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說別人難說之話的魅力2(1 / 3)

第五章 說別人難說之話的魅力2

當別人威脅你時,你該怎麼說

在與別人交談中遇到對方威脅時怎麼辦呢?一般情況下,威脅你的人多來自於你的親人和朋友,因為你非常了解對方,所以當你決定如何回答時,你可以較容易地預期對方可能做出的各種反應。

但事實上,許多人都不能熟練地運用防禦方法,而且可能無法做出迅速的反應,用一句流行的話說是“被說蒙了”。特別是當我們搜腸刮肚地尋找能夠撲滅對方的火氣的詞句的時候,常會覺得不知所措,根本想不起來應該采取的措施。

其實,你實在不必太擔心無法做出迅速的反應——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在回答對方之前略作沉默也是一個好主意,重要的是要克製住因為緊張或不知所措而造成的,落人已有模式的衝動。因此,這裏要教你一些應付最常見的反應的具體方法,平時練習說這些語句,直到你感覺自然為止。這一點很重要,它關係到如何答複對方。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懲罰者和自我懲罰者可能試圖通過威脅來迫使你改變決定。克製對對方可怕的預言的恐懼,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對方反複強調“糟糕事就要發生了——這將是你的過錯”時。但是,你仍要堅持立場。

記住,如果他們說:如果你不管我,我就會住進醫院,住到大街上,不能工作;你再也見不到孩子們了;你將毀掉這個家;你再也不是我的孩子了;我將在遺囑中剝奪你的繼承權;我會生病的;沒有你,我做不了這件事;我會讓你痛苦的;你會感到難過的。

你就說:那是你的選擇;我希望你不要這樣做,但我已經決定了;我知道你現在非常生氣,當你有機會再考慮這件事時,可能你就會改變主意;當你平靜一些,我們可以再談。威脅、痛苦、眼淚是不會起作用的,我很遺憾你感到不安。

當你學會說這些話時,奇跡就會發生,因為沒有人會再威脅你了。

當有人辱罵你的時候,想為自己辯護是最自然不過的,而且通常會導致“我不是!”“你也一樣不是!”這種人類毫無意義的爭吵。相反,我們應該做一下深呼吸,把你的恐懼、義務和內疚之感都裝到肚子裏,以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要達到說明並堅持你的決定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感受怎樣,而是你該說些什麼。首先,我們來改變我們的行為,等一下,我們再把注意力轉移到你的感受上。

如果他們說:我無法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不像是你;你隻考慮你自己,你從不考慮我的感受;我以前真的認為你和我以前的女人(男人)不同,我猜你是錯了,這是我聽到的最愚蠢的話。人人都知道,孩子應該尊重父母,你怎麼可以這麼不忠誠?你完全是個白癡。

你就說:你有權保留你的意見;我相信你是這樣認為的,可能是這樣,我需要再考慮考慮。如果你總是侮辱我,我們就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我很遺憾你感到不安。

這種答複通常的結果是,對方不再謾罵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毫無意義。

如何回擊惡意冒犯者

每個人都會被人冒犯、衝撞,有些可能是無心的,但有些卻是明顯帶著挑釁性的。對待別人的惡意冒犯,隻是一味地針鋒相對並不是最理想的解決辦法,也要視情況的不同采取多種對策,以避免事態的惡性發展。

(1)怎樣對付別人“揭短”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所“短”,情急之下,難免被知情人揭穿,但“揭短”行徑一般都為人所不齒,認為手法比較低劣,乃小人所為。因此,當你被人“揭短” 時,不妨采取三種態度:

態度一:安之若素。不要羞怯萬狀,也不要狼狽不堪,而要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暫時把“揭短”拋置一邊,用言談舉止表示對對方“揭短” 行徑的輕蔑態度,比如,或與別人說笑,或點起一支煙,端起一杯茶,以冷漠的舉止或眼光表示自己的厭惡。

態度二:勿以牙還牙。有人一被別人“揭短”,馬上還以顏色,同樣也揭起對方的“短”來,結果變成互相揭短,以致丟人現眼,還給旁人留下心胸狹窄的印象。

態度三: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盡量不懷疑他人別有用心。因為在許多場合在你感覺是惡意的冒犯,也許對方往往是脫口而出或即興聯想的玩笑話,根本沒想到會碰巧擊中你的要害。即便對方真的居心叵測,你以君子之心度之,也會及時“製止”他。

(2)怎樣對付別人“整人”

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有的人總喜歡“整” 別人,其目的,或是為了讓你難堪,或是為了打壓你的風光,或是為了達到他自己的某種目的,或純粹出於無聊行為。對於被“整”,可采取的對策有:

