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誰說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
機遇不等於運氣
人們創業致富,常常要靠一些運氣。但運氣不是機遇,不要把兩者弄得混淆,否則,會做出錯誤判斷,招致損失。
現把“守株待兔” 的寓言、老張賣樓做生意的事例,以及弗萊明發明青黴素的事實,加以比較來說明機遇與運氣的區別。
兔子撞樹而死,是難得一次的意外。農夫從未想到會碰到這種意外,讓他撿了便宜。老張當初買樓,純粹為了自住,沒有想到後來樓價會做三級跳急升。弗萊明原意是要培養葡萄球菌,而黴菌的出現,是出乎他意料之外。對他來說,黴菌的出現,是個不速之客。
接下來,《守株待兔》跟另外兩件事出現顯著的區別。《守株待兔》純屬意外,那是運氣,沒有夾雜機遇在內;而賣樓和發明青黴素兩件事,則在運氣之外夾雜著機遇。
先說賣樓創業事件。老張買樓是個機遇,為什麼呢?樓房除了可供居住之外,還有保值、投資的作用。如果出現適當時機,樓價還會大幅增值。老張當年買樓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但這些因素是客觀的事實。老張把它出售,那個房子馬上為他賺取巨額利潤。樓房大幅增值,令他賺取巨額利
潤,籌得創業的第一筆資金,因此,賣樓是機遇。
青黴素的發明,和賣樓事件相似。當以某種方式培養葡萄球菌,就會培養出黴菌,但弗萊明那時並不知道這個現象,這是客觀的事實。隻要他針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方法正確,就有可能發現青黴素。提煉出青黴素,無形中給黴菌創造了醫學價值,也為弗萊明帶來聲譽和成就,這也是機遇。
至於兔子撞樹,無論怎樣看,都純屬意外,除了給農夫撿得一次小便宜之外,沒有創造什麼價值,也沒有給農夫創造未來的有利條件,因此不是機遇。
我們看看三個當事人采取什麼行動。先說老張,他在樓價上升兩倍時把房子出售。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老張這時賣樓是否適當,但無可否認,他售樓之後,及時進賬100萬。不要忘記,房子一日未出售,那100萬的利潤,如同股票一樣,隻是紙上的財富。老張選擇了售樓套現,使紙上的財富變為事實。然後,他利用100萬去創業。賣樓是掌握機遇套 現,利用100萬去創業,是利用機遇創造機遇的特性,去開 拓未來。
弗萊明發現黴菌之後,他可能有兩個反應:一是覺得黴 菌的出現,阻撓了他對葡萄菌的研究,把它當作麻煩事,不 予重視;二是覺得好奇,進行研究。如果弗萊明采取前一種 態度,發明青黴素的就不是他,而是別人了。弗萊明也是及 時掌握機遇,結果獲得成就。
至於我們這位農夫叔叔,連田也不耕,整天在樹下發 呆,這樣下去,年輕人也慢慢會老的。縱觀世界,你會發現
所有成功的人都適時適地做了合適的事。不管他們怎麼做,反正他們都成功了。這表示要想成功,時和地一定要選對。
人們因此總不禁要問,是否真的有“運氣”這東西。許多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進一步說,果真是這樣,那實在沒有運氣,就自認倒黴,不必對任何事情都那麼認真。這種說法表麵上有道理,可事實上並非正確。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是相信機遇,期待運氣,可運氣就是不肯出現在你麵前;有的人不相信運氣,也不去等待運氣,而是一門心事靠自己去努力,運氣倒悄悄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如果你總認為自己是個運氣不好的人,即使運氣來了,未必你就能抓住它。
台灣塑膠大王王永慶是個相信運氣的人。他最初經營的是一家米店,靠著辛勤的勞動與服務,有了一定的固定客戶後,他就買了一些碾米設備,由米店擴大為碾米廠。後來由於實施配給製度,他隻得關閉了米店和碾米廠,這時他有了一些積蓄。他又開了一家磚廠,經營一段時間後,因故又關閉了。這些經營的經曆都沒給他帶來一桶金。
王永慶的真正發跡是把握台灣建設的機遇,辦起了當時獨一無二的木材市場。加之他從小生長在林區,對各種木材了若指掌。雖說是初次經營木材生意,但生意的方方麵麵都能考慮到。1946年以後,國民黨在大陸戰場上節節失利,致使政局不穩,台灣的經濟也受到強烈的衝擊,許多工廠倒閉,工人大量失業,盡管這樣,王永慶的木材生意卻仍在發展。到50年代初期,他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木材商了,此時,
他已擁有總量達5000萬元的資產,早已挖得幾大桶黃金了。
有一次,有人在公開場合問王永慶,他的成功是否因為運氣特別好嗎?
