、差價;③其他收入,包括捐贈、獎勵、偶然所得等。第一種收入比較穩定但相對較少,變化不大;第三種收入具有偶然性;隻有第二種最具靈活性,隻要掌握了投資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就可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一個人理財水平高低、成功與否主要表現在第二種收入的多少上。所以,增加家庭收入,就是通過理財,在現有財富的基礎上,增加或創造財富,而通過投資來增加收入是開源最好的選擇。
正確的理財途徑,必然能夠為人們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個人或家庭擁有較為寬裕的經濟環境和支付能力,從而改善並提高生活質量,豐富生活內容。
2.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娛樂等都需要現金支出,很難控製。當然任何人在理財時都不可能隻進不出,隻是在支出的方式和習慣上不同而已。有的人大手大腳;有的人則小心謹慎,能抑製那些不必要的開支和消費。
理財專家將家庭的消費支出劃分為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兩部分。固定支出是指無法減少或控製的支出,如水電費、電話費、交通費、夥食費等;變動支出是指不可預測、難以控製的支出,如零花錢、醫藥費、書報費、在外就餐等。要想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就必須按照理財計劃精打細算。
克勤克儉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這在老一輩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實,在生活中即使是擁有無數財富的億萬富翁,也是崇尚節儉的。可以說每個人都能成為富翁,但關鍵的是注意節儉。因為隻有節儉,才能積攢下以錢生財的本錢。特別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收入有限,更要注意節儉,做到能省則省。
3.使家庭資產結構更合理
家庭資產一般可分為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兩大類。合理的資產結構,可以分散資產風險、增加收益。要做到資產結構更合理,就必須運用組合投資原則來安排家庭資產。當然,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在組合時也應因人而異。
最常見的組合方式是:①儲蓄占30%。俗話說,理財從儲蓄開始。儲蓄收益雖低,但這卻是一種安全性高、穩定性好的投資方式。②國債30%。國債信譽高,收益也遠高於儲蓄,而且還是免利息稅的。③股票5%。股票雖然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因此可以少量購買做長期投資。④基金5%。⑤其他30%。除上述投資品種外,還有如古錢幣、書畫、收藏等,但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應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經濟情況,酌情選擇,應做到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4.儲備養老金
每個人都會變老,都得麵對退休後的生活。退休後,收入就會減少。應該怎麼辦呢?按生命周期理論來說,人一生的消費大體是均勻的,因此,收入多時應及時儲蓄,以便將來收入減少時消費水平不會降低。即使退休,也可靠儲蓄生活。為了避免老年生活窘迫和晚年的淒涼,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現在每個家庭都隻有一個孩子,如果將來孩子負擔太重,靠子女養老不現實。因此,在自己還擁有工作能力時就應做好規劃,儲備退休後的生活費用。
理財投資的賺與賠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投資,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於投資利潤,也就是投資回報。投資回報的多少一般用回報率來評估。但不少投資者對投資缺少全麵的了解,對投資回報率有認識誤區。例如,有的投資者說在股市投資賺了10萬元,聽起來回報率很高。但關鍵還要看你投入的資本金是多少。如果你投資10萬元兩年內賺回10萬元,就比投資20萬元在一年內賺回10萬元要差得多。因為前者的回報率是兩年100%,而後者卻是一年50%。正確評估投資回報率,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1)用百分比表示,而不是所得金額數。
(2)用相同時間來衡量,一般都是以年為基礎來換算回報率。同樣獲利10%時,如果甲是六個月投資的回報率,而乙是兩年的投資回報率,顯然甲要大大好於乙,因為甲的年回報率是20%,而乙的年回報率才是5%。
(3)以投資淨值計算,而非投資總值。如房地產投資,如果以30%的首期付款買得一棟20萬元的房子,你的投資總值是20萬元,但淨值隻是6萬元。如果房子漲到30萬元,你實際獲利是167%而非50%。
在進行投資時,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要有好的心態,能夠正確看待投資賺與賠,這樣才能將可能發生的虧損所造成的傷害減至最小。
必須注意的是,賠錢後再將虧損賺回,往往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你也許會認為投資股票賠了20%,隻要等股票回漲20%就又打平了。事實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你的資金賠掉了20%,剩下的隻是80%,以本錢的80%想賺錢打平,所要賺回的是剩下的80%的1/4。即25%。80%的25%隻有16%,因此必須再漲25%才能撈回已損失掉的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