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圖畫書2(1 / 3)

第四章 圖畫書2

《強龜》

米切爾·恩德(-),是在德國繼凱斯特納之後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文學評論界公認他是一位“在冷冰冰的、沒有靈魂的世界裏,為孩子也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與夢境”的偉大作家。

恩德創作的童話一般比較嚴肅,富含寓意,有明顯的象征意義。《強龜》是一章具有代表性的短章童話。

“這是一個美麗的早晨,天空陽光燦爛。烏龜陶陶正坐在她那舒適的小洞前,從從容容地吃著車前草的葉子。”

這是一個安靜祥和的日子,但陶陶頭頂上的古樹上,一對鴿子的交談改變了她的心境。她聽說動物王國的最高首領——獅王二十八世將要舉行婚禮,所有動物都被邀請參加,當然也包括了她。“我為什麼不也去參加這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呢?”——想了整整一天一夜後,她終於拿定主意,出發了。

烏龜陶陶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去,一路上經曆了路途的艱辛,更遭遇了來自其他動物的嘲笑和譏諷。

蜘蛛發發告訴陶陶,連她自己都去不了,以烏龜的速度,根本趕不及;

蝸牛師師告訴陶陶,她走錯了方向,如果原本走對了,或許還趕得上;

壁虎茨茨通知陶陶,獅王二十八世因不得不和老虎斯斯開戰而取消了婚禮;

一群烏鴉告知陶陶,偉大的獅王二十八世在與老虎的拚殺中負傷去世,那場婚禮已經不存在了。

可是陶陶回答說:“隻要堅持,一步一步總能走到的!”

她還說:“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就這樣,陶陶又走了許多天。越過了種種障礙,穿過了樹林和沙地,日夜不停地趕路。

終於她來到了一片森林中,許多動物正歡聚在獅子洞前,充滿著期待的喜悅。他們正在這裏慶祝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

陶陶坐在參加慶典的客人中間,感到非常幸福,她說:“我一直說,我會準時趕到的!”

在這個出奇倔強的烏龜身上,恩德寄寓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隻要堅持,一步一步總能走到的。而那些在路上給陶陶以訓導和譏諷的動物,顯然是在比喻人世間形形色色的俗類。

這部短章童話非常簡單,卻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為這部童話配圖的畫家曼弗雷德·施呂特,是曾在德國和歐洲多次榮獲大獎的兒童插圖畫家,他對《強龜》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用非常濃重的色彩來表現,圖畫中的動物、草木和建築都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像是用雕刻刀雕出來的一樣,非常有力度。圖畫的場景十分開闊,細節的描繪又十分細膩,開闊處荒原、戈壁一望無際,細膩處連蜘蛛網上的露珠都清晰可見。最令人叫絕的是他在氣氛的處理上:家園的安靜平和,雨天路途上的灰暗,戈壁在烈日下的詭異,荒原上群鴉的陰鬱,最後婚禮慶典上的喜慶,在這餘幅畫頁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還不夠,音樂家也加入了這本童話繪本的創作。作曲家威爾弗裏德·希勒為這部童話譜寫了九首短曲和一首長曲,根據場景和人物的不同,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來表現,有的還可以歌唱。《烏龜進行曲》緩慢而有力,透著一種快活;《蜘蛛舞曲》輕快、敏感;《壁虎組曲》傲慢而懶散……在與孩子一起分享這部美妙的童話繪本的同時,還可以伴以同樣具有感染力的音樂,這真是一個絕妙的主意。

每當我翻閱這本精美絕倫的童話繪本時,我總在想,什麼時候才會有中國的文與圖的大師們,願意為中國的孩子們,創作出如此迷人的作品來?

《噢,美麗的巴拿馬》

同樣是德國人,同樣是為孩子們創作童話,雅諾什隻比恩德小兩歲,兩人的風格卻截然不同。惟有作品令孩子們著迷的程度,兩人是不相上下的。

年,雅諾什出生在波蘭邊界的一個小村莊。童年的家庭生活並不幸福,父母無法負擔他的生活,他由爺爺奶奶養育成人。從歲開始,他先後在一家煉鐵鋪和幾個服裝工廠工作,同時也學習作畫。雅諾什一心向往慕尼黑藝術學院,可惜沒有通過入學考試。但是,他並未放棄自己的興趣,仍專心於繪畫與創作。年,雅諾什出版了自己的處女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這之後,雅諾什出版了本以上的作品,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其中的許多作品成為家喻戶曉的兒童小說和圖畫書,他本人也成為當今德國最有名的專業作家兼插畫家。雅諾什的書都是自創、自繪的,所以他的書非常的與眾不同,在德國,從歲的小孩子到歲的老頭老太太,都是雅諾什的讀者,他的書總是再版、再版……