對策一:防患未然。古人說:“心無備慮,不可應猝”。有人想“整”你,居心叵測,會在言論中有所流露。對那些蛛絲馬跡引起警覺,同時,也要通過對方可能利用的“證據” 預防,反思自己不足,使一觸即發的問題防患於未然。

對策二:正視現實。如果有人存心“整你”,那麼不管你承認與否、感覺如何,它畢竟是客觀存在,所以必須正視它。若對方是信口開河,請勿動肝火,或一笑了之,或坦誠相談,或用實際行為感化對方。若對方是別有用心,可以在一些公開的嚴肅場合,鄭重地把問題擺到桌麵上據理力爭,分清是非,弄個水落石出。

對策三:蔑視對方。存心“整”人的人,總是心虛的,有很多舉動是不敢見陽光的。當你得知他私下四處攻擊你時,不妨當麵指出他為何不敢光明正大地提出來,以輕蔑的態度向他表明“身正不怕影子斜”,陰謀被戳穿,別人也就不相信他的遊說了。

(3)怎樣回擊羞辱

有些羞辱是很多人的自尊心所承受不了的,比如別人說:“你有病嗎?”“你父母是怎樣教你的?”“你是三歲小孩嗎?”“你以為你是誰?” 等等。而這一類話又是爭執中人人愛用的。當你被別人這樣羞辱時,如果反唇相譏,隻會使爭執更加激烈,更多的難聽的侮辱性詞語都會破口而出。

被人羞辱時可不甘示弱,但不用像對方那樣用一些低級的顯得沒教養的語言,不妨用些既在字麵上顯不出羞辱性又確實使對方更加無地自容的語言和技巧,比如:別人說:“你父母怎麼教你的” 時,不妨說:“我父母教我不可以問這樣沒教養的問題?”別人說:“你有病嗎?”你可說:“有,不過離你遠點就好了。”別人說:“難道沒人告訴過你應該……嗎?” 你可說:“有過,不過,那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等等,可以舉一反三地運用。

(4)怎樣回擊當麵挑釁

有的人可能會當麵向你叫板,顯得理直氣壯,不容你退避回旋,讓你不得不迎接他的挑戰,這時,別無選擇,不管有無準備,都要應戰。可采用三種方式:

方式一:作繭自縛。挑釁者一般都是有備而來,設好了圈套等你鑽。當對方蓄意製造出一種使人難堪窘迫的局麵時,最好的方法是。把對方也引人他自己設下的圈套中,讓其自食其果,作繭自縛。

方式二:反唇相譏。讓對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個笑話說,某秀才居心不良地當麵問一個和尚:“禿驢的‘禿’字怎麼寫?” 和尚回答得十分高妙:“就是秀才的‘秀’字,把屁股轉過來,往上翹翹。”

方式三:迂回反擊。不糾纏對方的不良動機和不實之詞,而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托,從相反的角度進行反擊。

比如,在一次聯合國大會上,英國工黨一位外交官員向前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說:“你是貴族出身,我家祖輩是礦工,我們兩個究竟誰能代表無產階級。”莫洛托夫回答說:“你說的不錯,不過,我們都背叛了自己的階級。”

如何回答左右為難的問題

回答問題需要有不尋常的智慧,特別是回答左右為難的問題,就更需要有聰明的頭腦和快捷的反應。

例如兩親家好開玩笑,一次,一家辦喜事,宴請親家,請柬上寫道:“來,就是好吃;不來,就是見怪!” 另一親家看了這個請柬,也沒在意,還是大大方方地去參加宴會。他帶了一份禮物,禮單上寫道:“收下,就是愛財;不收,就是嫌禮輕。”

請客者的請柬寫得真“苛刻”:或者好吃,或者見怪,兩者都將使對方難堪。若認真探究,請客者設置的二難推理並不高明,因為它不是在特定的語境中自然形成的,而是挖空心思編造的。如果故事隻發展到此,無疑是缺乏機智、缺乏幽默的。被請者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顯得棋高一著,因為他具備答辯的機智,他同樣以請客為題,巧妙地反擊,把難堪還給了東道主。至此,故事才獲得了強烈的幽默效果。

另一個故事是:妻子悶悶不樂,丈夫很著急,一直追問原因。妻子說:“你知道嗎?昨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噩夢!”

丈夫則極力安慰:“不要緊,夢是反的。” 妻子說:“真的嗎?你可不許騙人!”

丈夫說:“不騙你。”妻子要求他發誓。

“我發誓!” 丈夫說:“不過,你到底做了個什麼夢呢?”

說:“我夢見咱倆一起去首飾店,我想買那條24K的金項鏈,你偏不肯,今天咱們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