王永慶回答說:“是的,我的運氣不錯。一般而言,不論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我們都把它委諸子運氣。失敗的人,不要灰心,是運氣不好;成功的人,應該有謙遜之心,因為成功是眾人協助和良好環境造成的,不要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不過,以前的成功和失敗可以說是運氣的關係,以後可就不能這麼說了。失敗的人,說是運氣不好,再等下去,而不努力奮發,改善管理的話。運氣是不會來的;成功的人認為運氣好,就不去努力奮發,做好管理的話,他的運氣就要壞了。”
他又說:“關於運氣,我想這是不可否認的。有的人運氣差,會遭遇到意料之外的不幸,也有的人運氣好,遇到貴人在重要的關頭拉他一把,這些都是運氣的關係。人的一生 當中,也常會遭遇到運氣的影響,可是我們無法製造好的運 氣或排除不好的運氣。因此,我認為要緊的還是自己的實 力。對於一個不斷自我培養實力的人來講,當運氣來臨時, 他就會有足夠的智慧充分加以運用,使這個好運氣與自己的 發展產生錄大的利益,當不好的運氣降臨到身上,他也能夠 加以妥善的應付,使損害降至最低的程度。”
他還說:“在以前,我失敗、無聊、失誌的時候,我就 把它當做命運在捉弄的關係來安慰自己。不過我總覺得把誌 氣拿出來,我想一個人不會永遠沒有機遇的,隻怕機遇來了 又抓不住它,隻要你抓得住,事業的成功也就隨之而來了。”
王永慶上麵幾段話表明,成功固然有運氣的成分,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能吃苦、努力奮發、有誌氣、抓住機遇,否則的話,好運氣也會變成壞運氣的。
台灣另一位大富豪張國安也曾說:“機遇不過是個人早先努力累積起來的結果。”王永慶和張國安二人眼中的“運氣”,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井植薰是一個幸運的人,他的姐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鬆下幸之助,但他沒有坐享其成,而是獨自創業。如果他沒有誌氣,也許就沒有今天的“三洋”了。
如果說,一個人隻知順從天命,躺著等待幸運之神,那麼機遇就會從他的眼前飛過,他注定隻能是碌碌無為。如果說,一個人隻憑天資而不知勤奮,那麼即使是憑著小聰明能幹幾件事,但終究也隻是曇花一現,成不了大器。靠著親友的幫助和提攜而飛黃騰達的不乏其人,但是坐享其成,得來的所謂成功,其實更多的是別人的恩賜,得到的是幸運而不是幸福。
機遇是智慧與勇氣的正交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可見,人們是多麼企盼著機遇,珍惜機遇,但在機遇麵前,人們又仿佛隻有被動地適應、服從。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把握住機遇的咽喉,使它為你單獨呈現出來呢?那就隻有創造機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把自己置於機遇的康莊大道。
要想創造機遇,就必須有堅實的根基。這種根基就是:你對先進的經營思想、消費時尚和社會經濟的大環境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下麵以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公司為例來簡析之。
在創業初,梅西公司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遇。開業那天,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口號:“用現款買便宜貨。” 也就是今天常說的“開業大酬賓”。而這一招在一百年前看來,無疑是新穎、獨特的。在當時商品經濟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人們渴望購買便宜貨的願望要比現在強烈得多,而機遇卻要少得多。羅蘭·梅西正是抓住了這一消費心理,為自己創造 了機遇。在這個口號的吸引下,人們潮水般地湧向梅西公 司。公司不僅因此賺回了一大筆,還以此廣泛地宣傳了自 已,從此,人們知道有一家百貨公司叫梅西,在組的第十四
街區。
人無我有,同樣的經營方法,用在別人之先,便能為自己創造機遇,穩操勝券,而跟在別人之後,就很難有所成就。這是梅西公司的又一成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