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信3(1 / 3)

第十章 自信3

建議書

爸爸媽媽: 我感到您們對我的學習壓力太大,有時我寫完作業,剛打開電視機,您發現了,就“逼”我去練琴,我被“逼”無奈,隻好乖乖地服從命令。還有幾件事,都是讓我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我觀點,我就像“機器人”一樣被您們控製著。所以,我建議: 一:每天給孩子抽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 二:雙休日時不要讓孩子參加任何補習班,帶孩子到郊外或野地裏玩耍,既可以長知識,還可以長見識,又能孩子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快樂。 三:給孩子合理地安排一個計劃表。 爸爸媽媽,我知道您們“望女成鳳”的心情,但如果您們改變方法,合理安排的教育我們,也許會更好! ╳╳╳ ╳年╳月╳日

難道我們連動物都不如嗎

你相信嗎,一隻海豚竟然讓一個聾啞人恢複聽力和說話能力。 今天,我在《中國少年報》裏看見了一則新聞,一隻海豚讓一個聾啞人恢複聽力和說話能力。而那隻海豚的父母和族群卻被人們無情的殺害了。隻有它和一隻幼豚僥幸逃脫。而那隻幼豚在逃脫時也受了重傷,沒過幾天就不幸死亡。 本來一個好好的族群就隻剩下它一個了。也不知它是怎麼度過這漫長而又痛苦的日子。但它沒有嫉恨人類,而且還幫一個聾啞人恢複聽力和說話能力。而我們人類卻捕殺動物或亂摘植物。動物、植物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要是我們人類沒有它們,我們人類也將難以生存。它們和我們息息相關,它們需要我們的愛護和幫助,而我們也需要他們的幫助,我們怎麼可以亂捕殺動物和摘采植物呢,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們。 動物能不記前嫌,為什麼我們人類就不行嗎?有些自私的人,隻為自己著想,去偷獵那些稀有的動物,亂砍伐森林。有些人覺得植物非常低賤,看見不繞道走,而且還踐踏植物。他們隻為自己著想,要是我們全世界的人們都像這些人一樣,我們遲早也要滅絕。因為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和氧氣,為我們提供食物和新鮮空氣,沒有了食物和新鮮空氣,人類又將如何生存呢!

我們有些人總是一點點小事也耿耿於懷。記得去年,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是關於一個人為了一元錢而殺死一個人。難道這樣值得嗎?難道我們連動物都不如嗎?難道我們不能不那麼斤斤計較嗎?難道我們不能心胸寬闊點嗎?

讀《山泉流過的地方》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山泉流過的地方》,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山區女教師每天按時接送下肢癱瘓的小女孩上學的事情。讚揚了這位女教師崇高的思想和品德。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很受感動。一位從繁華的城市來到這群山連綿、人煙稀少的山區的女教師,不僅盡到了一個教師應盡的義務,而且日複一日堅持接送這位下肢癱瘓的小女孩上學,她的高尚品格的確值得我們敬佩!是呀!在這崎嶇不平而又荊棘叢生的山路上印滿了這位女教師的足跡,終年常綠的樹木一次又一次的刻下了她窈窕的身影。她在這裏生活和工作著,就像是一支火紅的正在燃燒的蠟燭,照亮了山區學生的心..正如這篇文章裏的一句話:“她是她的老師,她用知識的甘泉滋潤著小姑娘的心田。她把女性的溫柔和愛,傾注在這個不幸的孩子身上。”是啊!這位女教師是平凡的,可她的品質是不凡的,她就像一張永不退色的相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理,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想想我們,這些生活在溫室裏的嬌子,平日裏又為他人考慮多少、照顧多少..與這位女教師相比,我們差得太遠了。 今後,我們一定要向這位女教師學習,學習她高尚的品德、慈母般的溫柔、和對學生鋼鐵般巋然不動的責任心。做一個有責任心並充滿同情心的人,更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改變

世界的萬物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就像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一樣。 看吧,《純真年代》中,父母離婚改變了尚雨遙的人生。“生死榜”的出現改變了家長的臉色。責任的重要改變了差生的命運。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改變著。 《純真年代》讓我懂得改變的重要,它不單單是一種人或事物的變化,更多的是人命運的轉折。像劇中的大力開始是一個不好的學生,因學習不好而自暴自棄。直到老師新選班幹的“陰謀”得逞後,他開始改變。不僅僅是為自己,也為整個班級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臉上多了笑容,教室裏多了認真聽講的學生。多好的變化呀。 這部話劇給了我一個啟示。 既然責任可以改變大力的思想,那我們何不也來個改變?當然不是原樣照搬。我不知道同學們怎麽有那麽多的話要說,但是有兩點是肯定的:一點是互相討論問題。一點是對老師講的東西聽不進去。對於後者可以先從“話源”入手讓那位同學主管他的“同聊”,這樣有了責任的壓力他們就會有所收斂。課堂紀律就會變好,由於課堂紀律的變化,學習氣氛也會越來越濃,班級不就變好了嗎! 我認為,改變,是人生的主題之一。

讀《李自成起義——三雄聚會》有感

現在,我們青少年生活在著充滿幸福的年代裏,無悠無慮,快樂的成長。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祖國母親的過去是多麼的坎坷,多麼的讓人難以想象。在這段坎坷的路上,李自成起義這一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它,中國就不會發展的那麼的快。 這李自成起義,分為好幾個階段,三雄聚會就是之一。 這三雄聚會,是李自成開始的一段,它開始斬平陽王,誅福王,占洛陽,攻開封,勢破如竹,讓那些官僚聞風喪膽,在一亮天內,起義軍便到了二十幾萬人。這些人都是貧苦農民,被貪官弄的家破人亡,加入了起義軍。這裏麵有一個故事使我被受感動。 在一個起義軍路過的地方,他們聽到了在一間房子裏,傳來了一女子的哭聲,便問訊趕了過去,沒想到,裏麵竟然是一個女子在吃一個小孩,鍋裏還有一隻腳。這場麵真是慘不忍睹啊。經過查問,才知道原來這女子是等小孩死了以後才吃的,因為起義軍沒來這,這裏處處是死人,大家都槍這吃人肉。 大家現在肯定不會過上這樣的生活,但大家始終不能忘記這不堪回首的過去啊!!

