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擺脫莫名其妙的憂愁2
把握心靈的方向
事業或學業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夠充分地運用積極心態的力量。人人都希望成功會不期而至,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運氣或條件。就是有了這些條件或運氣,有些人也可能感覺不出來。很明顯的東西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每個人的積極心態就是他的長處,這是毫無神秘的東西。
亞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禮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給了甲一大筆錢,給了乙一個省份,給了丙一個高官。他的朋友聽到這件事後,對他說;“你要是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自己會一貧如洗。”亞曆山大回答說:“我哪會一貧如洗,我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偉大的禮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斯通指出:人的心態隨著環境的變化,自然地形成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思想與任何一種心態結合,都會形成一種“磁性”力量,這種力量能吸引其他類似的或相關的思想。
這種由心態“磁化”的思想,好比一顆種子,當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時,會發芽、成長,並且不斷繁殖,直到原先那顆小小的種子變成了數不盡的同樣的種子。
這就是心態之所以產生重大作用的原因。積極的心態,能夠激發起我們自身的所有聰明才智;而消極的心態,就像蛛網纏住昆蟲的翅膀、腳足一樣,束縛人們才華的光輝。有一首詩對此有著這樣的描述:
如果你認為被擊敗了,
那你必定被擊敗。
如果你認為不敢,
那你必然不敢。
如果你想勝利,但你認為你不可能獲勝
那麼你就不可能得到勝利。
如果你認為你會失敗,
那你就已經失敗。
信念是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在諾曼·卡曾斯所寫的《一個病理的解剖》一書中,描述了一個關於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卡薩爾斯的故事。這是一則關於信念和更新的故事,我們都會從中得到啟示。
他們會麵的日子,恰在卡薩爾斯90大壽前不久。卡曾斯說,他實在不忍心看那老人所過的日子。他是那麼衰老,加上嚴重的關節炎,不得不讓人協助穿衣服。呼吸的勁,看得出患有肺氣腫;走起路來巍巍顫顫,頭不時地往下顛;雙手有些腫脹,10根手指像廢爪般地鉤曲著。從外表看來,他實在是老態龍鍾。
就在吃早餐前,他貼近鋼琴,那是他擅長的幾種樂器之一。很吃力地,他才扶坐上鋼琴凳,顫抖地把那鉤曲腫脹的手指抬到琴鍵上。
霎時,神奇的事發生了。卡薩爾斯突然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透出飛揚的神采,而身體也跟著開始能動並彈奏起來,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強壯的、柔軟的鋼琴家。卡曾斯描述說:“他的手指緩緩地舒展移向琴鍵,好像迎向陽光的樹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順暢起米。”彈奏鋼琴的念頭,完完全全地改變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當他彈奏巴哈的一首名曲時,是那麼的純熟靈巧,絲絲入扣。他彈奏起布姆斯的協奏曲,手指在琴鍵上像遊魚似的輕快地滑逝。“他整個身子像被音樂融解,”卡曾斯寫道:“不再僵直佝僂,代之的是柔軟和優雅,不再為關節炎所苦。”在他演奏完畢,離座而起時,跟他當初就座彈奏台時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來更高,走起路來也不再拖著地。他飛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著,然後走出家門,漫步在海灘的清風中。
羅賓指出;人們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條,而它就真的隻能在口中說說而已。但是,從最基本的觀點來看,信念是種指導原則和信仰,讓人們明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的力量源泉,且取之不盡;信念像一張早已置好的濾網,過濾大家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腦子的指揮中樞,指揮大家的腦子,照著大家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變化。卡薩爾斯熱愛音樂的藝術,那不僅曾使他的人生美麗、高尚,並且每日帶給他神奇。就因為他相信音樂的神奇力量,使他的改變讓人匪夷所思;就是信念,讓他每日從一個疲憊的老人化為活潑的精靈。說的更玄些,是信念,讓他活下去。
修身養性是前提
性格決定命運,人的修養程度,決定了創業之路的遠近,任何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無不是先經曆了一番立身之路。
李嘉誠祖籍是潮州,潮汕地區是中國著名僑鄉,華人社會曆來有“兩個潮汕”之說。潮汕是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潮人大批移居海外,始於明清,而潮人移居海外的高潮,則在上世紀中葉,潮人極富冒險精神和開拓意識。潮人移居海外,勞工逐年遞減,商人與年俱增。這股海外移民潮到1949年後,才漸漸停息。
李嘉誠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前輩幾代均是讀書人,其父親李雲經也同樣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教書匠,由於戰亂而不得不遠離家鄉,儒學家風深深地影響著李嘉誠,也影響著他的立身之路!
李嘉誠生活在這種大的文化氛圍之中,盡管接受的是傳統家教,但他不可能不受其影響。在潮汕,處處流傳著海外遊子致富的傳奇故事,即使失望多於希望,也仍能構成潮人涉海闖蕩的原動力。
從教的父親李雲經從小就教育李嘉誠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氣、有毅力。他不僅教給嘉誠知識,更教給他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這些,嘉誠從小就銘刻在心,終生不曾忘氣卻,並且終生奉行不渝。
深受父親的影響,李嘉誠也一心向學,從小就酷愛讀書,3歲能吟詩誦文,5歲開始上學,像個書蟲,如果不是風雲突變,李嘉誠會沿著求學路一直走下去。雖然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於父親早逝,家境陷入貧困,為了全家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從商。
李嘉誠雖走上了經商之路,深受父親的教誨,他從小就立下大誌: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報民。
80年代,風雲不定。不少人猜測長實公司會遷離香港,李嘉誠卻說:“講得最激烈的時候,我講過一句話:如果要遷,我們問問有沒有辦法遷走李嘉誠主席。如果沒法的話,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遷移之事了。”之後,無人敢再提此事。
直到今日,長實並沒有遷移海外,李嘉誠以實際行動和龐大資金為中國和港人注入了信心。
李嘉誠的成功始於立身為先,同時他也未忽視下一代的教育。“虎父無犬子”,李嘉誠十分重視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教育,自小李嘉誠就讓他們讀書,讓他們從小就開始知道創業的艱辛,教育他們要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去經商的道理,終又為商界培育了兩位德才兼備的商業超人。
有時我們深陷貧窮之中,但也應如顏回一樣,“貧而不移其誌”,繼續你的立身之路,創業之路。
放開飛的翅膀
如果讓自己永遠封閉在已經熟悉的環境和空間中,隻會讓自己安於現狀,與七彩的天空無緣相識。
透過薄薄的一層膜。兩隻蝶蛹好奇地窺視著外麵五彩斑斕的世界。
“太美了!”一隻蝶蛹禁不住讚歎道,“我多麼渴望快快飛出去呀!”“我才不想呢。”另一隻蝶蛹說,“前天暴雨突然降臨的時候,蜂呀,蝶呀,到處找藏身的地方,裝扮得再豔麗,到了這步田地,又有什麼值得羨慕呢?”“可是……”第一隻蝶蛹說,“畢竟風和日麗的日子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