目前,他住在一座海島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和蔚藍的大海。

在雅諾什筆下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簡單、平靜、樸素。沒有太多的幻想,隻是平凡生活的瑣事。

一頭憨態可掬的小熊,一隻頑皮可愛的小老虎,一個虎皮鴨嘴四軲轆的手拉小車,還有一個又一個樸拙逗人的小耗子、小兔子、小豬、大象、鵝阿姨……

每天小熊做的事是釣魚,小老虎在森林裏采蘑菇。小老虎說,我不希望分開,於是小熊發明了寫信。他們還在客廳和廚房間用水管通話,因此發明了電話。

一天,小老虎說“我病了”。小熊想盡辦法來看護,並引來了所有的朋友,給小老虎披上貂皮大衣,小熊背去醫院。牛蛙醫生檢查,原來是虎皮上的一條斑紋錯位了。是啊,小老虎真的病了嗎?會不會有一天,你也希望像小老虎一樣“病”一次呢?

生活並不總是平靜如水。小熊和小老虎也有做發財夢的時候,他們到處去尋寶,終於有一天他們找到了,可是轉眼又失去。不過他們什麼都沒有失去,因為他們又找回了幸福。

聽說,巴拿馬是個很美的地方,要多好有多好,比我們這裏美麗多了。於是小熊和小老虎踏上了尋找巴拿馬的曆險旅程。一路艱險就不必提了,隻是沒有人知道巴拿馬在哪裏,惟有烏鴉說它自己知道。小熊和小老虎爬上大樹,遙望烏鴉指向的地方:多麼美啊,一條小河,一片森林,還有一幢年久失修正在等待他們的小屋。

那裏就是巴拿馬!那裏其實就是小熊和小老虎闊別已久的故鄉。

樸拙的畫風,率性天然的語言,自然平靜的敘述,骨子裏的幽默勁兒,深深蘊含的哲理,是雅諾什的童話繪本令人久久回味的特質。

說起來很有趣。雅諾什創造的童話形象中,最令孩子們著迷的,並不是那些故事的主人公,而是在“小老虎和小熊”係列中,那個如影隨形的小老虎車(Tigerente)——它披著老虎的花紋,長著鴨子的嘴,帶著四個小軲轆,總有個青蛙和它在一起,模仿著小老虎和小熊的動作姿態。在德國,雅諾什作品發燒友俱樂部就是以“小老虎車”命名,至今會員已經超過了萬人。

《戴高帽的貓》

蘇斯博士(Dr.Seuss,-)在美國可是位響當當的人物,在世紀年後長大的美國人,沒讀過他寫寫畫畫的圖畫故事書的,實在很罕見。不過,直到年它的圖畫故事書才引進到中國來,他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

我第一次遭遇蘇斯博士時,就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我曾經聽說過蘇斯博士的大名,所以第一眼見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的蘇斯博士經典童話時,有一種驚喜的感覺。翻開一看,圖畫多少有點古怪,特別的誇張;讀上幾段文字,是韻文卻不是詩歌。一看譯者,任溶溶——信心的保證!這位老翻譯家也是位兒童詩人,這部譯作的文字與他的詩集《我是個可大可小的人》多少有些相似。好的,再不猶豫,五本書全部拿下,送給三歲的女兒做生日禮物。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在女兒午睡前給她讀蘇斯博士。我們選中了《戴高帽的貓》,因為這個故事裏有小動物、小孩子,還有小精靈,看來很適合在睡前讀給孩子聽。不過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

“太陽不出來,/下雨出不去。/隻好待在家,/天又冷,又下雨。/我和妹妹兩個,/隻好這樣悶坐。/我對妹妹說:/真要有點事情做做!”

坦白地說,雖然是韻文,但讀起來很有點費力,韻律和節奏有些生硬。於是我選擇了相對誇張的讀法,不再去尋找韻腳,隻是用跳躍感較強的語調讀故事本身,不知不覺帶上了一點頑皮的味道。

這也的確是個非常頑皮的故事:在一個陰冷的下雨天,媽媽把一對小兄妹留在了家裏,他們百無聊賴,真想做點什麼出格的事情。於是一隻戴高帽的貓出現了。他給小兄妹變戲法,把書、蛋糕、金魚缸、雨傘等等,反正是家裏能找到的東西都用上,疊放在十個手指頭上,再踩著皮球,跳上跳下。當然這些東西最後都摔了一地。這還沒完,他從一個紅色大木箱裏放出一對小精靈,這對小精靈在家裏放起了風箏,風箏上掛著媽媽新買的連衣裙……