讀《許三觀買血記》有感

這本書是由餘華寫的。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主要講了主人公許三觀三個兒子,一樂、二樂、三樂。一樂不是許三觀親生的,但他還是照樣疼孩子們,不偏心誰,一樂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得了肝炎,他願意用自己的血來換取一樂的生命。看了著本書之後,最令我疑問的是:為什麼人們說寧願贖了身也不願意去賣血。我覺得按照書中說的並不是不光彩呀,這樣說明了許三觀愛自己家裏的每一個人。 餘華的書讓我受教育最深刻的就是友情和親情。我和石星月都是好勝的學生,上次“人生的大挑戰”結果出來後,我兩門都不怎麼理想,但她考得都還可以,可她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嘀嘀咕咕說宋英子能考一百分,她就不能還說她是最倒黴的一個。我聽了之後,就覺得她說得一點道理都沒有,就和她貧嘴說:“每個人的好成績都是靠自己不懈得努力的來的,宋英子雖然是你的天敵,你也不必要這樣去對付她吧!”說完,我們倆的小姐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讓寢室裏的人怎麼也勸不了。這樣就可以體現出我們同學之間多少還是有一點缺少友情的力量。 親情更是不能破壞。說句勉強的老實話,我大舅媽和外婆就有不好的婆媳關係。那是為了小舅媽生了雙胞胎表弟,大舅媽就覺得外婆重男輕女,然後又冒出種種莫名其妙的事情來,弄成了現在這樣的糾纏不清。到現在,全家人都沒辦法解決,我小孩子的輩分,家醜不可外洋,我也不得不少說幾句。 我想,當時中國搞“集體化”時,人們都這麼注重友情、親情,我們現在是純真的新中國,也不要總是想著自己,畢竟奶奶隻有一個,我外婆又不是神仙,那有分身術,有了該有多好!

得與失

籠外的鳥正在向籠中的鳥乞討,羨慕它的安逸的生活,而籠中的鳥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唉!除了吃的我什麽也沒有了..” 籠中的鳥雖然有優欲的生活條件,但永遠地失去了在天空中的自由,這對於一隻鳥來說,該是多麽的可悲啊!在得到安逸生活的同時,它失去了更為寶貴的東西。 這使我想到了社會上的一種現象:中學生輟學打工。有些學生由於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或者想早點掙錢等種種原因,離開學校,到外地去打工。他們即使能掙些錢回來,但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相比,到底是得得多,還是失得多呢?我想這是顯而易見的。 我覺得,漫畫中的那隻籠中鳥就好比社會中的一種人,他們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卻永遠享受不到真正的人生樂趣。那隻鳥的感歎告訴我們,人,並不僅僅為“吃”而活著。

我為桃園結義悲哀——讀《三國演義》有感

關羽、張飛、劉備三兄弟,他們打仗很勇猛,屢戰屢勝,但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關羽太過自信,張飛有勇無謀,這劉備生性驕傲,最後,他們還是太過衝動,以為自己百戰百勝,結果還是死。 關羽、張飛、劉備,由於不聽諸葛亮連吳抗曹的方案,一個個被曹操輕易殺死。 人不能太過驕傲,它使關羽、張飛、劉備三人太輕敵,最後,還是落於死的下場,他們三人當中,有誰能聽諸葛亮的計策?想當年,諸葛亮還是個神算子呢。 我也不喜歡血腥味兒,人類為什麼要戰爭,為什麼要自相殘殺,隻有少數人討厭戰爭,戰爭會有什麼好處呢?可能是地盤吧,可誰又想到了無辜的百姓,他為了能捍衛自己國家,寧死不屈,而你們有說:“是他們自找的!”不,這是一個借口天大的借口。 美、英聯軍攻伊拉克,他們撒了一個天大的謊,他們逆天而行,使世界痛恨。

讀《“遙控”做飯》有感

今天晚上,我讀了《“遙控”做飯》這篇文章,知道了這篇文章大概內容:放寒假的一天,陳能超的兒子一個人在家,肚子餓了,就自己煮飯吃。陳能超回來後,緊緊地把兒子抱在懷裏.. 我覺得文章的題目不夠好,因為“‘遙控’做飯”會讓人以為是用遙控器來控製做飯,或者是用機器、電動做飯,這樣就會“誤入子弟”。而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寫兒子自動“做飯”,而不是寫遙控或控製他做飯。

但我覺得這篇課文的詞語非常好,如“可憐巴巴”、“惴惴不安”等等。最讓我感到好的句子是“我顧不得..嚐了嚐半生半熟的米飯,真香!”這句話。既然說是“半生半熟”,那為什麼又說“真香”呢?這就是文章的奧妙之處了。雖然半生半熟,但陳能超是第一次吃到兒子煮地飯啊。兒子煮的飯,在父母的嘴裏,不管是什麼味道,都是香的。是呀,天下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