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付出多於報酬3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最嚴厲的監工
現在我們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到提供比酬勞更多更好的服務這、習慣的另一重要特點之上!我們不需獲得任何人的準許,就可以培養出這種良好的習慣。
這種服務可由你自己主動提供,而不必征求任何人的同意。你不需要和你服務的對象先商量,因為這是你能夠完全掌握的特權。
有很多有利於你的事情是你能夠辦得到的,但這些事情大部分需要別人的合作或同意。如果你提供的服務抵不上你的酬勞價值,你一定要征得這位服務對象的允許,否則很快就不會再有需要你服務的市場。
我希望你能充分了解你所擁有的這項特權的全部重要性。你有權提供比你的酬勞更多及更好的服務,因為這樣能讓你肩負起提供這種服務的責任。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當你沒有實現人生中的“明確目標”時,你就沒有理由或借口可以倚靠。
我所學會的一項最基本但也是最嚴酷的事實就是:每一個人都
應該是他自己最嚴厲的監工。
我們都是製造理由和借口的高明人土。而這些理由及借口都是為了掩飾我們的缺點及錯誤。
我們所追求的事實與真理並不是它們原本的麵目,而是我們希望中的樣子。我們喜歡聽到甜言蜜語,而不願意聽到那些冷酷而公正的真理。人類最大的弱點正在於此。
更有甚者,我們竭力反抗那些為了我們的好處而膽敢揭露事實的人。
在我從事公共演講生涯的早期歲月中,最令我感到震驚的一件事是:我發現人們仍然因為說實話,而受到折磨。我想起了大約10年前的一次經曆。有人寫了一本宣傳其商業學校的書,他把這本書給了我,付錢請我對這本書進行批評指正。我很細致地把書看了一遍,然後盡我的責任向他指出我認為書中存在的薄弱之處。
結果我從這件事中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因為這位先生十分生氣,並且從此之後永不能原諒我批評他的書。當他請我坦白地對他說出我對這本書有何“批評”時,其實他真正的意思是要我告訴他我對他的著作有何“恭維”。
你看,這就是人性!
我們追求奉承更甚於追求真理。我知道這種情形,因為我自己也是人。
所有這些話的目的是讓你準備接受我有責任拋向你的“最殘酷的打擊”:即向你指出你的表現並不如你應該表現的那麼好,因為你並未充分應用第八講“自製力”所介紹的真理來為自己的錯誤與缺點負起責任。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自製力,而且要能有很強的自製力才行。
如果你能夠找個既有能力又有勇氣的人,付給他100美元請他除去你的自負、虛榮和對恭維奉承的愛好,使你能夠看出你個性中最軟弱的一麵,那麼,你所付出的代價將很值得。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磕磕絆絆、跌倒、掙紮著站起來,然後再掙紮、再跌倒、最後失敗地倒下去,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忽視或幹脆拒絕學習有關我們自身的真理。
由於我一向從事幫助別人發現他們的弱點的工作,從中我發現了我自己的一些弱點。當我回顧往事,想到在那些能夠看清我自己,都認識不到的本來麵目的人眼中,我一定顯得十分好笑時,我不禁羞愧得臉紅耳赤。
我們行走在我們自己虛榮心造成的陰影之前,幻想著這些影子就是真實的自我,而我們所遇到的少數的人卻在背後以憐憫或輕視的眼光看著我們。
請等一等!我的話還未講完。
你已經付了錢給我,要我深入你真實的自我深處,並列出一份清單。我現在就要開始盡心盡力地完成這個任務。
你不僅在過去失敗的真正原因方麵欺騙自己,而且你總是企圖將原因算在別人頭上。
當事情的發展不如你意時,你非但不承擔全部責任,反而說:“讓這份工作見鬼去吧!我不喜歡他們這樣對待我,所以我要辭職。”
不要否認!
現在且讓我低聲在你耳旁說個小秘密——這個小秘密,是我經曆了悲哀、傷心及不必要的最嚴厲的懲罰之後所獲得的——
不要因為有某些障礙需要掃除或是有某些困難需要克服,就辭職不幹。相反,你應該勇敢地麵對事實,然後你就會明白人生不過是長長的一係列克服困難與掃除障礙的過程。
要正確衡量一個人,就要看他適應環境的程度,看他能為其遇到的每一挫折承擔多少責任,而不管這挫折的起因。
如果你覺得我對你的批評太嚴厲了,請你同情我,因為你必然知道我自己曾受到的懲罰比你受到的懲罰要更為嚴厲,這樣我才學會了這些真理,並在此傳授於你,供你運用。
我有少數幾個敵人——感謝上帝給了我這些敵人!——他們曾經很無情地對我提出一些嚴厲的批評,結果迫使我除掉了我身上一些最嚴重的缺點。而且主要是連我自己也意識不到的缺點。這些敵
人的批評使我受益匪淺,而且還不必付錢答謝他們所提供的服務,盡管我已經以其他方式付出這些酬勞了。
但是,一直到幾年前,我才發現了我身上最顯著的缺點。我是在研讀愛默生的文章《論報酬》時才注意到我有這個缺點,尤其是在讀到下麵這一部分時,更令我感觸良深:
我們的力量產生於我們的軟弱之處。一直要等我們受到刺傷、冒犯及責罵之後,具備神秘力量的憤怒才會蘇醒過來。偉大者總是願意自己渺小。當他安坐在有利的墊子上他就會入睡。當他被逼迫、折磨和打敗時,他就有了學習的機會;他調動起自己的智慧、男子漢氣概;他獲知了事實真相,彌補了自己的無知,治愈了自己的虛偽
及愚蠢,掌握了節製及真正的技巧。聰明人總是主動向攻擊者靠近。他比對手還更有興趣去找出他自身的弱點。批評比讚揚更為安全。我痛恨在報上發表文章為自己辯護。隻要有人說對我不利的話,我就覺得自己已獲得了某些成功。但是,隻要有人對我大加讚揚,我就會覺得我是毫無防範地站在了敵人的麵前。
請好好研究上麵這一段文字。這是愛默生的處世哲學。它也許能改善你自身並使你準備好應對人生中的戰鬥。
如果你年紀輕輕,你更要多加研究這段文字,因為通常需要多年的磨煉才能使一個人學會及運用其中的準則。
所以,最好你從我的坦率介紹中了解這些偉大的真理,而不要被迫從冷酷無情的生活經曆中去學習它們。經曆是個對學生一視同仁的老師。我現在所說的這一切對你極為有利的真理都是我從這個名叫“經曆”的冷酷無情的老師身上所學到的,而我則盡我的力量偏愛於你。這使我想起了過去我父親經常在木料間裏盡職地向我解釋生活中的真理時,他總是以這句略帶鼓勵的話作為開場白:
“孩子,這件事對我的傷害遠超過對你的傷害。”
因此,我們雖已接近本講的結束,卻並未窮盡這個話題的所有可能性;不,我們隻是觸及了表麵而已。
這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個傳奇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或許能使你記住本講的主要意義。此故事的背景是在兩千年前的古羅馬
城市安提阿。此時耶路撒冷和全部朱迪亞地區都處於羅馬的高壓統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